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每逢喜庆或重大节日,人们相互之间礼尚往来,已成为沟通感情、培植友谊的一种传统方式。可如今,“送礼”却已渗入了一些污浊的成份。这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为达到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向上级领导公款送礼,使“送礼”这一古老民俗也充满了铜臭味。据苏北某县纪委资料显示:该县1997、1998两年,立案查处的涉及15名乡科级干部的经济案件中,有11人公款送礼或接受公款送礼,占立案人数的73.3%,礼金共达25.9万元。公款送礼名目多 近些年,公款送礼五花八门,令…  相似文献   

2.
现在,一些单位逢年过节、联系业务、或争取项目、过达标验收关时,用公款公物给上级领导和主管人员“进贡送礼”十分盛行。这股歪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公款“进贡送礼”表面上是为了谋取本单位、本系统的团体利益,实际上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规则;这种严重违反财务制度的做法,也引发了贪污等经济犯罪。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这类案件看,公款“进贡送礼”往往采用虚开“就餐费”、“修车费”、“会议费”和“文印费”票据提取现金,有的经办人或负责人借机中饱私囊,这样导致贪…  相似文献   

3.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  相似文献   

4.
邱德彬 《政府法制》2007,(23):18-19
正常的应酬活动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不少地方、部门,变质的官场应酬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公务接待成了官场腐败的重要一环,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送礼等非常普遍,甚至嫖赌费用也开成接待费,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达37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亿农民的一年纯收入。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公贿”,是指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用公款向有关领导或机关管理人员送礼行贿的行为。这种行贿行为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公众利益或经济发展,但它所侵犯的是国有资产,腐蚀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污染的是社会风气,同其他贿赂行为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贿”的特征“公贿”与私贿行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行为的集体性。一些单位的“公贿”行为是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不是个人行为,责任分散,风险共担,相对而言,行贿人更加有恃无恐。有的“公贿”还…  相似文献   

6.
一次点击便将礼品快递上门,一条短信即可送出电子礼券……一些地方的公款送礼,悄然插上电子支付的“隐形翅膀”,企图挣脱社会监督的恢恢之网。刹住这股“变异”的不正之风,必须用好群众举报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7.
“私借公款”指这样一种情形:行为人以各种名义,通过各种途径,大笔借用公款经久不还。此种情形近年来在本市乡、镇、村、队中较为普遍,尤以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基层干部和乡镇企业负责人为多。据某区检察院对所辖区域内部份乡镇的调查结果,“私借公款”少则2、3万元,多则数10万元。“借用”名目则种种不一:某干部因公暂借款718万元,公干完毕后长期不销帐,余额迟迟不归还;有的干部以业务关系为名,将公款借给个体户,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个别乡村出现“利益共沾”现象,某乡7名干部借出公款161万元  相似文献   

8.
公私大错     
公私大错杨周,杨安经济生活中,公与私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完全相对的两个方面。只有公私分明,公之公也,私之私也,各得真所,才能使我们的经济生活秩序化。但时下,在一些地方,正在悄悄地演着一幕幕“公私大错位”的丑剧。请看──错位大视野错位之一:公款私存。时下一...  相似文献   

9.
从春季班开学始,湖北省委党校与所有学员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要求学员严格做到不私驾公车、不用公款相互宴请等“六不”。(4月2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在湖北省监利县城有一家金利来专卖店,原来用公款到店里购买服装和其他用品的占40%,月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现在月销售额仅4万多元,公款购买服装已基本没有。 1998年以前,监利县每年用于公款招待等方面的费用高达1000余万元,1999年下降了30%左右,涉及用公款送礼的信访举报也下降了45%。 这是近两年监利县重点整治公款送礼问题取得的明显成效。 领导做表率 监利是一个农业大县,但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影响,加之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产增收难度较大;同时,工业发展资金不足,下岗职工生活困难。与此形成强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里,容易反弹的“公款吃喝风”、“公款送礼风”、“公车迎娶风”等“节日病”的治理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治理“节日病”时,仍习惯于在节假日来临之际,采取下发通知、重申禁令、突击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3,(10):12-1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改革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一些地方用公款请客送礼,搞“感情投资”,借以取得一些部门的“支持”,发展自己的“贿赂型”经济。这,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同时也繁衍出一些借机吞食国家资财的“硕鼠”。他们打着为本地“谋利”的招牌,中饱私囊。其手法卑劣,花样翻新:一曰:“吃一报十”。翻开近几年一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镇的帐簿,用公款吃喝送礼的白条子、假发票比比皆是。有的承办人少吃多报,个人从中渔利。某县县长下乡,一行3人仅在一个单位吃了一顿饭,而该单位帐上却核销了18公斤猪肉,两条“石林”烟,两箱啤酒,4瓶…  相似文献   

14.
宜城市专项清理公款配置私人通讯、交通工具去年下半年,湖北省宜城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行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擅自用公款购置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不正之风进行了专项清理。到今年元月底,共清理出用公款购置的“大哥大”10部、BP机56部、摩托车50辆。对这些物品,分别采取归还、公转私或拆除、没收等措施,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同时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准公费配置私人专用通讯、交通工具;对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职工生活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坚决制止竞相购买通讯、交通设备,凡已配置的单位要予以封存或变卖。(黄仕清蔡波…  相似文献   

15.
沈延 《中国监察》2010,(9):60-60
基本案情 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省人民检察院多次收到署名“中共某州某部门”、“某州某单位干部职工”反映某州某单位程某某违纪问题的举报信,主要反映程某某在某单位任局长期间失职造成上亿元损失,报销及私领巨额公款,收受巨额金钱物品等违纪违法问题。为此,云南省纪委监察厅对反映程某某的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核实,发现举报失实。2007年3月,云南省纪委安排调查程某某被失实举报一案。  相似文献   

16.
综合信息     
株洲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转变作风送货上门早打招呼警戒“节日病”去年12月,针对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可能出现的公款吃喝送礼等违纪行为,贵州省金沙县纪委、监察局及时下发有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通知,明确纪律规定。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来落实有关纪律规定,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一律不搞相互走访和拜年活动,本着节俭、喜庆的原则,搞好节日期间的文娱活动。通知特别规定了12条纪律,如不准在任何时间,特别是节日时,用公款吃喝玩乐;不准借举行庆祝活动和团拜会、联谊会等名义用公款支付…  相似文献   

17.
全国财政系统几年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纪委反腐败工作部署,使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财政系统有些单位发生的腐败现象仍然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财政系统的腐败现象,集中表现为少数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财权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具体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在工作中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诸如接受有关地方和部门的公款宴请、送礼,参加公款高消费娱乐活动,向有关单位借用汽车、移动电话等物,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拨、贷“人情款”等等。这些问题反映较多。另一类则是极少…  相似文献   

18.
《法学》月刊94年第3期刊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张春林同志的“盗窃印章私提公款行为该如何定性”一文(下文简称为“张文”),阅后觉一些观点难以苛同,某些地方似应进一步论述,故特借该刊与作者商榷。 一、申某应否对黎某单独从银行取走的3.5万元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曹坚 《检察风云》2013,(20):38-38
日前,中纪委会议强调,要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礼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双节。中国自古讲究礼数,在特定节日,亲朋好友往往会携带礼品走访,节日送礼是维系亲情友情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不法人员为牟取私利,借助节日向特定国家公职人员送礼,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初,我市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清理、四检查”工作,即清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的“吃空饷”问题,清理干部拖欠公款、占用公物以及到基层单位报销“条子”的问题,清理欠缴土地出让金及城建规费问题,清理私建滥建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检查农村转移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