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管子》在对唯物之天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人与天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合谐习”之道、“和乃生,不和不生”的人与自身和谐之方。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治国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是一个政策反思的过程, 又是一个理论升华的过程。而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对“和谐”二字的深层次分析,也就是明晰“和谐”的四个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社区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企业是社会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职工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可见,只有党内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我们的党才能切实肩负起领导和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也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进~步增进党内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人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给予的时代任务。人的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历史进程、理想目标和基本内容三个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构建和谐社会也从增强社会创造力、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促进了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和谐社会”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了多方面的阐释。第一,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包含的“和谐社会”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就从侧面论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同时“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这就可以推进社会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我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致力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它是以人与人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它是以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它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根据这一内涵,和谐国税应是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廉洁、平安的国税。构建云南和谐国税应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运用,始于礼乐教化:讲究韵律与心灵的相应,如《中庸》说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继而泛化为人伦关系:夫妻和悦谓之“琴瑟和谐”,“交情通体心和谐”(司马相如《琴歌》);后来再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曹操谋士仲长统)。历史视角中的和谐思想内涵在不断丰富,适用领域逐渐扩大,但主体结构的生成均围绕以下四度展开:  相似文献   

12.
刘里立 《工会论坛》2008,14(6):131-132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周年,对其理解和阐释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两个决裂”、“两个必然”的“冲突论”到“世界历史”、“全球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论”。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始文本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的肢解和动摇,反而是体现了人们理解和阐释经典原理的视野变迁。《宣言》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者的经典指南,如今,在全球化视阈中,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宣言》的人本再解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变迁使得青少年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服务青少年成为和谐青少年工作的主流。遵循新世纪党在执政指导思想上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培养与构建和谐、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系统整体性思维,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确立青年优先原则,构筑青少年工作的和谐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是构建和谐青少年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灰地》、《灰人》是学者黄海的代表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及研究方法为当前的青年研究提供了有启发性的参照思路.怀特的《街角社会》引入和深化了参与观察等“灰方法”而成为名著.《灰地》与《灰人》选材独特,参照名著《街角社会》运用参与式观察、“入场”式访谈以及生命历程理论等研究方法,为社会调查研究和青年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灰方法”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世界和解放自身的锐利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南。《宣言》认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因此,中国共产党现在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符合《宣言》思想的。我们可以从《宣言》中寻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解读了《论语》中以自我和谐、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的和谐思想。同时,《论语》里“仁”的人性本质和《圣经》里“爱”的人性本质,实质上都蕴涵和强调了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论语》和谐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对于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崇尚自然 建设好生态文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这段论述充分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既顺应了民意,也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同时也是贯彻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要步骤,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的团结、稳定与和谐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基础与前提,“社会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社会和谐的内涵、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深思的问题。和谐大学校园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闻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