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依照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省各市、县均于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普遍选出了市县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市、县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原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应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山西省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于三月底以前,一律进行结束。准备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市、县,在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办理结束工作的同时,应即进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文件之一。它是经新政协筹备会充分讨论修改后,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提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同日,新政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9)
正充分认识政协"话语权"的重要地位1.政协"话语权"是历史的定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9,(10):41-48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此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来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第一次会议中,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四项「市辖区九人至二十一人;」的规定,修改为:「市辖区九人至二十一人,人口特多的市辖区至多不超过二十七人;」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五项「乡、民族乡、镇三人至十三人。」的规定,修改为:「乡、民族乡、镇五人至十五人,人口特多的乡、民族乡、镇至多不超过二十五人。」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下简称两院组织法)是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至今未做大的修改。30多年来,国家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顺利建成,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两院组织法已不适应现实需要,亟需修改。2013年经中央批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两院组织法列入第一类立法规划项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曾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的职权,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建立新中国及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春秋》2010,(3)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设政协地方委员会作了规定。1955年1月,政协第一届山东省委员会在济南正式成立,标志着山东省的人民政协事业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本刊广泛搜罗史料,对第一届山东省政协的组成、会议经过和履职情况作了系统回顾,以此纪念政协第一届山东省委员会成立55周年。  相似文献   

10.
任严 《中国人大》2010,(9):51-51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前进论坛》2020,(3):58-59
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21日,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人民政协从此诞生了。如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走过了45年的光辉历程。45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相继担任主席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满意地听取了山西省副省长邓初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传达报告」,并认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一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  相似文献   

14.
主席、各位代表: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了。我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向各位代表作一简要的传达。担负着伟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从七月五日开幕到七月三十日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根据我国宪法赋予它的职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的划,审查和批准了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通过了对我国国防事业具有极生大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通过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会议  相似文献   

15.
民政部的前身是内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9月28日,根据第一届僵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内务部的历任部长有3位同志,他们是:谢觉哉(任其1949年-1959年)钱瑛(女)(任期1959年-1960年)曾山(任期1960年-1969年)内务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能:1949年11月7日,内务部成立,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和中央人954年10月改…  相似文献   

16.
许安标 《半月谈》2004,(17):8-29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五部法律;选举或决定了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3个重要文件,做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纪年制度 ,即公元制。这是 1 949年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1 949年 6月 ,新政协筹备会经第六小组及常委会、全体会议讨论后 ,将纪年连同国旗等方案确定一并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国旗、国徽、国都、纪年审查委员会和全体会议进行了充分讨论。 9月 2 5日 ,毛泽东、周恩来召开国旗、国徽、国都、纪年协商座谈会。会上 ,大家一致认为 ,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 ,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9月 2 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代表提出的议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昌会组织法」第十三条、第十七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分别作了审查。鉴于从省到县,各级判组织法的学习都才在开始,因而对若干条文精神的理解认识还可能有下一致处,所以,对会议移交给政府的提案的处理工作,需要作一些具体的规定。一、兹将议案审查委员会邓初民主任委惯向大会作「关于议案的审查报告」时所作的说明印发,作为各部门处理提案的内部参考。二、凡作为议案,列入「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案审查意见」中五十一案者,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审查意见办理,并将办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阳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南阳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政协南阳市五届一次会议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