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狱一位老翁善于钓鱼,问其经验,答曰:“要钓鱼,先要问鱼爱吃什么 !”初听疑惑,细思顿悟。想那鱼藏水中,犹恐其不深,常常总要藏水底穴窟下,要钓之确实不易。但若设身处地从鱼的需要嗜好出发,想到“鱼爱吃什么 ?”制饵诱之,馋嘴的鱼儿就没有不吞钩被钓的。   从钓鱼想到钓人。不难发现,致人被钓亦因诸多诱饵。   常怀私利心,金钱是诱饵。人有自身,存有私欲,欲望过极,“黑眼珠里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能惟钱是求。为了金钱,就什么也可以不顾,什么也可以去干,甚至不惜掉脑袋,铤而走险,杀人放火,贪赃枉法。   肠胃有…  相似文献   

2.
提起钓鱼,笔者虽算不上“行家里手”,却也略知一二。一个垂钓者,要想多钓鱼,钓大鱼,不仅要熟悉“春钓浅,夏钓荫、秋钓阳、冬钓深”的一套“钓鱼经”,更重要的是舍得花本钱,在制作鱼饵时,再加点儿香油,弄得香香的。只要有耐心,包你能钓到鱼。 由鱼儿吞钩使我联想到“高等动物”的人。记得曾有人写了一首发人深思的“钓鱼诗”:“事出皆因利,人昏昏因贪,漫说香饵妙,端的是鱼馋。”纵观历史上的一些因“吞钩”而身败名裂者,无一不是由私欲的膨胀为发端的。 现实社会上的“渔翁”信奉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道路难行钱作马,愁城难破酒为军。”他们是用钱买  相似文献   

3.
吞钩现象     
青青 《求贤》2009,(2):29-29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而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从嘴里掉出来,因此钓到有两个鱼钩的鱼也不奇怪。在我们嘲笑鱼儿很笨的同时,阿德勒却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相似文献   

4.
由鱼咬钩想起的文/张述华近日看一幅漫画,一钓翁问三番五次咬钩的三条鱼,为什么屡屡被钓?第一条鱼气急败坏地说:『人太狡猾,总拿香饵骗我。』第二条鱼颇有头脑和献身精神,说:『我正在试验研究只吞饵不咬钩的办法,多次实验,多次失败。』第三条鱼呆头呆脑,想法很...  相似文献   

5.
悟“饵”     
作家林纾曾写过一则随笔叫《湖之鱼》,文中记叙了他在杭州西子湖畔啜茗观鱼的情趣。他将豆腐干细嚼,吐在湖水中,群鱼聚而争食。林纾由此悟出,钓鱼的人在下钩前必先投鱼饵,诱惑鱼,后来鱼因贪食就一并将带钩的饵吞下去。但久而久之,鱼也懂得了“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的道理。所以,当再有大量食饵下水时,鱼就避开了。林纾因小见大,由鱼及人。在文末感慨地说:人置身于社会便犹如鱼栖身于大湖,其中也布满了“钩”与“饵”。但在大量的食饵面前能离饵、脱钩远去者,又有几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有少数人不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修养,…  相似文献   

6.
灯下读史,两则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明朝刘月卿的《贤奕编》中言:猩猩好酒,猎人便以美酒为诱饵捕捉之。猩猩们再见到酒,便大骂猎人不仁,但终究抵挡不住酒香的诱惑,见到酒便按捺不住,边喝边骂猎人,终于忘记了警惕、防范,喝得酩酊大醉,被猎人一个个捆起来,“无一得免焉,其后来亦然”。动物界的“天才”猩猩分明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猩猩毕竟是兽类,那么人呢?《醒世恒言》载,官吏薛某于昏昏梦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出大祸,但犹豫再三,终于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咬钩被钓,…  相似文献   

7.
王近山善钓。1947年夏,王将军“钓鱼捉康泽”的故事在军中传为美谈。康泽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祖师爷,当时的国民党兵团司令。康泽及国民党重兵就驻守在湖北襄阳,而王近山的六纵司令部,就设在离襄阳城不远的河南南阳县内,可谓是狭路相逢。攻城前一天,王近山胸中已有锦囊妙计,也感到万事俱备,便放马到武侯祠外水中垂钓。在一处芦苇轻摇、萍踪若现的河湾处,王近山甩开了长钩:“大鱼善稳,此处又有草饵为诱,必为大鱼出没之地。”他对旁边陪钓的政治部主任李震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今天我要能钓到大鱼,我们必能活捉康泽这个大家…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8日 ,胡长清在江西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因贪污而被处以极刑的省级领导干部。胡长清是怎样从一个身居要职的国家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呢?就在胡长清伏法前一天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在江西第一看守所采访了他。钓者撒钩鱼儿吞饵采访胡长清 ,周雪华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他们一个做官 ,一个经商 ,一个以权换钱 ,一个以钱买权 ,一个因受贿被处决 ,一个因行贿被关押 ,演绎了一出典型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丑剧。由于二人均被关押 ,记者就相关问题分别采访了这两个一同“下水”的酒肉朋友。…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任国公子是《庄子·外物第二十六》钓鱼故事中的英雄.他“为(做)大钩巨缁(黑绳),五十犗(ji(?)、阉了的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每天)而钓,期年不得鱼.巳而大鱼食之,牵巨钓、陷没而下鹜(w(?)、乱跑),扬而奋鬐(q(?)马鬃.这里指鱼须),白波若山,海水土薄,声侔(同)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剥开晾干),自制河以东,苍悟已(通以)北,莫不厌若鱼者(没有谁不饱餐一顿的).”任公子有哪些可取之处?他理想远大,要钓鱼就钓大鱼;他不急功近利,“期年不得鱼”也没半途而废;他处变不惊,“白波若山”也不予理会;他钓大鱼的目的,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大家,让大家吃得发“厌”.当今“任公子”,可有一比,就是那些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林正善厂长今年63岁,是退休后返聘回厂的。两年前广东有家厂子的领导找到他,说:“来我这儿干吧,月薪一万元!”老林说,当时的确是动了心的,一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我现在拿的十倍。但我一琢磨,不禁出了身冷汗,人家甩出这个钓饵,是要把我这个人连同市场和技术一起钓过去的。我哪能做这样背叛的事!  相似文献   

11.
戒贪三策     
《醒世恒言》载:“薜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作者点评曰:“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人变鱼被钓”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颇值得回味。纵观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大多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利钩”祸害国家、殃及自身的。利诱面前“识得破”,缘何又“忍不过”,而终遭“被钓”之厄运呢?其原因只在一个“贪”字。先哲有言:“祸莫大于贪。”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则“高烧发昏”,难以分祸福。殊不知,“自作孽,不可活”,自投罗网,想回头也来不及了。要“识得破”又“忍得过”,现  相似文献   

12.
《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一篇,情节极为简单:薛录事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但是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咬饵,终被钓去。作者的点评一针见血:薛录事被钓盖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冯梦龙的这则故事尽管是“假语村言”,但其中“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道理,却不由使人想起胡长清、成克杰之流犯罪的轨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经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最终被糖衣炮弹击倒。他  相似文献   

13.
表扬领导说     
偶翻书箧,发现表扬领导不是今人的专利,古已有之。 有一回明太祖朱元璋来了兴致,与大臣们一块钓鱼,大家接二连三地钓上许多尾鱼。惟独朱皇帝钓技太差,钓了半天,一尾鱼也不肯咬钩。正在尴尬之际,忽听大臣解缙口占一绝,琅琅诵日:“数尺丝纶人水中,金钩抛去影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此诗诵毕,不惟朱皇帝高兴,大臣们也都鼓掌称善。此后,解缙愈得皇帝宠爱。 也有不愿意表扬领导的。西蜀那位早被领导判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动辄向领导建议,甚至要跟诸葛领导兵分两路、径出斜谷直捣魏都的魏延,虽然领导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两个节目,一个是介绍冬季锻炼活动的。记者在冰冻的河面上采访了正在进行冬钓的北京钓鱼协会会长。会长介绍,冬钓是开展冬季室外锻炼的极好活动。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坐在冰面上,把几把钓竿一溜排开,一门心思静观冰窟中鱼儿上钩,却忘却了寒冷。其实钓者的兴趣并不在鱼上,而是在等待的过程,在钓上鱼的那一刹那的感觉。冬钓有许多技巧,在采访现场会长简要地作了一一介绍,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无疑冬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项活动。据说,现在北京参加冬钓的有数万人。节目中还介绍了…  相似文献   

15.
别忽悠群众     
一次,陪朋友一起钓鱼,看着一条条肥美的鱼儿咬钩、腾空、扑腾,最后成为盘中美肴,忽而想到一则寓言:一群猩猩嗜好喝酒,喜欢穿木屐学人走路。猎人为了捕捉它们,就在树林里摆上米酒和木屐。猩猩开始不予理睬,大骂:“诱我也!”但渐渐经不住酒味的诱惑,便小口“尝试之”,结果一发而不可止,个个喝得酩酊大醉,最终束手就擒。思来想去,不禁为鱼和猩猩的无知和贪吃动了恻隐之心,生了怜  相似文献   

16.
《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一日梦见自己化为一条鲤鱼。跃入湖中后不久,遇一垂钓的老者。鲤鱼三番五次地纠结,终因难耐钩上之饵的诱惑而张了嘴,于是成为老者的钓物。作者冯梦龙点评,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几乎是所有贪者的通病。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客户     
我们要使客户成为永远的客户,而不仅仅是来一次而已。销售中要多些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硬向顾客塞产品。正如一位营销专家所说:“我很喜欢钓鱼,我也很喜欢吃冰激凌。可是,我在钓鱼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冰激凌做鱼饵。”  相似文献   

18.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19.
要经得起“钓猫”的考验肖璋日前,看到一幅题为《钓猫》的漫画:一只硕鼠扛着一根钓鱼竿,鱼钓上的钓铒是一条生,鱼篓里却卧着被钓住的猫。明眼人一看便知,漫画表面画鼠,意在画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学会了"钓猫"术,为升官晋级去钓上级和人事领导者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该有多少精于“喝彩”之道者?从古至今,抬轿子的,吹喇叭的,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的,可谓“人才辈出”,史无绝书。这类人大概不曾到什么“喝彩专科学校”进行过专门深造。但他们却对“喝彩术”操作娴熟,该在什么时候“喝彩”,该采用什么方式“喝彩”,他们都能准确掌握“火候”,不失时机地“亮一嗓子”。当宋真宗钓不着鱼时,丁谓在旁边立即赋诗:“茑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真宗因此大喜;而当朱元璋半日不见鱼儿上钩时,解缙上前连忙赋诗“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