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内在关系进行了论证 ,建立了两者数量关系的模型。并以广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统计数据为样本 ,分析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产业技术进步对城市化数量水平影响的短期效应和中长期效应 ,进而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战略。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民政部、建设部等七个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适时、合理的调整乡镇规模格局,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减轻农民负担和科学资源配置,优化小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小城镇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革命。因此,科学合理地适时加以引导,对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小城镇经济建设双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城市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6%,从实际出发,要推动城市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一)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和区域合作都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战略结构性调整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制定“十五”计划时,国家对城市化和区域经济都作了重点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其城市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相向运动”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形成这种特点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而由于这种“相向运动”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国际城市化发展模式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求索》2010,(4):55-57
城市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最早研究城市化的是城市区位理论,然后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乔根森的二元经济模型、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和产生发展模型、舒尔茨的农民学习模型以及钱纳里.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等。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又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具复杂性。本文在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演进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偏差作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益。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轩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对现有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使之优化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与生产布局的优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城市化的发展引人瞩目。在今后的城市化过程中,分析、评价和借鉴国际城市化趋势的特点,对科学、合理选择我国城市化之路至关重要。一、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环境的基本趋势,是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推进国际贸易和全球统一市场建立,加快全球市场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一种趋势和过程。它是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进行大调整,发达国家主宰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必须面临的难题。推进城市化是国别经济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况飞 《当代建设》2003,(5):19-19,96
城市是以市场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地区集中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城市化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时期,人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一、城市化发展概况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我们党提出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城市来。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禀赋与发展目标的矛盾使中国采取以计划为主导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使中国城市化滞后具有历史必然性。“乡村城市化”政策的提出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必须加以调整。真正理解市场原则和借助市场力量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只有同时完成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变革才是完整的城市化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原有统计上的城市化率的评价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占主导意见认为被大大地低估了,进而主张通过统计方法的调整纠正过来,这种看法已被决策者接受,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转化为政策性规定。但也有的人认为,我国现有的城市化率偏高。由此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是否适应也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认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二是认为与国际比较仅仅是略微偏低。为什么对同一事实会出现如此大的分歧,根源在于对城市化定义和标准上。笔者认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就是人口城…  相似文献   

11.
李玉林 《前沿》2011,(13):20-22
文化有其主题。文化主题是在文化中充当灵魂的那个最核心的观念,即以特定的主题词表达出的文化的根本价值和诉求。文化主题是文化的核心体、实质所在,也是文化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深刻的原因。文化主题具有观念性、层次性和历史性,对文化发展起着灵魂、旗帜和里程碑的作用。对文化主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实质,增强文化的自觉性,也是文化研究中应当切入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3-D technology is becoming ubiquitous in people's daily lives Adigital,interactive display of 61 famous figures breathed life into classical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马太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太效应”作为人类社会自生自发的,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原则的,以正反馈方式运行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马太效应”,对其取利避害。在当前,能否有效控制“马太效应”已成为我国能否顺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放思想的难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慧 《前沿》2011,(1):33-35
泛谈解放思想容易,践行解放思想却难。解放思想难,难在会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从而受到既得利益者的种种阻碍,但更难在解放思想需要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必须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党性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胆略,敢讲话、讲实话、讲真话。  相似文献   

15.
关于理性的反思与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盛教授说:“发现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世界,这是西方人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的贡献。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人缺乏这个纯粹的内在的理性世界……在我们看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是相对的,而情反而是绝对的,这个情与‘礼’相通。可是希腊的理进入了内在性的高度,因此是绝对的。”(《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10日《吴国盛纵谈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正确认识这一思想,切实落实这一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目前理论界对民主化运作程序和具体路径的探索思考。从哪里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构建市民社会","完善宪政民主","改进和完善党内民主"还是"扩大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4,20(4):41-43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GDP增长9.1%,属于正常状态,但也存在个别行业投资过热现象。经济强劲增长主要是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拉动起来的。在2003年经济高增长中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注重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查批捕时的补充侦查、审查起诉时的补充侦查、法庭审判时的补充侦查程度不同地存在退而不查、查而不清、屡退不查、屡查不清、相互借时间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检、法三家对批捕标准、起诉标准、审判标准理解上有偏差,缺少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指导,对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性质存在错误认识等。在目前的司法背景和状态下,补充侦查制度不应废除,应予保留。应从制定明确具体的批捕标准、起诉标准、审判标准和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提高侦查人员业务素质,加强侦查机关或部门内部监督制约,严把案件出口,建立健全补充侦查的监督、引导机制,建立以退回补充侦查为主,自行补充侦查、联合补充侦查和不退案补充侦查为辅,相互协调配合的补充侦查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党校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观松 《长江论坛》2004,(3):14-16,19
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弄清党校教育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研究党校工作规律,加强党校建设,促进党校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建设和发展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