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对国内享有盛誉的芦笙制作村--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展开实地考察,研究芦笙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提出芦笙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可行路径,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经济政治中心,也是苗族侗族人居住较多的地区。文章通过梳理芦笙及芦笙的文化内涵,以展现其民俗风情。同时结合芦笙文化与凯里城市文化的关系,探寻民间器乐文化与凯里城市文化融合的特色,并在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使芦笙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传承。  相似文献   

4.
贵州黄平谷陇芦笙节诞生于苗族先民乞求丰调雨顺农耕文化体系,具有崇尚巫术的内涵。谷陇苗族芦笙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赛芦笙、斗牛、赛马、民族盛装展示、狗肉汤锅、对歌、做客芦笙场等场景,承载浓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族芦笙节也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迁,使黄平苗族传统文化以外显的、物态的形式得到展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6.
苗家芦笙曲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苗族简史》载:“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在苗族的芦笙相同。”贵州都匀地区苗族民间传说,五千年前发生战争,苗族先民被迫由黄河流域避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又由湖南进入贵州,部分先民就定居…  相似文献   

7.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比赛中,贵州六盘水地区选送的苗族芦笙翻旮旯以其粗犷豪放的舞姿,高难度的技巧,激情演绎着苗族曲折悲壮的奋斗史。是小花苗地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反映了小花苗人的精神交往、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马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的县份之一,也是云南省苗族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芦笙舞是马关县境内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舞蹈,遍及全县苗族村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话:"听见芦笙响,苗家脚板痒。"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1.
说到芦笙舞,人们自然会想到苗族,因为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说到课间操,人们又会想到学校,因为课间操是学生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屏边苗族自治县的玉小民小就把芦笙舞搬到了学校,作为学生课间运动的一项活动内容,不过,它不叫课间操,而称为课间舞。在这所学校,每天做课间操的时间一到,欢快悦耳的芦笙乐曲就会响起来,这时,手握小小芦笙的男同学和穿着鲜艳苗族服装的女同学,就会随着乐曲的节奏,跳起了别具特色的这种芦笙课间舞。虽然芦笙舞的表演动作难度很高,但学生们的各个动作还是或庄重肃穆,或轻松明快,惟妙惟肖,这种芦笙课…  相似文献   

12.
蒙妍 《前沿》2010,(12):198-200
"芦笙长鼓舞"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而"芦笙长鼓舞"又在中国瑶族长鼓舞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芦笙长鼓舞"的文化演进、艺术表现形式、民俗文化基础三方面去探究其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是继承与发扬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4.
王孔敬 《前沿》2010,(21):150-154
西南地区的苗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制度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着诸多危机,本文从分析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表现和特性入手,探讨了其传统生态文化面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祛除疾患、保障生民健康的重要技术,深具苗族文化特色,大多是通过口传身授方式传承,是一项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苗族医药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必须深刻认识苗族医药既是文化又是科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苗族刺绣民族工艺传承为例,在分析旅游商品研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地域传统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意义,提出贵州苗族刺绣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苗族社区的活态文化,随着苗族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苗族多声部情歌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传承.针对苗族多声部情歌濒危的现状和濒危的原因,提出在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对活态的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保护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块盛产激情、释放浪漫的土地。在这片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灵动的花桥、雄浑的鼓楼、靓丽的服饰和缤纷的节庆:这里有奔放豪迈的木鼓舞、轻盈飞扬的芦笙舞;这里有高亢激越的苗族飞歌、婉转和谐的侗族大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多个少数民族,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蓥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其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在机制创新方面,实现培养、管理、评估、激励机制有机结合;在载体创新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苗族歌蓥的传承与保护;在制度创新方面,建立健全苗族歌錾传承与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贵州苗族村寨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结晶,却经济落后,处于地理劣势,并逐渐被盲目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从苗族历史发展和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先民所具有的文化生态意识是超前的,并发现贵州苗族村寨风景园林文化生态特点与生态意识变迁规律,为将来保护与规划少数民族古村寨提供帮助,同时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村寨更新规划中建立理论依据,最终让苗族文化生态和苗族村寨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