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段培华  潘井亚 《群众》2015,(4):23-24
<正>"政之所系,所为惟民。"江苏一贯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六大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普遍得益受惠,人民群众幸福感也显著上升。各地在创新民生工作中,不断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幸福江苏的新画卷增光添彩。太仓: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在苏南发达地区,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已经总体得到基本保障,而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的"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  相似文献   

3.
朱新宁  陈伟 《群众》2013,(3):17-19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以人为本,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已经成为党执政的一个方向。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在江苏"两个率先"征程中,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4.
张志  茧子  张志 《小康》2007,(11)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达小康后干什么?这是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达地区应思考的问题。2005年底江阴率先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后,江阴市委市政府再一次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开全国之先河,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新构想,以独特的民本视野,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确立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新定位,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诠释着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寻求着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新突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由富裕江阴到幸福江阴的转型和跨越。为了让幸福可感受、可衡量、可考核,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幸福江阴如何幸福,如何测量,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等党政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在论坛上对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志 《小康》2007,(11):78-79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达小康后干什么?这是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达地区应思考的问题。 2005年底江阴率先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后,江阴市委市政府再一次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开全国之先河,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新构想,以独特的民本视野,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确立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新定位,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诠释着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寻求着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新突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由富裕江阴到幸福江阴的转型和跨越。 为了让幸福可感受、可衡量、可考核,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幸福江阴如何幸福,如何测量。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等党政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在论坛上对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云南,各族群众历来对美好幸福的生活充满企盼。建设"幸福云南",确保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省4600多万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作为建设"幸福云南"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半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相对的、分阶段的 在我看来,人类有个永恒的主题:摆脱此岸的苦难,走向彼岸的幸福。所以,幸福是相对的。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已经比30年前提高很多,但我们还要追求全面富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就满足了吗?不会。我们还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3,(12):3-3
<正>编前会上,本期《主题策划》,无议,皆知,十八届三中全会来了,全面深化改革来了,我们的幸福来了,中华民族的幸福来了。大家致掌,谋以职责,告知天下,要用幸福影响全人类。一如新浪作题《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一语中的。毕竟,改革离我们很近,改革关乎我们每个人。但改革究竟为何物,真的对我们生活有用?恐怕也只有"60后"说得清楚、记得最深、感受尤切。这代人恰是中国贫穷落后时期的最后一代,亦随中国改革一起成长,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9.
丁心镜 《求索》2014,(8):67-71
现代社会生活是物质丰富、信息便捷、社会民主的现代化生活,现代主体生活幸福但不美满。幸福是主体的生命活力,是主体身心和环境的和谐生态,是主体积极的精神生活。解析现代社会生活,追寻主体幸福;倡行学习性、健康型和积极进取的现代主体的幸福生命共同体建设;用基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将现代主体的道德生成融于现代化生活,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幸福生态系统,是现代主体追求生活幸福的具体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幸福广西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13亿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这份透着民生情怀的报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时间表",设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路线图"。"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广西对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性的奋斗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也使老百姓的幸福愿景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感觉     
王涛 《中国保安》2012,(3):72-73
在我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早晨可以不必急急忙忙早起上班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生活的自由幸福;一个午后,我可以拿起一本书,靠在宽大、舒适的藤椅上,就着午后温暖的阳光静静地读上一会儿书,或者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风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生活的宁静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幸福指数”这个词不仅在坊间传扬,而且在我国一些省、市还写进了党政的施政纲领,及至国家也在酝酿制定公民的“幸福指数”。今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有关民生问题时说道:“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幸福”历来是民众的愿景,而今“幸福指数”的提出,自然会成为民心所向。不管辞书上对“幸福”有多少种解释,直白说即是生活美满,心情舒畅。这应该是人们对“幸福”的“共识”。“幸福指数”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概念,GDP的增长不是唯一,它涵括了民主法治、经济收入、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安全感以及工作满意度诸多因素。公平正义的缺失、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幸福感的下降。也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其身份、经历、地位、年龄以及人生目标也存在差异,对“幸福”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相同。今年一月我省两会,三月全国两会,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的热点,抑或落实一件件有关民生的议案、提案,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民本气息,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春晚上一曲《春天里》火了,两会中一个"幸福"词热了。记得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前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何为"尊严",温总理给出了三层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圆满的生活,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我们忙碌生活、辛勤工作,为的就是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顺手拈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努力和创造才能得到。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就被定义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德性就是一种好的品质,就是优雅、高尚、自足、勇敢等美德的总称。幸福就是在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前沿》2011,(5):56-59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规定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幸福观。在幸福观的视阈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指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幸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奋斗目标,现代公民的荣耀与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诉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告诉我们: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幸福三味     
近期,我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推荐的《幸福的方法》、《对我们生活的误测》这两本书,加深了我对幸福的理解,提升了我的幸福感。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最主要的体会有三点:一要善于感悟幸福,二要勤于创造幸福,三要乐干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4)
<正>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民生投入不断加强,民生改善力度显著加大,呈现出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效互动、良性循环的格局。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结出硕果,江苏大地上正展现出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教育惠民:筑牢民生幸福之基江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国最早提出并积极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9)
<正>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五大发展"理念,强化首位担当,奋发有为,把民情民意化作发展进步的永续动力,为描绘富裕美丽的"民生幸福图"而不懈奋斗。察民意,标"点"。访民情察民意,最忌"大水漫溉",须"精准滴灌"。无论是对个人、群体,还是单  相似文献   

20.
幸福文化是指一种以幸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幸福观为主要内容,以贯彻正确的幸福理念而形成的科学合理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国不断推进幸福文化建设.纵观我国幸福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文化的内在意蕴是具有幸福的文化内核、开放的文化品格、先进的文化特性与和谐的文化本质.我国以幸福、开放、先进与和谐为要求的幸福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发展,迎来了幸福文化的大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幸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