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广西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产业融合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的特色,但仍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金融支持不够、公共服务不足、产业链条不长、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等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构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其中,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盾难"、加速农地流转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金融供给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品营销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持久种地难"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仅仅需要技术的跟进与优质资源要素的投入,更需要制度安排上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就目前中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所面临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用地权益流转、农业金融信贷支持和农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创新农业经营的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壮大,是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面对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等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农业的整体投入不足、土地流转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经营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障碍。要破解这些障碍,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民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井研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经营主体人才缺乏、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资金融入困难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原则;加强人才建设,强化发展支撑;规范土地流转,盘活自然资源;强化财政支持,改善金融贷款服务;加强监督管理,优化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围绕乐山市"创新投资年"主题,应进一步创新机制,培育壮大山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山区县农业产业已进入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化、互联网+农业等变化多样的新时期。目前,沐川县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在加强电商服务平台、发挥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功能、探索以土地入股为重要特点的土地流转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崛起,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文章选取贵阳清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访谈调查,从其融资需求出发,探讨目前存在的融资困境及其形成缘由。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运行不规范、可持续经营能力弱、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保证担保;另一方面将重心放在支农支小领域的金融机构较少,信贷产品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且贷款程序较为复杂,导致融资成本高;同时也有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原因,这些共同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错配"问题。结论的启示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规范性和可持续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应立足支农支小,创新开发针对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同时优化信贷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深度;政府应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扶持,注重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行,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对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试点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加强风险防控、创新信贷设置等方面入手,真正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是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因地制宜,土地流转体制不完善,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创新能力不强,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要促进峨眉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就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创新,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品牌;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经营主体监管;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类型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农业经营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突出职业农民、融资渠道、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展业逐渐迈向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金融交易、网络投资理财和网络购物、网络借贷等新型网络金融已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逐渐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尽管互联网金融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创新发展,但网络诈骗、信息被盗、数据泄露等导致个人财产受损和不法侵害的犯罪行为已悄悄来到公民身边,相关部门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打击与治理困难重重。因此,加快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进程,完善与构建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江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多份文件都明确提出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此可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江西作为农业大省,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江西农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跨行业经营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监管空白与不协调,而且传统金融监管重视合规性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则要加强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也要创新。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要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分业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并探索集中监管改革;要创新监管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数据监测,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性标准;要创新监管的参与主体,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还要完善行业自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内控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通过调研发现,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合作社内部结构"散"、"乐山造"品牌效应"弱"、产业基地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应该从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业基地、做"大"产品品牌、做"准"扶持政策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乐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6.
乐山根据地形地貌和农业资源特征,初步形成了以土地集中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以统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形式。与此同时,乐山农业规模化经营主要还存在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化经营实现形式较单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培育不足等问题。为积极稳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衡量和把握好"适度"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复杂适应系统。本文应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机制调节功能,进而揭示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主体之间互动学习、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监管体系以及健全征信体系等措施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负着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的重要使命,其发展质量至关重要。在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上涨、消费者需求偏好发生变化、消费人群主体结构发生改变的"三重"消费环境背景下,云南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从创新品牌建设和培育发展适应农业龙头企业需求的新型"三农"金融组织等措施,来破解企业经营观念转型、品牌建设阻碍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三大硬伤"。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从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等不同方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理念上有新思路,在表述上有新亮点,在做法上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牢产业振兴这一重要基础,而产业振兴的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此,要深刻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现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渗透力不强、涉农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滞后以及农民分享产业融合的利益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难。要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构建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