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慈溪高度重视开展两岸青年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与台湾青年的联谊。织好联系纽带,搭建基层交流平台。加强与来慈访问台湾青年的交流,织好联谊的纽带。重点发挥青年组织作用,与台湾南投县青工总会缔结友好关系,组织举办慈台两地青年"两岸携手·青年共进"主题活动和慈台青年工作交流周活动。活动突出"现代科技、文化传承、文明礼仪"3个元素,通过实地参访杭州湾跨海大桥、公牛集团、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慈溪市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8)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加快推进台资集聚新高地建设,台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全面加强对台交流合作,帮助台湾青年来淮就业创业,推动淮台两地人才交流。淮安市委、市政府对来淮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多样的交流活动汇聚台湾青年。在重大活动中,如台商论坛、"淮安周""淮安经贸交流合作周"等专门为两岸青年设立板块,为台湾青年交流提供平台;二是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台湾青年。举办特色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1)
正5月5日至10日,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台联联合华侨大学台湾校友会,举办台湾青年"1+1"两代寻根、谒祖、感恩之旅活动。邀请部分台湾青年,与他们的父母一起,赶在母亲节期间,赴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参访交流。活动期间恰逢母亲节,活动组办方用心设计、悉心服务,令活动充满感恩意味,参访团成员收获满满。华大台湾校友会副会长许素玉事先秘密为各位团员录制了晚辈对母亲的母亲节祝福音视频,伴随着泉州市台联精心准备的切蛋糕仪式,  相似文献   

4.
正两岸青少年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参与者,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近年来,江北区用心打造"五有"模式,着力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创业实践有平台。来大陆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的意愿和选择。江北区在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设立台湾学生江北实践基地,为入驻的台湾创业团队提供前三年最高10万元的办公用房租赁补贴,加大对台湾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园区企业累计接收百余名台湾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3)
正第十三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于11月14日至18日在湖北武汉、宜昌、黄冈、仙桃、神农架等地举行。本届台湾周以"共创、共赢、共享"为主题,通过举办青年交流、经贸文化交流、基层交流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鄂台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湖北支点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本届台湾周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两岸青年交流,以"2016首届两岸青年东湖论坛"为主体,举办系列青年交流活动,增进两岸青年彼此了解互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0)
<正>"阿美族群传统歌谣、迎宾舞蹈、台湾少数民族手作体验……"5月1日,台湾少数民族山舞天使团成员跨海来到福州三坊七巷闽台青年创业基地"唯美客文创聚落",为福州市民作精彩演出及展示,受到民众热捧。台湾"原住民族文创农特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何玉平表示,两岸一家亲,首次率领13位老中青三代台湾少数民族艺人"带着家乡原汁原味的东西,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歌  相似文献   

7.
青年群体是引领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新生力量,以福建作为桥梁连接大陆和台湾有其先天和后天的优势。福建省为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提出了"扩大对台招生规模、鼓励台湾人才来闽发展、支持台湾医护人员来闽执业"等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切实做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访谈,以及对现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梳理,了解到当前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的主要路径包括专场招聘会引进人才,在陆就读台生留闽发展,台商二代"接棒"创业,亲友推荐与政策引才,两岸交流合作计划,以及阵地搭建与新媒体宣传。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途径越发多样,但从实效而言,仍遭遇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城市吸引力不足、创业投入成本增大、惠台政策通达渠道不畅、对大陆认识不足、媒体言论的可信度降低等实际困境。新形势下促进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应多方向扩大基层交流,提升台湾青年对闽了解程度;落实同等待遇,加强台湾青年职业、社会及生活保障;保障台商在闽利益,做好就业创业的辅导服务工作;建立人事档案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分级管理模式;把握区域特色,推动示范区平台建设,提升对闽观感;专设涉台人事网络平台,加大对台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2月21日至25日,为促进两岸青年学生联谊交流,加深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进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大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厦门市台联举办了2019年"相聚厦门"台湾师范大学青年学生冬令营。24日晚,为期5天的冬令营活动在第一广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冬令营活动包括闽南文化寻根交流、两场两岸同胞新春交响音乐会及鼓浪屿音乐快闪演出等内容。来  相似文献   

9.
正"皖台一家亲、青年心连心",7月至8月,2018海峡两岸(安徽)青年徽文化交流月活动在安徽如火如荼展开。台湾青年学生徽文化夏令营、皖台青年志愿者交流营、台湾大学生皖企暑期实习营、皖台联姻家庭徽乡行等12项活动紧锣密鼓、接续登场,奏响了徽文化交流月的华丽乐章,汇集成皖台青年交流的磅礴组曲,为皖台青  相似文献   

10.
正8月8日至12日,第六届海峡青年节(简称青年节)活动在福州开幕。今年活动以"中国梦·中华情"为主旋律,以"新时代·新青年·新发展"为主题,突出体现海峡特色、青年特点和时代特征,搭建一个两岸青年交流交融、体验互动、精彩分享的魅力平台。本次青年节共有1200余名台湾青年参加,其中六成第一次来大陆。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21)
<正>10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台联、辽宁省台联主办,沈阳市台联和大连市台联承办的"第三届台湾创新创业青年辽宁行"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辽台两地的140余位青年、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活动。对话交流、经验分享、实地考察、项目洽谈……亲历亲见,大陆蓬勃的发展生机,让台湾青年感受到来大陆发展的机会、舞台与未来。"我在大陆挺好的""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给台胞台企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出席开幕式的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表示,去年以来,大陆先后发布"31条惠台措施"、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证、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30日至11月3日,2018常台青年动漫邀请赛系列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师生、台湾新北市青年代表及在常高(职)校师生、台商台青代表以"画"会友,在交流与切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2018常台动漫邀请赛由常州市台办、常州市工学院主办,旨在进一步深化常台青年交流合作,增强台湾青年国家和民族认同,推进台湾青年更好地来常州、来大陆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5日至28日,由福建省台联等单位主办的"跨越海峡来乡建——2019年泰宁耕读李家乡村振兴交流汇"活动,在三明泰宁县杉城镇耕读李家举办,来自两岸的青年创业者近50人参加活动。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出席活动。活动组织台湾专家学者分享乡建做法。在交流会上,台湾专家通过讲授"社会企业与乡村发展""合作社与集  相似文献   

14.
正暑期历来是两岸青年交流的热季,今年热度更高。台湾青年参与两岸交流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首来族"显著增多。全国台联2018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吸引了约1000名台湾青年,参加"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的两岸青年超过1600人,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投身两  相似文献   

15.
正1月16日至23日,台湾义守大学5名青年学生来青岛,参加由青岛滨海学院主办的台湾青年学生齐鲁文化研习营活动。在青岛期间,青岛滨海学院安排同学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规划展览馆、花石楼等景点,学习和体验了茶艺、陶艺和刻纸文化;同时,台湾学生和青岛滨海学院师生深入交流,还向大陆  相似文献   

16.
<正>盛夏,由安徽省台办、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海峡两岸(安徽)徽文化交流月活动再度启航。挂着各色船帆的船只,"台湾青年学生徽文化夏令营""皖台青年志愿者交流营""明文化(凤阳花鼓)"研习营、"台湾师生徽州建筑文化研修营",或是经典航路的再探,或是新航路的开辟,这14艘船只,满载着来自台湾53所高校、21所中小学的383位台湾青年师生和100余位安徽师生,开始皖风徽韵感知之旅。  相似文献   

17.
封面故事     
《台声》2018,(15)
正编者按:7月10日至14日,2018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如期而至。自2004年开始,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两岸交流品牌项目"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进入第15个年头。15年来,累计邀请台湾岛内以及海外的近两万台胞青年同大陆高校学子互动交流,成为全国台联因应两岸关系发展形势、拓展两岸交流、服务台湾青年的一项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28日至8月2日,台湾湖州同乡会青年台胞一行30人回到故乡湖州参访。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憧憬和期待,在为期6天的故乡之旅中,亲密接触了湖州风土人情,领略了湖州城市风貌,感受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此次活动让青年台胞与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7)
<正>"我们每个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做推动两岸农业交流、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种子。现在虽是活动的结束,却是种子发芽的开始,我们将把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台湾,带给身边的人,让互学互促、和谐融洽的精神影响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台湾大学教授王淑美在"海峡两岸学农青年农业科研研习营"结营仪式上饱含深情地说出了她的感受。近日,由农业部台办与国台办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