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民众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两岸婚姻不断增多,而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据统计,仅在奉化就有300多对两岸婚姻。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开明开拓、和谐和乐"的新时期奉化精神,推动两岸姐妹同胞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两岸婚姻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从2011年起,奉化组织举办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两岸基层交流的知名品牌。首届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由奉化市台办、市妇联与台湾高雄市妇女会联合举办,台湾知名人士蒋方智怡、台湾知名心理学家张怡筠等两岸有关人士、专家学者和两岸50对婆媳相聚奉化,围绕"两岸婆媳话深情,家和国和  相似文献   

2.
正近两年来,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奉化区先后举办"一诗·一家·一生情"——2018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传承文化,弘扬家风2018年3月,由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主办,奉化区台办、奉化区妇联与台湾高雄市妇女会、南投县妇女会共同承办的2018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在溪口镇成功举行。开幕式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婆媳通过诗歌朗诵、  相似文献   

3.
<正>奉化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地缘相近、血缘相通、佛缘相同、商缘相连,是台湾同胞前来大陆投资兴业、探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今年来,为了促进两岸之间的深度交流,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扩大奉化影响力,该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依托雪窦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注重挖掘弥勒文化、民国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举办了2017海峡两岸山地桃花马拉松赛、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2017海峡两岸文创论坛、甬台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对台文化交流活动,两岸合作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共收到作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奉化对台工作有关情况。张文杰:近年来,奉化对台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动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奉化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拥有雪窦山风景名胜区、滕头村、世界最高的露天坐姿铜制弥勒大佛等重要对台交流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中国国民党高雄市第四党部访问团来奉化交流考察。在座谈交流会上,奉化溪口镇一村、新建村、三石村、上白村和茗山社区5个村(社区)分别与高雄苓雅区中正里、福海里、新生里、城东社区对口交流,签订了交流协议书。高雄市国民党第四党部访问团团长廖福男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基层民众互动,增进两岸人民感情。参访期间,台湾客人游览了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24,(2):33-34
<正>新年以来,宁波市、区两级涉台机构组织开展一系列两岸同胞联谊活动,让在甬台胞舒心生活、温馨过年,助力在甬台企实现“开门红”,台胞台企展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积极姿态。两岸共跑共创美好健康2月12日,2024年“两岸共跑212”活动在奉化体育馆举行,宁波市台办主任黄焕利、副主任顾海飞等嘉宾出席“两岸共跑212”线下乐跑奉化站启动仪式。2024年“两岸共跑212”以“线上赛+线下联动”形式展开,共吸引两岸逾万名跑友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共同参与,他们以热情洋溢的姿态,通过共跑9.9公里方式,传递着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随着每一站的鸣笛出发,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21,(7):51-54
正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共有5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分别是宁波象山县、富阳区黄公望隐居地、天台县济公故里、宁波奉化雪窦山和台州椒江区大陈岛。这些交流基地已成为两岸同胞回顾历史、品味文化、畅叙亲情和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8月17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图会")台湾台北主会场正式开展。海峡两岸约300家出版社、版权机构和图书馆参与这场两岸图书交流嘉年华。本届"海图会"台北主会场面积达8000平方米,设立大陆图书展销区、台湾图书展销区等主题展区。参展单位中大陆180余家、台湾120余家,涵盖两岸相关图书、数字出版、期刊、动漫、图书馆等上下游产业机构。共有约10万种新书、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暑期,两岸青年交流开展得如火如荼,海峡两岸、大江南北处处可见青年学子的身影。对话航天英雄、探寻汉字起源、举办青年峰会、反思甲午悲歌、开展创新竞赛、支教边疆学校、攀登高原神山、泳渡台湾海峡……一系列交流活动丰富多彩,让两岸青年增进了了解,播下了友谊。"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天海量的两岸青年交流走过了一条曲折不凡的路。两岸长期隔绝,发展两岸关系,民  相似文献   

10.
<正>奉化非遗项目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拥有宁波级以上非遗项目20个,奉化级非遗项目20个。如"奉化布龙""宁波走书""布袋和尚传说"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该区"国宝"级品牌项目;"奉化吹打""红帮裁缝技艺""唱新闻""奉化婚礼""棠岙纸制作技艺"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非遗项目,奉化区通过"非遗+校园基地""非遗  相似文献   

11.
正奉化、台湾两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台湾盛行的人间佛教学说,即以民国时期太虚大师在雪窦山提出的人生佛教为本源。上世纪80年代,雪窦寺修复过程也受到了台湾佛教界和信众的大力支持。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开展以来,两岸佛教文化交流更加密集。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数度履至雪窦山,为弥勒大佛基座题写"人间弥勒",参加弥勒文化节,举办"一笔字"书法展。中国佛协副秘书长、浙江省佛协会长、雪窦寺方丈怡藏大和尚也数度率团前往台湾各大山头,开展佛教文化交流活动。近几年,两地佛教界开展了不少互访活动,增进了友谊。  相似文献   

12.
正谈交流话合作谋发展浓浓一家亲"实""惠"泽两岸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情感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爱"的正能量;经贸交流,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系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交流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到2008年  相似文献   

13.
正厦门由于特殊的对台区位优势,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的第一线。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致力先行先试,努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四最"先行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文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9)
<正>9月21日至23日,行之有年的"浙江·台湾合作周"依既定计划于杭州、奉化、温州等城市举行不同主题的论坛、研讨会。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在温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除了两岸经贸、工商界人士、青年代表,参与创业、旅游、招商活动外,另一个亮点是,两岸社区营造专业人士也汇聚温州,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0月12日,由溪口旅游集团主办的台湾日月潭"奉化·溪口"号游船冠名仪式在日月潭朝雾码头举行,共有5艘日月潭游船被冠"奉化·溪口"号。台湾旅游界人士表示,日月潭"奉化·溪口"号游船的冠名与首航,是奉化溪口与日月潭两大旅游景区交流与合作的生动写照,有助于台湾民众更加了解奉化,促进奉化、南投两个县市的旅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鄞州区立足实际,发掘优势,大力开展两岸人文、经贸和青年交流,取得较好成绩。人文交流:开展"三字经"文化交流活动4月,鄞州区与南投县举办主题为"两岸共诵国学经典,传承华夏千古文明"的第三届"三字经"文化交流活动。来自南投县埔里、新城、南光、溪南4所学校的80名师生及家长代表,与鄞州德培小学师生欢聚一堂,以"三字经"为媒,共叙两岸亲情。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两地学生彼此的手牵得越来越紧,心  相似文献   

17.
<正>6月7日至12日,由温州市龙湾区政府、温州市台办主办的"永昌两岸缘·邻里一家亲"两岸基层文化系列交流活动在龙湾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台湾南投的40余位嘉宾参加两岸文化大联欢,实地参观永昌一小、永昌堡、雅林现代农业观光园、温州非遗馆、温州茶城等,开展国学朗诵、书法交流、包粽子等民俗文化互动,举行茶文化交流暨产业推介对接座谈会,交流双方在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管理、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做法和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4)
<正>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更是近年来两岸同胞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秉持的努力所在。2015年,两岸教育领域继续保持"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两岸学生和教育界人士间交流互动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吴师  王亮 《两岸关系》2014,(7):39-42
<正>6月的鹭岛凤凰花开,喜迎两岸宾朋,第六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如期举行。本届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主题,安排有论坛大会、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共4大版块18项活动,由两岸73家单位共同主办,来自两岸上万名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23)
<正>12月6日,泰州市海陵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台办主任,区民宗局局长、侨办主任凌华余谈到海台两地教育交流时表示,在海陵区积极发挥教育方面的自身优势,创新打造具有海陵特色的"一校一品",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脉,但由于历史原因,在教育制度和理念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各有千秋和特色。深化两岸教育交流,有助于消除彼此隔阂,塑造共同的文化追求和民族认同。"凌华余说。海陵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泰州的中心城区,文化教育底蕴较为深厚,现有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