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功利性特点胡泽勇在社会转型时期,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过渡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地表现为各种具体的经济利益矛盾。不仅如此,这种经济利益矛盾还表现出转型时期社会所特有的强烈的功利性特点。一所谓人民内部...  相似文献   

2.
重视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利益群体矛盾何德明,杨有福,肖皓昆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冲突阴显化的态势。利...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问题。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合理地应对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全方位多视角把握和认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质。本文从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生产关系、系统、分类管理、危机管理、参与主体、政府、后果等层面分别解析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4.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  相似文献   

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的社会矛盾作了精辟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情况,形成了新特点。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正确认识矛盾的特点是解决矛盾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合乎客观逻辑的新变化,具有新的特点。1.矛盾的复杂性加大,成份具有多样性。矛盾成…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楚雄 《湖湘论坛》2004,17(1):17-18
发生在我国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 ,是随着时代、形势、客观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现阶段表现的人民内部矛盾 ,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 ,在其表现形式和特征上 ,又出现了新情况 ,呈现了新内容。要准确地把握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个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保证我国改革、稳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我们必须及时清醒地认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新态势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 ,带来了社会矛盾结构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我国在社会局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引起了一些利益调整、观念冲突和社会震动,产生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科学地认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8.
认真研究新时期发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原因,正确采用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策略和方法,预防和减少因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导致发生的各类案件和事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重大课题作些探讨。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二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中提出的问题有些早已解决,有些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在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程维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告诫我们,一定要密切注意、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以保证人民的团结,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北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省份,正确认识和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因利益格局的调整等因素而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越来越多,且呈现出复杂性、群众性、反复性、对抗性、可塑性等特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主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统筹兼顾,在方法上积极稳妥,在处理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力争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严防激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其他方面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原有的矛盾有些消失了,有些甚至激化了,新的矛盾又不断产生出来。新旧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认真研究处理市场经济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和重要任务。解决好这一课题,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人民内部矛盾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多,由此引发较多的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治安纠纷等,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如果应对不妥,处置不当,就有可能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连锁反应,危及一方稳定。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对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事件,公安机关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解决,而应按照“可…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大潮、社会转型和现代社会的到来,三相相互关联而密不可分,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存的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相应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经济体制、而且是社会组织形态、生活形态、们至价值观念的转型与转换。社会转型是全面的、深刻的、而不是单相的、表层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仍是标明中国社会从传统经济方式向现代经济方式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不可逆转的苗进。而价值观念的转型,其实质内涵就是从具有传统意味的价值观念向现代价值观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杨恩丽 《创造》2004,(11):41-42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 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主要表现.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关系相对比较单纯、平面向复杂、多样变化,由此,使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鑫  李衍增 《前沿》2010,(18):15-17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于妥善处理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不断从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得到理论汲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完善,才能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目标安咏梅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显现,不利于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正确处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而这项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首要的问题。因为,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几个问题的思考王伟光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新形势下,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变化,致使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进...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应该是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留下了关于认识矛盾问题的经典篇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对矛盾的处理有很大区别。革命党的本领是分析矛盾、认识矛盾、激化矛盾,发动群众革命,从而解决矛盾。而执政党已经执掌政权,就要在分析矛盾、认识矛盾的基础上,处理矛盾、调解矛盾、缓解矛盾、化解矛盾,即要善于协调利益、取得共识、稳定局面。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黄志恒 《桂海论丛》2007,23(1):74-77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不同表现,具体阐述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种方法,对于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运用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深化时期。所谓转型深化是指中国经济与社会在原有的体制和发展转型(即分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基础上,进一步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全方位开放经济转型,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型,即走向多重转型并存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全新阶段。转型深化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全面转向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而十五期间将是转型深化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