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独自在高空中浑身颤抖,是谁为你大声喊加油?当你被救至珍珠岛享受阳光雨露,是谁被海水吞没?当你面临峭壁般的困难孤军奋斗,是谁用肩膀、双手和倒挂金钟让你脱险于虎口?当你在工作瓶颈中苦苦探求,是谁用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思维和理论导向让你更上一层楼?答案,你我心中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  相似文献   

2.
如同每种有价值的管理时尚一样,“合作”也有其精华和糟粕,因此你必须理清。你不仅需要冲破“市场僵脑”和“等级制僵脑”的束缚.还要对人们如何建立关系多加注意。这里的人们指的是有能力的成年人,而不是那些需要随时监管的孩童或只顾做买卖的商人。  相似文献   

3.
《你在为谁工作》(陈凯元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它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从平庸走向杰出;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说理深刻,引人入胜,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员工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金钱作了你的“仆人”,它可忠心地为你服务,使你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厚,使你获得幸福;但当它作了你的“主人”,主宰了你,它就可能夺去你的一切,使你在一瞬间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甚至将你推入可怕的地狱。金钱作为“仆人”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有了钱,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才有所保障,如果连吃饭都保证不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5.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的留恋,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然而,时光易逝,岁月难留,当皱纹爬上脑门、白发间杂双鬓,有谁不曾想过追回逝去的年华,乞求重获青春活力?衰老是逃不过的规律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渐感体力不支、精神疲惫时,你可能已经“老之将至也”1老,是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必经阶段,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尽管千百年来,人们都曾不间断地试图抵御自然衰老,并想出千方百计,尝试“长生不老”的各种办法,但没有一个人最后不老不死。从炼丹、长生草、长寿丹…  相似文献   

6.
“网络就是新生活”。在因特网上,你只要轻点鼠标,世界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不论是人们的日常交往,还是商人们之间的贸易,都可以在瞬间完成。在因特网上,一切都显得那么便利与迅捷,它不但在信息、经济以及其它领域给人类以深刻的变革,而且,这种变化已经冲击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种全新的建立在信息时代之上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并必将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价值观。  但是,正像比尔·盖茨所说:因特网是一场赌注。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它的规范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因特网也使犯罪变得相当容易……网络黑客谁来治…  相似文献   

7.
卡耐基说:“每个人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它们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毁灭你,并将深深地改变你的一生。这两个重大决定是什么?第一,你将如何谋生;第二,你将选择谁做你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罗素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有关的经历的组合。一个人可以选择一个职业终生从事,也可能一生不断转换职业。所以这个长达一生的过程就需要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决策需问责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决策问题,人们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时,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讨论。有时难免会形成拉锯战的局面,有时局面可能更糟。在这种情况下,谁坚持到最后,谁将成为最终的决策者。  相似文献   

9.
来了检查工作的,你接待不好,就被认为是政治上不成熟,检查、考核可能通不过。现在的检查工作就是比接待,谁接待好谁的工作就能打高分。再比如去上面要个项目,你不接待不行,很多部门要协调,不喝也不行。喝得好,项目就好钱就多  相似文献   

10.
新论传真     
<正>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自身就与许多价值取向问题纠缠在一起。比如说,你研究的基因样本从哪里获得?是从商业途径买来,还是从受试者那里获取?受试者是否知情?是否了解你的用途和可能获得的利益? 伦理问题中“隐私权”是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你的基因样本被获取研究了,可谁该知道这些结果呢?你有权知道或不想知道,甚至放弃知道的权利。但是其他人还有谁可知道这些呢?你的亲属、朋友、恋人、学校、工作单位和保险公司等,他们谁能够知道?也许你的亲属应该知道,因为他们可能和你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这符合伦理学“有益于他人”的原则。但别人还有权知道吗?单位知道后是否会因为你存在基因缺陷而使你在求职时处于不利地位。保险公司可能因为你若干年后可能发生的疾病而拒绝投保。少数民族可能由于某种基因缺陷而得不到公平对待。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的祖先扛着一块猎物换取别人的石刀时,便开始了最原始的商业行为。谁也不曾想到,时至今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致使网络的出现,使过去人们所熟知的买卖行为变得神奇莫测了。当你坐在计算机前,轻击键盘,通过网络浏览电子广告,逛电子商场,用电子钱包进行电子结算,随后你所购买的东西将会出现在你的家门...  相似文献   

12.
记得     
琳子 《公民导刊》2007,(9):52-52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忘记,也有很多记得。对于老师的记得,是烙印在我们成长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或许会在老师的节日里寄去一份问候,你或许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老师写一封信,你或许什么也没做,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对老师的那份记得。可能是一堂课。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种表情、一个手式、一声不经意的叹息……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08,(9):22-22
在夏邑县,提到妇幼保健院可谓妇孺皆知。前些年保健院的管理混乱,面临倒闭,而今保健院收入成倍增长,一年一个新台阶。是谁改变了它的形象?是谁使它步入辉煌?他就是夏邑县政协常委、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田领章。临危受命田领章曾在夏邑妇幼保健院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上院领导岗位。2001年,因工作需要田领章被调往夏邑县王集乡卫生院任院长。2003年7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回妇幼保健院。刚刚捋顺的工作,刚刚熟悉的环境,让田领章有些不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新技术激烈竞争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的每个角落和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无论人们是否认识了解它,它都已经到来。谁先把握它,谁就把握了未来的主动权,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思索  近年来,当人们一谈到高新技术这个话题,人们不约而同地就要谈到美国的硅谷。硅谷:位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市,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其中电子工业公司就有3000多家,生产着全美国三分之一的半导体集成…  相似文献   

15.
“红包儿”的流行,据说先来自港澳地区,接着就从南方沿海城市普及了全国。每月发红包儿,是老板对职员工作的一种承认,也是一种选择。很可能你领过这个月的红包儿下个月就被炒了鱿鱼,也可能你的红包儿里比上个月多了一份奖励。发红包儿有时候比我们发工资还要合理些,在机关工作,除去官职、职称、年限之外,其他干好干坏一个样,不需要单个儿去领红包儿,谁领多少工资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为了与众人不一样,某些人不去拼命工作,因为干得再好也不会涨工资,而去拼命捞官职、捞职称。为捞到这些,又不得不拼命给人送红包儿,造成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龚名财 《世纪行》2012,(7):44-44
心态决定人生。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心态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起到了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拥有良好的心态,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谁是建筑业中的“款爷”帅兵近年来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使全国成了一个大工地,建筑业的日子因此滋润起来。人们开始以羡慕的目光望着那些走南闯北的建筑工人。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是财神所关照的幸运儿。事实究竟怎样呢?承包项目,“爱你没商量”项目承包,是近几年开始...  相似文献   

18.
做官与做事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记述邓小平1977年复出时,有这样一段画外音:“他(指小平同志)说,坦率地讲,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这段意味深长的文字以后又出现在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中,它使人们在悲恸之中更增添了对这位世纪老人的崇敬缅怀之情。此刻,当我于深夜静思,斯言犹在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可能使自己成为—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除非自己真正不想再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谁也不想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中多余的人而被迫离去。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呢?  相似文献   

20.
论退休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0,(10):54-54
到了规定的年龄,该退休的都得退休,不管你当不当官,不管你官有多大,谁也绕不过这座“奈何桥”。 退休是人生的分水岭。退休之后,一切都与从前不一样: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待遇、你与别人的关系、别人与你的关系等等。而且,总体说都不如从前。因此,虽说人人都知道“终究会有这一天”,但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时,谁也不愿去想它,尤其是官当得越大的人,越不愿去想它,因为“退了”就意味着“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