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有人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获成功。但是以此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需逐只鸡采血和分离血清,费时费人力,且捕捉生产鸡会影响产蛋量。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我们以尚未见报道过的卵黄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IBD抗体。 (一)材料 1.IBD诊断抗原和血清:本院传染病教研组提供。 2.受检血清:采自IBD康复后11个月的种鸡。 3.受检鸡卵黄:采自上述血清琼扩试验阳性鸡所产之蛋。 4.健康鸡法氏囊:从确定无IBD的小鸡采集。  相似文献   

2.
笔者为了采IBD(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鸡的组织,制造当地野毒株的灭活疫苗,对IBD发病或死亡鸡用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测定了各脏器组织的含毒量。发现只有鸡的法氏囊组织中能直接检出病毒抗原,其他组织中均不能直接检出。材料与方法 ①病料:从临诊病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症检查和剖检变化符合IBD的76只鸡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腺、肌肉、脑、脊髓、法氏囊和肠管等11种器官组织。②IBD标准抗原、阳性和阴性血清,系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提供。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 ,IBDV)是引起鸡传染性腔上囊病 (IBD)的病原。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除直接引起易感鸡发病及死亡外 ,更重要的是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 ,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使鸡群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并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从而给世界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IBDV属于双链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成员[1] ,有 2个血清型 (1型及 2型 ) ,但只有血清 1型病毒有致病性 ,同时血清 1型在毒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可分为古典强毒株、弱毒株、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超强毒株的抗原…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检测了该抗原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该抗原对人工感染鸡沉淀抗体的变化以及现地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抗原不与其他主要禽类病原体阳性血清反应,可与1:8稀释的禽腺病毒工型阳性血清反应.对3月龄SPF鸡进行人工感染后,第7 d可检测到沉淀抗体,血清中的沉淀抗体可持续3个月以上.抗原在-20℃条件下可保存2年.经对现地38个鸡场进行检测,其中阳性场14个,阳性率为36.84%,表明我国的禽腺病毒感染率很高.结果证实,研制的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敏感、特异,可用于禽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含有呈节片状的双股RNA,这种排列方式允许进行可能的遗传重组和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新的血清亚型(变型毒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流行的地域差异,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的抗原同源性和分子进化及IBDV的分子生态学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应用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AGP),特别是A-GP敏感特异,简便易行,很适合在基层兽医单位推广和应用。近2年来,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自制了4批AGP抗原和血清,用于对IBD的临床诊断。 (一)试验材料 1.IBDV(标准抗原):由江苏农学院微生物组提供。 2.IBDS(阳性血清):由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组提供。效价1:64。 3.阴性血清:取自健康无IBD鸡血清。 4.阴性抗原:取自健康无IBD鸡法氏囊,经反复冻融6次,低温冷浸过夜的均浆。 5.被检自制抗原的选择:共9组:①取病变法氏囊组织小片;②按1:1加入PBS液制成组织均浆;③组织均浆经冻结保存,反复冻融4~6次,以3000r/min离心1小时,取上清液;④南京D_(78)疫苗;⑤上海松江产弱毒苗;⑥江苏省家禽所产弱毒苗;⑦江苏农学院生产的细胞苗;⑧江苏农学院生产的鸡胚克隆苗;⑨阴性抗原组织作对照。  相似文献   

8.
根据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一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Ⅰ群禽腺病毒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101copies/μL;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禽呼肠孤病毒(ARV)、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用建立的LAMP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24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3%和37.5%。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高,可用于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1985年,据县兽医站门诊记载,全县有39个鸡群,16000多只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平均死亡率为18.1%,给养禽户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探讨IBD对免疫的危害程度,正确估计IBD对生产中的危害性,我们对IBD病愈鸡再接种新城疫Ⅰ系苗后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及方法 1.试验鸡:选自经实验室确诊为IBD的S鸡场的两群病愈鸡,其中A群1885只,47日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病毒(IBDV)的自然宿主只限于鸡,但最近报告其它鸟类和实验小动物也有感染,火鸡为隐性感染(平井克哉,1979)。IBD是由于法氏囊(BF)受到病毒感染的结果,能导致免疫抑制。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IBD列为禽病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中Ⅰ群禽腺病毒六邻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的SYBR GreenⅠ荧光PCR方法.用Ⅰ群禽腺病毒阳性样品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个拷贝的标准品DNA,与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非Ⅰ群禽腺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保存的3份Ⅰ群禽腺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都为阳性,检测的病毒含量为1×106~1×108拷贝/μL.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试用异种动物—山羊制备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ED)、鸡新城疫(ND)双价高免血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与药品: (1)山羊:选择1只体质健康1~2岁的公山羊供制备双价高免血清用,但该山羊经健康观察、检测体温均不得有任何异常。 (2)雏鸡:取自繁自养未经免疫注射的35日龄易感健康京白雏鸡60只,供保护试验用。 (3)种毒与药品:①种毒:选择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自然感有IBD和ND的患鸡数只,采集脑、脾脏和法氏囊,供制备二联组织灭活苗用和发病感染用。②IBD和ND二联组织灭活苗:由本研究室制备。③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均由郑州兽用生物制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某疑似禽腺病毒发病鸡场采集的组织病料进行PCR鉴定,并通过病毒分离培养、遗传进化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对其进一步验证,最终分离得到1株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FAV-HN株。组织病料经研磨处理后,经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Hexon基因片段;通过电镜观察,FAV-HN株具备腺病毒典型的形态特征;将FAN-HN分离株与NCBI数据库中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毒株与其他血清4型参考毒株Hexo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且属于同一分支。将FAV-HN分离株以不同剂量接种至SPF鸡,SPF鸡表现出心包积液、肝炎等特征性病变,且每只10~(7.0)TCID_(50)的感染剂量可使SPF鸡100%死亡。本研究为C种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查明鸡的体液免疫应答,多大天龄依赖法氏囊,多大天龄不依赖法氏囊,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对鸡新城疫(ND)苗的免疫抑制与日龄的关系如何?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鸡:一部分为购自广东省家禽研究所的1日龄来航鸡,一部分为购自广州市种苗公司10~15天龄来航鸡胚以及本所禽病净化研究室提供的来航鸡蛋,经孵育出壳后隔离饲养。 所有试验鸡,出壳后不接种任何疫(菌)苗,试验前采血做IBD琼扩检查阴性者和HI检查抑制价在1:10以下者方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2D6。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杂交瘤染色体数为88;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256,诱生腹水抗体效价达1∶6×104,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之间均无交叉反应;ELISA阻断试验表明,TGEV特异性阳性血清对TGEV-McAb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该McAb所识别的抗原是TGEV所特有的抗原决定基。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严重地损害罹雏中枢免疫系统,降低对众多疫病的抵抗力,给我国养鸡事业的发展已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尽快发现传染源,及早采取防制措施,我们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人工感染鸡体内IBDV抗原的试验,以探索对IBD快速、准确、有实用价值的早期诊断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种毒 IBDV J_1-C_7F_4毒株系中国兽药监察所1981年6月冻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387份鸡血清进行新城疫(ND)、禽霍乱(FC)、鸡白痢(SP)、鸡马立克氏病(MD)、鸡痘(FP)、鸡腺病毒病(CELD)、鸡白血病(AL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鸡传染性鼻炎(IC)、禽脑脊髓炎(AE)共11种病的血清学调查,查出除ALD外的10种病,其阳性率分别为37.21%、9.83%、10.34%、29.97%、35.66%、17.77%、9.30%、7.75%、3.88%和6.46%,其中CELD、IB、ILT、IC和AE5种病为当地首次检出;另对全州鸡病情况进行了历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鸡的主要传染病是ND、FC、SP、MD和FP.  相似文献   

18.
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分离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辽宁发病鸡群采集的病料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并其进行了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结果,从病料中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出一株禽腺病毒,经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禽腺病毒C种、血清4型,命名为LN160130;通过对52 k和hexon基因同源性比对,LN160130与我国近年报道的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最高,52 k和hexon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国外流行的血清4型毒株相比,LN160130的52k基因同源性99.3%~100%,hexon基因同源性98.7%~99.8%。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LN160130分离株与我国禽腺病毒血清4型流行毒株在同一分支内,而与国外禽腺病毒血清4型毒株不在同一分支,存在遗传差异,说明中国流行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有自身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牛、驴、羊用不同的新城疫( ND)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 疫苗多次免疫,在ND HI 抗体和IBD AGB 抗体达到要求后采血,制备ND、IBD 二联超免疫血清。该抗血清对人工感染NDV 和IBDV 强毒的2 周龄雏鸡有较强的保护力。在现场对2 万多只鸡应用,有效率在95 % 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禽霉形体 16SrRN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用这对引物对鸡毒霉形体 (Mycoplasmagallisep ticum ,MG)和鸡滑液囊霉形体 (Mycoplasmasynoviae ,MS)菌株DNA进行PCR扩增 ,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约 5 80bp的PCR产物 ,而这对引物对其他禽病病原DNA或RNA模板的扩增结果为阴性。PCR方法对MG和MS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 2 pg和 3pg。应用已建立的PCR方法检测MG人工感染样品和临床样品 ,从人工感染样品中均检测到MG ,临床样品的MG阳性检出率为 10 .2 5 % ,高于常规分离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