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6月12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龚育之因病在北京逝世。龚育之先生生前,一直关注和思考"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曾多次为本刊撰稿,对《民主与科学》杂志给予了真挚的厚爱和支持。为纪念龚育之先生,本刊重新刊登先生为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撰写的文章,先生关于"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将继续鞭策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2.
龚育之同学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我知道龚育之这个名字已六十有一年了,那是1948年秋季,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新生名单中看到的,那一班新生只有9人,几乎都记得。可以说,我知道龚育之甚早,然而见他的面很晚,至少在五、六年以后,而且都是在各种讨论科学问题的会议上,见了面彼此知道,却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我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育之同学是一位很严肃、认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了解北京。侯仁之先生说:"我一生都在研究北京。""北京,我心中的圣城",这是已故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既是他对北京"知之愈深,爱之弥坚"最贴切的感情表达,也是他之所以穷毕生的精力、矢志不移去探索北京、研究北京的最大原动力,更是他对北京学术研究成果最充分的肯定。作为老师,侯仁之先生在其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又像是一支坚毅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0,(11)
<正>犹忆1998年5月,我应北京大学法律系邀请,率团参加该校百年校庆活动,其间经一位彰化籍台商引介而认识张克辉,他特地在北京饭店设宴相迎。席间他用闽南话跟大家交谈,让人感到无限亲切。当时他刚上任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职位不久,在私下相叙时他感慨地说:"我的彰化乡亲们当年可能不会料到,我今天会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听到这句话,我突然觉得眼前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竟是跟我一样说闽南话的台湾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15日,我刚从监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不久,接到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洪波打来电话。他说:最近在读《刘少奇选集》,在下卷中发现刘少奇1955年4月7日《给张难先委员的信》中有一句话:"在这方面需要多  相似文献   

6.
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我到黄浦区人大办工作不久,就接到了编纂黄浦人大志的任务。其实,当时我不仅对黄浦区人大的历史,即便人大究竟是于什么的?它的性质、作用和工作任务等,都还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去写它的历史。因此,当时接到这一任务后,实在是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光阴的齿轮流转飞速,恍然之间已经过去了20个年头。前阵,闲暇间我翻读了《中国保安》2。09年第1 1期"25年的辉煌成就,保安就在你身边"一文,作为一名从事了此项事业20年的"老保安",不禁感慨万千,一些往事涌上心头。 1989年夏季的一天清晨,刚到总公司不久的我接到城关区分公司贾洪伟经理的电话,说夜里公司的保安员宣成顺在黄河大桥被人连砍数刀,不  相似文献   

8.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22):60-61
民警来信: 我今年18岁,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民警。3个月前的一天,派出所接到一起入室行窃案件,现场勘查回来之后,同志们开始讨论案情,我被所长点名谈看法。由于忙了一整夜,正在犯困,我没有听清所长说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姜志凤 《春秋》2010,(2):49-49
泰安医学院建院之初.曾给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去信。请求他题写院名。不久,接到回信。院长拆开信封,却什么也没有见到。正在纳闷的时候.一位教授进了办公室。教授问:“院长,哪里来的信?”院长说:“我们给郭沫若先生去了封信.请求他题写院名,他回信什么也没写,只邮来了个空信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0)
正我背着相机正走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突然接到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打来的电话,通知我"4月25日11时44秒"梅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这是他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第27天。我乘车赶到协和医院内科楼三层的特需病房是12时05分,梅先生的亲属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同志们都守候在病房外。听到消息的在京弟子和梅葆玖先生的生前友好也都陆续赶到了医院,我在楼梯口看到了梅葆玖先生的男旦弟子胡文阁,他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3,(4):52-52
1994年我结婚当天,多想把手上捧着的香槟色花球拋给她,因为我认为她是最适合的人选,我想把这份喜气交到她手上,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里。婚后不久接到她打来的电话,"你在哪儿?我想把花球拋给你的,你……"我一连串说了一大堆,她只在电话那头轻轻地笑,"我在清迈,  相似文献   

12.
石咏琦 《台声》2011,(11):45-45
最近接到一个电话,发话人是台湾来的老友建平,他说这次主要是到石家庄和天津视察业务,在京停留短促不能见面很遗憾,但要通个电话彼此关心问候。电话末了,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说,经过诸般努力他终于考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班。我替他高兴。不久之后,我又有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拥有大陆博士学位了。  相似文献   

13.
煤窑沟今昔     
退休后,儿女们把我接到乌鲁木齐与她们住在一起。可是,我常常思念过去生活、工作的地方——煤窑沟,想回去看看。每当提及此事,儿女总是说:"煤窑沟就那么让您难忘吗?"是啊,我难忘在那里度过的岁月,难忘30年前那里的荒凉、贫穷、落后,难忘改革开放后那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窑沟在吐鲁番市以北28公里处,与我工作的煤矿相距只有几百米。1976年我调到煤矿工作。不久,我发现不少职工下班后去煤窑沟,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在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也去了煤窑沟。我向赶毛驴车的大爷询问煤窑沟在哪儿,他指了指说:"西面捡石头的地方。"我走过去,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老乡和他家人正在捡鹅卵石。我问:"捡这些石头干啥用?"他说:"卖钱。"我又问:"你们家去年挣多少钱。"他叹了口气说:"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我心  相似文献   

14.
听说印朝先生病了,很重,在朝阳医院。我便和老谢相约,过两天去看望,但就在两天后(5月14日)我接到了老谢的电话,说印朝先生已经在早上5点10分去世。我错过了和印朝先生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我不能算是印朝先生的“生前友好”,他是领导,我不过是个记者,有的,也就是工作中间的些许交往,但一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便决计要写一篇文字烧给他。 1994年3月,要到南京空军  相似文献   

15.
感谢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邀请我来参加这次座谈会,我对“五四”毫无研究,很愿意来听会和学习。孙伟林让我讲讲龚育之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幸好昨天我找到龚育之在2005年写的一篇短文,内容正是谈“五四”,题目是“从两大口号到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16.
前此不久,在武汉召开的首届世界湖北同乡联谊会期间,笔者访问了与会的加拿大湖北同乡会副会长张力生先生,与他进行了交谈,询问了他这次回汉,对武汉的印象和感想?他高兴地回签了我的问题。在欢快的气氛中,他和我交谈起来。他说,我1997年回过武汉一次。几年过去,这次回来,再看武汉,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7,(6)
正他是胡适的学生只有他敢"骂"胡适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傅斯年逝世后,胡适在《〈傅孟真先生遗著〉序》中说:"孟真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  相似文献   

18.
龚育之先生1999年4月19日在报上发表《“纪念五四”的历史回顾和当代意义》的文章,从人们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出发,高屋建领地概括和总结了五四运动80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令我受益非浅。但龚先生在文章中认为:延安整风“同时隐藏着以后发展起来的个人崇拜因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市作协主席张虹的电话,让我申请加入省作协。第三天,就收到省作协寄来的入会申请表,我认真填写后,第二天就火速寄给张老师。不久后,张虹老师给我发手机信息说:"你被省作协主席团会议批准通过,正式成为省作协的会员了",一个月后,我收到了省作协入会通知。  相似文献   

20.
王景山 《思想战线》2006,32(5):124-127
我写此篇,是为了纪念我的恩师广田先生百年诞辰. 20世纪30年代初,广田先生在北京大学就读,和何其芳、卞之琳二位合出了诗集<汉园集>,因而被艳称为"汉园三诗人",我是在贵阳上高中时就知道的.他陆续出版的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我也是那时就读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