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作为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个体乃至社会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普通大学生;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梅 《学理论》2012,(17):96-97
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对3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其主客观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情绪控制效能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边缘显著;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印象效能上差异显著.由此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个因子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宋川川  李冉冉  许远理 《学理论》2012,(13):121-123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276名大学生为对象,从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方面入手对网络成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2)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时也有稳定差异,表达抑制策略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3)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在外倾性和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巧莲  陈婷婷 《学理论》2012,(29):89-9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一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一般效能感没有;一般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和自责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29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城乡和专业类型在社会支持的各个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社会支持及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多个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淑芳  刘慧瀛 《学理论》2014,(8):195-196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是否独生及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认知能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逐渐突显。使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留守经历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留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影响更明显;相对于农村大学生,留守对城镇大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影响更明显。此外,通过比较留守开始的不同阶段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发现高中阶段开始留守对大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消极影响最大,其次是小学前阶段。  相似文献   

8.
王帅 《学理论》2013,(8):195-198
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集体施测。用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主要压力来自前程压力、独立与自主压力、学习压力等三方面;心理危机源总体强度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心理危机各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城市在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上的差异。尽管教育问题始终在中国独生子女研究中占据中心的位置,但是大量研究仅仅关注于常规教育。本研究表明,对常规教育以外的成人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拓宽已有的研究理路,以更深入地探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可能差异。通过对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成人教育参与率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体育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4所大学25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较积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差异;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阻碍身体锻炼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独生子女社会化失败的家庭因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父母的婚姻变故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母亲和家中老人关注;夫妻关系优劣对父母关心孩子的程度有较大影响,对非独生子女家人教育行为影响大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3.
李弘阳  李佩芸 《学理论》2012,(31):273-274
艺术院校大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及以往教育引导的片面性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了他们独有的人格特质,许多学生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等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首先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及目前部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及目前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连茜平 《学理论》2009,(24):198-199
体育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4所大学25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较积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差异;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阻碍身体锻炼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调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适当恋爱年龄、适当结婚年龄等方面的认知观念上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差异,但在恋爱行为上却比非独生子女更早进入恋爱,这既与独生子女群体报告的父母准许的恋爱年龄较晚相悖,更与独生子女群体自身判断的适当恋爱年龄相悖——提前了2-3年。本研究提出并运用"同辈亲密关系补偿理论"对这一悖论给予了相关解释,并分析了这种同辈亲密关系在量、质、功能上的特征,最后对如何预防独生子女青少年过早恋爱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大众传播已把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小了。各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对中学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而言,虽然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作为一种外在环境,应该说它,对中学生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是一样的,只是这种环境会不会因为社会化客体的不同,即由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于1996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仙桃市和云梦县城关镇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以五市镇所有在校中学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  相似文献   

17.
屈建伟 《学理论》2011,(23):214-216
通过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提高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以大学生为被试,共对2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2份。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生明显高于学业一般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勾向欢 《学理论》2012,(26):28-31
随着"80后"、"90后"的学生陆续进入高校,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主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及时准确把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组对鲁迅美术学院131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最终分析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探讨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及道德推脱上的差异,以及做人品行期待与道德推脱的关系。研究发现,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尤其是在个人内在品行上;家长对子女做人品行的期待高于子女;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家长;道德推脱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独生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个人内在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研究对青少年的道德品德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人格特质具有鲜明的特点,而这些人格特质必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运用大五人格简表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取得了180名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特质数据,在此基础上将人格特质和学习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严谨性、外向性及宜人性人格特质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