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建设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而欲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从六个方面下工夫:积极创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条件;努力促使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培育和发展理性的政治参与文化;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逐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充分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管道。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在充分发展公民政治参与中促使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作为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之一,其政治学意义在于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时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关系,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燕 《淮海论坛》2012,(4):16-17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发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而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则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原则,积极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能力,关键在于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这是民主发展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我党加强民主执政的核心要务.如果没有公民真正的政治参与行为,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民主政治.从民主化的进程看,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轨迹上深深烙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痕迹;二是民主政治的运转同样依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祁玲娣 《前沿》2007,24(3):130-1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理性、合法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实质上是法制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反映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公民真正实现自身民主权利;有利于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相辅相成,是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途径,对于政府自身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政府决策、政府绩效评价和公共危机管理等.保证公民能够有效参与政府管理,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民主政治权利意识和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各项制度,为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权提供思想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朱文涛 《传承》2009,(20):132-133
公民社会作为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之一,其政治学意义在于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关系,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在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于基层民主的扩大,在于党内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经历了历时性的发展,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得以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少数民族政治素养的不断提高,各民族成员将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进行民族政治参与和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过程看,总体政治参与水平学比较低,存在不少问题.作为执政党要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就要求执政党提高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导能力,从多方面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民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有片面提高公民参与度的呼声,结果可能产生过度政治参与和民主的悖论。原因是它忽视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及政治文化因素。在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立足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多层次的公民政治参与;允许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同栖共生;培育公民参与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4.
逐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曾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就是说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扩大,而且要“有序”扩大。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无序的政治参与会带来政治的动荡混乱,有序的政治参与会带来政治的平衡发展。我们只有因势利导,使其有序发展,才会促进人民民主的进步。而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制度保证。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  相似文献   

15.
论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长 《湖湘论坛》2004,17(1):48-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需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那么 ,如何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笔者认为 ,目前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  一、要注意总结建国以来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政治参与方面 ,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有一些教训需要总结和吸取。就政治参与经验而言 ,首先表现为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实现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和谐互动,是当前统战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深刻理解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定位,不断拓展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思路,大力创新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方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在着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客观考量其政治参与程度、社会影响与发展态势,有助于规范、引导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步伐的加快,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政治参与的领域和层次在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该如何扩大、引导、保障,如何通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本期特别策划《聚焦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旨在让读者从中透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走向,在回顾的同时,提供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协商民主及其在我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新理论,协商民主强调平等性、责任性和公共性.协商民主的实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有利于公民美德的重塑以及保障和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但是由于其制度化和程序化规范的缺失与不足;公共利益的难以确定性和公民参与能力的贫困等因素制约着协商民主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论目前网络参政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建英  孔卫红  张丽 《前沿》2010,(20):53-55
网络参政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目前,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日益凸显,即网络参政实现了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使民主化的进程加快;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实时性的民主参与成为可能;加强了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使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具有现实意义;催生出政府吸纳梳导民意的创新形式,使得"网络问政"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