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加工出口区的产业升级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坚 《台湾研究》2002,(1):44-49
自1965年来,台湾先后创设了高雄、楠梓、台中等加工出口区,其中高雄加工出口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加工出口区”命名的经济性特区。30多年来,台湾加工出口区取得了较大成效,对台湾的工业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台湾加工出口区产业和制度的历史演进作一分析,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并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以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中台山为代表的“四大道场”,在“人间佛教”理念影响下对佛教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大大加速了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虽日趋成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台湾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台湾引进技术一般所循途径包括与外商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外资带来技术,创办加工出口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合作,购买海外机器设备、专门技术和专利权,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和培训本地人员,模仿及创新等。本文就其中主要的几种途径,论述台湾引进技术的发展过程、成效、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坚 《台湾研究》2005,(3):26-30
台湾继20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创设加工出口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之后,又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较早地建立起科技性经济特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HSIP—The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新竹园区自1979年成立到2003年,台湾当局共投入经费285亿元新台币,用于园区的软、硬体建设,提供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的空间和环境。经过24年的运营,区内集结了369家高科技公司,半导体产业已建立完整产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台湾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及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台湾经济面I临的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促使台湾经济步入新一轮转型与升级期。那么,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当前的台湾经济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转型之路?两岸经贸关系在台湾经济转型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试就此类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经过50年的历史演进与变革,台湾金融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并且在推动台湾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也应看到,随着台湾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台湾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体制性缺陷也日益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变革,将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台湾社会转型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二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随着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地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急速转型,也产生了诸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其中青少牟犯罪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台湾社会稳定的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台湾地区严重的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处于转型中台湾社会结构失衡、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总体结构关联效应以及三次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结构关联效应进行静态及动态分解与研究,进而探索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路径。静态考察表明,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总体上显著弱化;三次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能力和关联水平均大幅下滑,并以第二产业最为显著。动态分析显示,台湾产业成长高度依赖自生机制的作用;目前第二产业以及多数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机制未能驱动产出高水平增长。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问题,既有自本世纪以来第二产业空洞化持续加剧这一直接的表层原因,更有经济边缘化日益加深导致产业空洞化的深层因素,也有台湾政治转型以来的政治运作影响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问题。为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不仅需要在有关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层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需要在攸关产业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内外环境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在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消减经济边缘化问题,在处理好政治运作的基础上消减政治对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不良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台湾研究》2014,(2):46-54
近几年来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台湾对东盟投资额和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东盟在台湾对外经贸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以及双方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台湾与新加坡率先签订“经济伙伴协议”,标志着台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东盟经济的“引力”、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当局政策“助力”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台湾与东盟经贸往来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东盟对台湾经济重要性将持续上升,台湾也将东盟及主要国家列为对外商签VrA的重点对象,但可预见的是,双方经济关系将继续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运行,且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业社会转变,但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已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岛内外经济新形势,台湾当局将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内容之一,并大力加强两岸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本文将就岛内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业升级与大陆农业产业化——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两岸农业的合作发展王兴化*进入90年代,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海峡两岸农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调整,台湾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剧烈变化,台湾农业...  相似文献   

14.
陈星 《台湾研究》2010,(6):24-2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取消党禁后,随着政治转型进程,台湾政党政治的结构演进也逐渐加速。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学界多认为台湾的两党制已经基本成型。从形式上看确实如此。不过,台湾的两党制显然离稳定和均衡的两党制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青少年犯罪问题同样困扰着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海峡两岸社会。在祖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转型的加速,青少年犯罪在数量上快速上升,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呈现出了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社会犯罪的特点。在台湾地区,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虽然目前其现代化程度比大陆高,但还远未达到现代化的成熟阶段,转型社会的性质还十分明显,现代化初始阶段的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样困扰着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群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族群”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群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台湾的族群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群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台湾经济转型及其未来趋势探析修春萍台湾的经济转型已提出多年,但时至今日未见显著成效。与80年代初相比,虽然目前台湾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不少改变,不仅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的比重有相当幅度增加,而且服务业亦迅速的发展,人均GNP(“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8.
台湾工业转型与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工业转型与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张冠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台湾岛内外经济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使台湾工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与调整期,其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为此,台湾当局提出工业升级策略,一方面推动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湾经济的未来与两岸经济关系张冠华台湾经济自80年代中期进入经济转型与调整期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无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还是对外贸易、投资结构,都正处于脱胎换骨之中;同时,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发生的巨大转变,尤其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也推...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