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爆类危险化学品一旦在其运输途中发生事故,常常引起爆炸、火灾、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灾难性的后果,或者造成交通中断,人员大面积疏散,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燃爆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处置牵涉面广、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是近年来消防部队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燃爆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危害;详细介绍了燃爆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注意事项;提出了消防部队处置此类事故的处置方案。为消防部队在处置燃爆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过程中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夏季高发,原因多为车辆侧翻引起.道路、车辆、人员、环境等因素会引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目前我国还存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交叉、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健全救援机制、构建信息化监控网络等措施改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法规制定不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差及路况与环境影响等方面是导致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法规制定不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差及路况与环境影响等方面是导致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灾害是影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严重障碍,对于灾害深重的我国,防灾减灾建设对于我国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世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4):89-94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历史上是川、藏、滇、黔等西南各省区的水陆交通枢纽。解放前是烟毒的主要集散地。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短短几年彻底禁绝毒品的奇迹,以“无毒国”的光辉形象享誉世界30年。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毒品犯罪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毒品从种植、生产、加工、贩运、销售形成一体化、组织化、集团化、网络化的格局,形成了“供、销两旺”的世界大趋势。重庆面临毒品多头渗入,新型毒品猛增,吸毒人群中的亚文化现象侵蚀青少年的精神意志等严重现状,鉴于此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 862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 ,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合性颅脑损伤 2 76例 ,脑挫伤 192例 ,颅骨骨折 79例 ,颅内出血 91例 ,头皮外伤 2 2 4例 ;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 ( 19例 ,2 2 0 % )、癫痫 ( 16例 ,1 86% )、偏瘫 ( 14例 ,1 62 % )、植物人状态 ( 12例 ,1 3 9%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 ,以头部复合性损伤最多见 ,严重的脑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 ,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的损伤部位与伤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经损伤和耳外伤 ,分别为 90 0 0 % ,83 30 %。最低为躯干及四肢软组织损伤 ( 17 5 2 % )。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和Ⅰ~Ⅴ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78 74%和 4 41%。伤残评定率与损伤部位的发生并不一致 ,伤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伤残评定。伤残程度以Ⅸ~Ⅹ级最多 ,各部位损伤均可见 ,Ⅰ~Ⅴ级伤残较少 ,Ⅰ级伤残仅见于颅脑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及伤残评定特点。方法 对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6~18岁儿童,交通事故每天10~12时和16~18时最多,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和货车多见,肇事方式多见于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伤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部和四肢多见,损伤类型以骨折、挫伤、创多见,但内脏损伤相对较轻,下肢骨折远多于上肢。损伤程度多评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以Ⅸ、Ⅹ级轻度伤残为主(33.2%)。结论 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儿童和少年的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15.
16.
17.
Joanna Kulikowska Joanna Nowicka Ma?gorzata Chowaniec Ma?gorzata Albert Rafa? Celiński Kornelia Dro?dziok Czes?aw Chowaniec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 Series》2009,1(1):80-82
Introduction
In the years 1997–2007 in the Forensic Medicine Department, Silesi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Katowice a total of 785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rivers being the perpetrators of road accidents was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psychoactive drugs.Methods
The studies took advantage of FPIA (Abbott), ELISA (Neogen), LC–MS and GC FID.Results
21% of tested samples were positive. In the blood of the driver cannabinoids, amphetamine and its derivatives were most frequently found. Moreover, individual opium alkaloids, their combinations with barbiturates, benzodiazepines or amphetamine, benzodiazepine derivatives (isolated cases), drugs of benzodiazepine group in combination with barbiturates, tramadol or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isolated cases), carbamazepine, phenotiazine, cocaine, dibenzepine, benzene, toluene and acetone were determined.Conclus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cannabinoids and amphetamine derivatives to be the most frequent whereas opium alkaloids, barbiturates and benzodiazepines rather rare psychoactive drugs found in the tested blood samples of the drivers involved in the road accidents. The authors suggest screening psychoactive drugs not only in drivers involved in road accidents but also those put through the routine road check procedures. While giving opin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bove mentioned drugs on the psychophysical efficiency of road traffic users, drugs and compounds which are not subject to legal control but have an effect on the human psychomotor efficiency and thus, enhance the risk of the road accident should b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18.
19.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 ,根据CCMD -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 ,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 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 ,平均评定时机10 .2 3± 7.2个月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 ,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 ,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 ,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 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成因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地区2003至2006年10月所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资料,统计分析致残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人员类型的构成及事故发生的月份、星期、地域分布.结果 6364例交通事故致残人员资料纳入统计.男女之比为1.84∶1,以18~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66.34%);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及行人共占80.9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不同事故地域的交通事故致残者中,各交通方式的构成比均显著不同.损伤部位中,下肢所占比例最高(39.49%),其次为颅脑损伤(22.77%).结论 预防交通事故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