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看我凶恶不?”王震曾这样问他的秘书.他知道自己爱发火.这不,他又发火了,时间是1961年冬天.王震听说家乡的人民正处于暂时的但却是严重的困境之中,很是担忧.为此,他借到南方出差的机会,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浏阳北盛仓的马战村.当时浏阳有位领导是王震任三五九旅旅长时的老警卫员.他听说王震回来了,老远就去迎接.见了面,他还是老习惯,立正、敬礼,喊了一声:“首长好!”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王震诞辰110周年。1908年4月,王震出生于湖南浏阳北盛仓乡马跪桥村。他戎马挥戈20载,先后7次负伤,解放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他"在战争年代是革命猛将,在和平时期是建设闯将"。湖南是王震的家乡和一生革命的起点,他的许多革命故事都与湖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震与胞弟     
王震与胞弟同海燕王震将军有个胞弟叫王余美。解放以后,王余美听说胞兄王震当了新疆军区司令员。心想当了这么大的官,老家能不盖一座有天井、有走廊、有门楼的大庭院。于是,他便请人绘图、设计、准备大兴土木。钱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大哥王震出。他想:你参加革命打天下...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说,省社科院有这样一名退休老党员,他省吃俭用,把仅靠退休工资积攒下来的钱全部用于资助家乡的小学……我们几经周折,叩开了他的门。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露出一丝窘迫,立即侧身带上门,说家里太乱,无法接待我们,带我们到别处谈谈。割不断的家乡情“我虽然是天津宝坻县  相似文献   

5.
周青云 《湘潮》2012,(2):20-21
王震既是指挥革命战争的猛将,又是组织农垦生产的名将。20世纪60年代初,他积极鼓励家乡浏阳县(现为浏阳市)北盛发展植桑养蚕,支持家乡办缫丝厂。当缫丝厂遇到资金、技术难题时,他又指示创新体制搞县社联营,从而使北盛缫丝厂迈入健康发展之路,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实惠。  相似文献   

6.
王震自己说,他“这个人就是爱财,就是要黄金”。由此,当他在青岛召开全国冶金生产会议,听说株洲冶炼厂是黄金生产大户时,散会后,来不及休息,便匆匆飞到了南方。本文记叙的就是:  相似文献   

7.
<正>王震和张正坤都是湖南浏阳北盛镇人,王震是马战村的,张正坤是燕舞洲村的。他们几乎同时参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俩曾在同一支红军游击队、同一支主力红军中并肩战斗,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王震生前多次回忆同张正坤一起战斗的峥嵘岁月,称他是和自己“同锅吃饭的老战友”。  相似文献   

8.
正王震(1908-1993),湖南浏阳人。幼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14岁时到长沙新河车站当铁路工人,在工人运动中锻炼成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回到家乡浏阳搞武装斗争,带人缴了地主土豪的枪,拉起了一支游击队。从这支小小的游击队起家,他一直干到红军军团政委,成为骁勇善战的红军猛将。运用"十六字诀"驰骋湘赣1930年9月,担任浏阳浏北游击1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的王震,带领154名队员前往东乡,与浏东、宜春游击队会合,开赴江西萍乡大安  相似文献   

9.
浏阳河是湖南省浏阳市的主要河流,流入湘江。浏阳市是革命老区,从这块土地上走出许多著名的将军,如王震、宋任穷、唐亮、杨勇、李志民、李贞等等。宋任穷是浏阳市(旧为浏阳县)葛家乡石龙村人,190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原名宋韵琴,又名宋绍梧。著名的浏阳河就流经他的家乡。秋收起义中,  相似文献   

10.
正王震:以南泥湾屯垦司令著称的一野铁血上将王震在上将中的资格很老,是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湘赣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任弼时和萧克一起成为湘赣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从湘赣苏区锻造出的红六军团,其老底子主要是1930年6月由王震领导的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六师,以后一路扩编,从湘东独立师,到红八军,直至湘赣军区。王震不是任代政治委员,就是任代司令员。等王震把湘赣苏区的基础底子打好以后,萧克于1932年10月,任弼时于1933年5月,先后从中央下派过来组建成立红六军团。以后,他们成为湘赣苏区3位最著名的领导人。从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到1937年7月全国抗战前夕,王震一直担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他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建与发展,做出  相似文献   

11.
张前爱是开县大德乡一名村民,10年前,他背井离乡到浙江杭州恒基针织公司务工。2006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他听说家乡出台了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遂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13.
王震,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十年代初期。一、赴苏留学,毛泽东不忍放行推心置腹,毛、王交谊非浅1931年,王震任湘赣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时,组织上曾准备派他去苏联学习。最后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王震者,湘赣人也。”言下之意,湘赣的革命斗争正需要他。于是,王震留了下来,参  相似文献   

14.
一 开国上将王震,1908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北盛区马战村。因家境贫寒,他少小离家,外出谋生,在长沙铁路上参加革命。1927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是流亡武昌,接着南返故里,带领家乡的人民举起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刀枪,组织茶陵游击队,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2,(4):65
王震只读过几年书,小学没有毕业就到铁路上做工。在之后长期的工作中,他主管哪方面工作,就学习那方面的科学知识,钻研那方面的业务。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王震在担任农垦部部长期间做了胃切除手术。在养病期间,他读了土壤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书籍。毛主席知道后说,领导农业的学点农业科学知识很必要,并让王震介绍几本这方面的书给他看。七十年代,王震曾主管过黄金生产,他就常看采矿方面的科学书  相似文献   

16.
尹保仁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在王震的领导下。他把王震视为一生中最佩服和最亲的人。1915年,尹保仁出生在湖南茶陵县腰背村一个佃农家庭,1929年在江西参加了萧克和王震领导下的红军,1931  相似文献   

17.
1938年6月16日,白求恩率领医疗组由延安途经晋西北,穿过同蒲路封锁线,抵达正在五台山地区活动的第三五九旅旅部.王震在司令部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一天,王震带领第七一八团刚在看家楼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激战,打得敌寇血肉横飞、抱头鼠窜,敌人派飞机施放毒气掩护其撤逃.回到驻地后,许多战士都有中毒反应,王震也觉得眼睛热辣辣的.白求恩一到旅部,看见王震眼睛被毒气感染,便赶快为他冲洗.经过消毒,王震的眼睛很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副总理王震访问英国,听说约占英国人口70%的普通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都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6)
正王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还是在少年时代,唱着《南泥湾》的歌儿,通过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的故事知道的。那时觉得他离我很遥远,是令人无比崇敬的老将军。未曾想到,20余年后,我却和他有了较近距离的接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1984年,我考取了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入学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福海 《党史文汇》2011,(10):38-39
王震对蚕桑业可谓是情有独钟,据1965年、1966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参加过发展新疆蚕桑生产工作组的孙肇钰说:“王震对蚕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他患有皮肤瘙痒症,内服药和外敷药效果不大,经人介绍穿丝绸内衣,才解决了他的顽症。”蚕研所当年参加过发展新疆蚕桑生产工作组的夏明炯回忆说:“1964年我到王震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