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府透明度是政府和民众深入互动后民众对政府提供信息质量的结果评价。探讨政府透明度的形成、评价与改进过程,嵌入政民互动的理念,设计政民互动机制。实现民众侧的政府信息反馈机制与政府侧的政府信息提供机制有效对接,形成政府透明度的双向度合作治理模式。对典型案例的政府透明度状况体验评估发现,政民互动质量较低,政府透明度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且有较大改进空间。地方政府透明度的治理改进需进一步提升政民互动质量,促进民众参与导向的政府信息反馈机制和民众需求导向的政府信息提供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民众期望是理解我国当前舆情治理低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指导新时期回应型政府建设的内在价值取向。借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期望失验”概念来解释民众视角下的民众的心理预期与地方政府回应行为绩效之间的差异。构建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政民互动与舆情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民众期望和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解释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期望失验的形成机理,并以“L县学生坠亡事件”为典型案例,通过“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深入考察了微博中呈现政民互动的多重行为逻辑。研究发现:(1)政务舆情事件中,谣言发生、群体冲突、舆情升级等是地方政府回应低效的外部表现,其根本在于其回应未能满足民众的内在期望;(2)地方政府通过事实澄清虽可以快速满足民众的信息期望,但情感期望失验所积累的公信力危机短期难以修复;(3)问责压力下的地方政府以摆平策略为核心的回应行为仍然是其自发选择,公信力危机则成为政府回应低效下的产物;(4)民众对政府行为的预期是随着舆情信息环境变化、政民互动与博弈的加深逐渐调适形成的。未来如何实现民众理性期望满足与公共权威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是学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政府搭建了公众与政府互动的平台,有效利用互动产生的信息数据与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基于顺德容桂人民政府网的论坛版块,分析公众诉求和政府回应的行为模式,识别政府和公众所运用的行动策略。研究表明,维持政民良性互动的要点在于三个方面:利用融媒体、强化部门间合作与完善考核激励。  相似文献   

4.
由于反腐总目标的一致性和政府与公民反腐的互动意愿,网络反腐案件中的政民互动具有现实的需要。政府互动在网络反腐中能够从细微处入手,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和保障公民权利。因此,网络可以成为政府与公众共同使用的反腐工具。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寿光近年来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如:打造“寿光民声”服务平台,架设政民互动“连心桥”;搭建便民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助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等,对于推进地方政府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展政民互动,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服务公众.构建和谐政务环境的有益尝试.深入探讨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对促进电子政务发展,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循环模式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重大认识,为研究当前的政民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水循环理念在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中国政府和民众互动关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借用水循环理念,构建新型的政民循环互动关系,需要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理念,完善循环互动制度,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加强互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民良性沟通是我国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前提。在互联网与各种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政民沟通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介绍了互联网对促进政民有效沟通的积极意义,指出了政民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政民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试图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社互动"被公认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新加坡将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吸纳民意实现科学决策、建设基层组织促进社会参与、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形成了政社互动的社会管理机制。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实施政社互动的社会管理,新加坡在此方面的成功做法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新型政民关系的构建——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构建新型政民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政民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加速第三部门的发展和成长,完善监督机制,以促进我国新型政民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治理的框架中,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是两种并存的不同治理主体,也是两种相互依赖的权力和利益主体。对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互动的探讨,不仅为地方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经验。本文通过对行业协会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和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现状的分析,认为行会与地方政府之间有效的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政民互动神经元"是基于中观的过程分析视角对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提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在开源网络空间里,机械层级的科层运作转变为节点链路间的传导协作,网络社会中"行政共同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胶合博弈以焦点问题为引擎逐步实现了结构化演进,政务微博不仅发挥了二者间信息传递的中转站作用,而且打通了政民二元主体之间的位差壁垒,实现了在我国整体紧密的政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在于通过政民互动神经元的有机营养作用实现了政民二元主体的双向增权,对于转变行政思维、提升国家治理"软能力"及培育社会资本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应看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缺乏机制保障、存在管理惯性等问题使得政务微博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只有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时代话语,推动政务微博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才能建立更具韧性的政民信任,实现善治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来看,还存在供给总量少、质量低下,分配不均等化的问题,这与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存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公共绩效评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因素,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互联网政民沟通已形成网络官媒推动、政府主办、第三方获授权主办三种制度化模式,它们都较早把握了互联网技术改变政治生态这一潮流,以网上公开解决群众问题作为新技术和与既有体制耦合的节点,从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拓展到全面互动的网络问政,营造了区域共同体.从前景看,政府门户网站、政民网络沟通平台、政务微博、官媒网站整合为复合型沟通网络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民间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为出发点,分析杭州市计生宣教模式——"政社合作"的创新探索。通过制度嵌入和网络重建为民间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平等和自主互动的制度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既有研究发现:政社互动是在国家行政权力上收与基层自治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国家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其经验推进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嵌入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而形成的两种合作治理形式。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政社关系下,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社会组织逐渐依附于行政体系,加上承接服务的主体缺失与回应不足,使政社互动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应从集权管控走向吸纳治理,从单向嵌入走向双向互嵌,从政府排斥走向社会自觉,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政银企信用关系中存在信用主体定位不明确、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备、资金融资体制不顺畅等问题,主要是因为银企、政银、政企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政银企信用关系,需要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民关系建设面临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多重背景,也存在着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政务服务水平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政府透明度不足和公信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政民关系亟待提升。文章认为,政府回应能力是政民关系的核心,提出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需求识别能力、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能力、建立行政问责和社会问责机制、健全政府回应能力评估体系为路径,构建平等对话、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新型政民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呼政应”是当前政民互动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主要指公民高程度参与、政府高程度回应有机结合的状态。“接诉即办”的北京模式是“民呼政应”的典型实践样态。高位推动下多维施压和赋权增能互嵌共生构成理解“民呼政应”缘何可能的分析框架。多维施压源自于市民反馈、上级点评、同级竞赛,赋权增能由“吹哨报到”与“社区动员”机制促成。但“民呼政应”仅是当前实践中的理想方式,并非完美无缺,其实践样态“接诉即办”还存在着行动滞后、充斥大量无理诉求、治理效能与资源投入不相匹配等问题。未来,应当致力于探寻从“民呼政应”到“未呼先应”的超越之道,构建“未诉先办”的新型实践样态,实现“接诉即办”的优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招商引资中,引资方(地方政府)、地方百姓、投资方互相构成信用相对人。但是,招商引资中信用相对人互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对当地百姓不守信,投资方与引资方互不守信等信用缺失问题。信用相对人互动的理想模式是按TC模型,在互补点、重合点、互惠点中寻找互动,从而实现招商引资信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