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署118周年纪念日。然而,重读《马关条约》发现,条约的中文本与日、英文本在最核心的领土问题上的表述有重大出入。《马关条约》中文本只是规定中国将管理台湾及附属岛屿的权力让与日本,即中国仅将对台湾的管理权让与日本。但是,《马关条约》日文本却是规定中国将对台湾的主权永远割让给日本;鲜为人知的《马关条约》英文本也是规定中国将对台湾的主权割让给日本。  相似文献   

3.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4.
从甲午战争到《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始末蒋为清一百年以前,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撼民魂的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这段历史是有现实意义的。在台湾,有一些人由于这段历史而对大陆抱有怨恨情绪,也有的人利用这段历史煽动...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与台湾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七事变”与台湾人陈小冲*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激化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同时也给台湾人民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憾。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下,一方面,台湾人民身处日本帝主义殖民统治,并且由于《马关条约》的规定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8.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述论季云飞*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29日,日军开始进犯台湾,台湾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进行了近五个月的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军事斗争。10月下旬,台南失陷、全台沦陷。11月,日...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甲午战争失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朝大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署了《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政府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关条约》的再思考雷玉虹*《马关条约》的签订已经过去100余年了,为了使中华民族能彻底从百余年来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中走出来,也为了21世纪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无论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抑或是日本人,面对这历史的契机,都应该对《马关条约》给我们带来的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风窗》2005,(8)
谁在侮辱亡灵1926年6月17日,日本殖民政府统治台湾第31年,“台湾青年大同盟”发表《台耻纪念日宣言》,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天——6月17日,到底是个怎样的日子呢?岂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以铁链捆绑我们350多万同胞的“台耻纪念日”吗?我们同胞在悲惨的地狱下,已度过了31年岁月。现在,回忆过去的哀史,我们怎能不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相似文献   

14.
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特派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条约规定了一系列使中国丧权辱国的条款:清朝政府承认日本奴役长期与中国有藩属关系的朝鲜(之前中国已失去亲密的藩国琉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彭湖列岛;赔偿战争军费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相似文献   

15.
从台独分子纪念马关条约的言行看其对台胞民族认同的冲击(香港)鲍绍霖近百多年来,列强环伺我国,自英国以鸦片战争首夺我香港以来,外国进逼侵占事件连绵不断。而其中日本以小胜大,以马关条约强索我东北及台湾等地,对我民族自尊及自信挫败尤深,缔约后至抗战胜利期间...  相似文献   

16.
牢记马关遗恨努力振兴中华张海鹏今年4月17日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使我们特别回忆起百年前国家所遭受的耻辱,特别深切地感受到面对强邻日本的侵略,清廷颇顸、政府腐败无能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  相似文献   

17.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这激起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台湾岛内各族人民进行的武装抵抗,虽然在日军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斗争从未停止过。许多移居福建的台湾人,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但是,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895年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给日本,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声动中外。台湾被割让后,梁启超时刻关注宝岛同胞的境况,1911年他应台湾父老的邀请,终于如愿登上宝岛,“本是同根,今成异国”,沧桑之感油然而生,遂以其饱蘸爱国挚情的笔锋,倾吐了对台湾民众的热爱,披露了殖民统治的黑暗。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惟独其台湾之行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20.
张羽 《台湾研究》2011,(1):50-54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月恰好贯穿这一时段——光复伊始的去除日本殖民文化与1950年代的“色素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