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初追鱼     
一九七八年,欧初同志刚调到市里工作不久,就问当时的财办主任黎敏:三十年代我在广州读书时,吃的都是活鱼,现在香港人吃的也是活鱼,为什么现在广州反倒卖死鱼。黎敏说:死鱼都不够卖,何必求活鱼?其实,为了市场有活鱼卖,水产部门作过不少努力,三令五申,甚至拨出水泥、水管、钢材等,  相似文献   

2.
漫画     
《南风窗》2013,(7):12-12
"猪的水乡"插画迢迢浙江嘉兴新丰镇"一年四季都有人在捞猪",当地已经从传统的鱼米之乡变成了"猪的水乡"。因为猪粪和死猪等污染,渔民已多年捞不到鱼,很多渔民只好转行捞猪。当地两个环保局长均称水质是合格的……然而河里都没有鱼了,水是合格的。稀薄的信任插画茶茶仅10%的患者信任医生——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带来的一项华东  相似文献   

3.
刘阳 《南风窗》2007,(17):28-29
策划人语人民群众曾经以为故事的主角是一头猪,听着听着于是跟着讲起来,讲着讲着却发现故事只是从一头猪开始的,主角其实还有很多,多到大家几乎记不住名字:鸡鸭鱼,牛羊蛋,方便面,食用油,连小餐馆墙上的盖浇饭也被老板贴上了调高的新价签。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时,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尤其是"不折腾",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各种解读也随之出现,比如不折腾就是不制造内部矛盾,不折腾就是不希望改革大起大落,不折腾就是政治体制上不搞西方那一套,如此等等。其间的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1,(11):95-95
1967年美国及玻利维亚特种部队俘虏了切·格瓦拉这个当年的头号公敌,他们决定"这个人不可以让他活着,他必须立刻死亡消失",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他乱枪射死,今天美国又以同样的理由将本·拉丹打死,美国不知道,它们其实是培植了一个永远的对手。  相似文献   

6.
石头 《工会博览》2013,(16):58-59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很难有家庭的和睦. 对此我深有体会.多年前,由于爱人身陷歪理邪说,明白人一眼看出的问题,她就是不能自拔,尽管一拨又一拨的说客前来助阵,但问题依然存在.于是我们陷入长达数年无休止的争吵和限制,这比生活中的琐事更让人头痛.为使她摆脱困境,我用尽了办法,不停地引导、争执,也不乏长期的冷战.尽管孩子会理解我的用心,但这期间孩子正处于成长期,给他带来的更多是不安、恐惧和分心.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4,(26):11-11
<正>我在《法律与天道人心》(见本刊第24期)一文中说到了"自然法"。现在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在今天,我把几百元人民币放在了一个密封的铜箱子里,作为"祖传财宝"留给我的子孙后代。好,很多很多年后,这笔钱变成了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物。而我的子孙们,历经N代,早巳不知祖上我居然还深谋远虑,藏有这笔钱了。于是,它好像就成了"无主物"。  相似文献   

8.
李克诚 《南风窗》2013,(14):29-31
以党政力量和地方领导人强力推动的"网络问政",能走多远,能持续多久,考验着地方主要官员的执政智慧、包容与耐心。在江苏淮安的地方性网站"淮水安澜"上,有一个由该市纪委管理的版块——"阳光纪检"。这个24小时不停休的"网上纪检委",犹如一条鲶鱼,搅动了淮安的官场,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网络问政"平台。开通22个月以来,淮安"阳光纪检"的点击率已超过1亿次,日均浏览量高达15万人次。因遭网民举报,先  相似文献   

9.
放开那条鱼     
《南风窗》2016,(11)
正我小时候所在的乡村,两山环抱处有一口巨大的池塘,每到腊月,承包池塘者把水放干,把饲养的家鱼都抓完了,就会离开。池塘底部有很深的淤泥,淤泥里藏着大量野生的鲶鱼和七星鱼,小孩子们就留下来慢慢摸。比我大几岁的男孩,站在齐腰深的淤泥里,一会就能抓住一条,扔上岸来,最厉害的,扔得岸上活蹦乱跳的一片,他的弟弟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月初,地处广州东风西路的一栋五层的旧楼一反常态地热闹起来。最底一层,来来往往的人骤然增多,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有人提议:把电话挂起来算了……原来,日本著名歌星西城秀树将于3月8日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演唱会,歌迷们希望一睹这位红歌星的风采,因而四处奔走,想法弄张门票。自然,焦点集中到主办单位上了。于是,就使得东风西路那栋旧楼门庭若市;于是,就有人注意到这个近来频频见报的主办单位之一:广州市妇联。  相似文献   

11.
浑沌的学界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7):93-93
<正>庄子有一篇寓言,说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儵与忽到中央之帝浑沌处游玩,受到浑沌的款待,于是商量如何报答浑沌。他们见浑沌尚未开窍,就决定帮助他开窍,于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待文明发展的一个心结,即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儵忽)固然好,但最理想的还是浑沌未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21)
正"一线楼市永远涨",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相信。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几年前,我曾经接到过记者生涯里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新闻线索,这件事就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郊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A先生向我控诉,他被人用钢管活生生地砸断了几根肋骨,痛不欲生。而且,他觉得还很耻辱。我说:你应该找警察、看医生,而不是找记者。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描述事情的经过。之外,还有很多"隐情"。最后,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事情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3.
正寒冷的冬夜,我彻夜难眠。不为别的,就为几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温暖我心房的同时,他们就像那善良的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就像那冬天里梅花傲雪,给人一种期望,给人一种幸福的体验。窗外的雨不停地下着,我的笔端不停。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忙碌在这四季交替的岁月,打拼着艰难坎坷的生活,欣赏着美丽的大自然。他们有的活成一束光,有的逆境中不忘善良,有的成为弃婴守护天使,有的让善良爱着这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你听过吗?有一位墨西哥牧人,他利用身上仅有的一比索钱喝啤酒,然而这一比索虽然用了又用,却总是完整地存在着,就想神话里的宝钱一样神奇,圆了缺,缺了又圆,用不完,用不尽。故事发生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地区。这位墨西哥牧人来到边界上的一个小镇,他发现这个小镇酒店里的啤酒是0.1比索一杯,他有1比索,于是就是来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比索。他喝完这杯啤酒,又到边界另一侧的一个美国小镇去玩。他发现那个小镇上啤酒的标价也是0.1美元一杯,而那里美元与比索的兑换价格为1:0.9,于是他把口袋里的0.9比索换成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之后,身上还有0.9美元。然后,他再回到边界这一侧的墨西哥小镇。发现这个小镇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9)
正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理想中的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你会用哪个?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会说"鱼和水"。这是一个流传了很多年的经典说法,鱼离不开水,鱼水深情等等。如果问我的看法,我更想用家庭和一家人的概念。说直白点,在一个国家里,政府和老百姓最理想的关系就是一家人。之所以用这个比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传统。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6.
正五月麦杏,是鲁西南对杏的一种昵称,就是说在五月初期,麦子成熟的季节,黄橙橙的杏也就熟透了。去年初夏的一个周末,我回家的路上,在菜市场的一角,看到一个年轻的媳妇在卖杏,还不时地喊着:"新鲜的甜杏啊,尝一尝,不甜不要钱啊。"我被她爽朗清润的喊声所吸引,停下脚步下来到她的小摊前。心里感叹着:时间过得真快啊,真是城里不知季节变换,开春才几天啊,五月麦杏就上市了。那小媳妇看上去很开朗的样子,向我不停地炫耀着自家的鲜杏,我尝了一个,杏成熟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与谎言过招     
这天,我背着包乘上了一列开往家乡的火车.车厢里座位都已坐满了人,惟独车厢最后一排的位子上坐着一个人.我挤过去,见一位30多岁的男子眼看窗外,嘴里不停地嗑着瓜子.对面的座位上放着鼓囊囊的背包和皮箱. 我满脸微笑地问:"请问这儿有人吗?" 对方侧过脸来上下打量我说:"有人,刚去卫生间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伟大的.是因为人类曾拥有信念.拥有爱。人类是痛苦的.是因为人类要继续坚守这一信念.坚守这爱。在这个因利益争斗日益浑浊的世界.在由地狱通往天堂随时可能来临的荆棘与风暴中.也许真实的足迹、真诚的呼唤会被暂时掩埋.但我坚信: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讲的故事.活着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9)
正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消极自由"那帮人,总是喜欢把对方理解为就是扭曲、变形的那种版本,比如一提"积极自由",好像就是"极权"什么的。手法类似于有人要证明中国人长得矮,他会无视姚明和  相似文献   

20.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它太有名了。这个童话故事被广泛地用于比喻人的成长蜕变,所谓的"女大十八变";当然更多地是用来比喻那些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处境的突然提升,比如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通过选秀节目成为明星。这个寓言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大体是因为它暗合了"人人都有机会"这样的市场主义意识形态。每个人都期待奇迹降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倒也无可厚非;而奇迹也时不时地被创造出来,让人以为下一个幸运儿就会是自己,只要继续坚持。但是,在这个大家都乐于营造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