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许多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潮流前列,引领历史前进的卓越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左”倾错误,勇于改革创新,是贯穿其革命、建设、改革一生的主要特点:一、刘志丹的亲密战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年轻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年轻”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迅速纠正"左"倾教条主义,营救了被"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干部,挽救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危机局面,也挽救了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领导干部的生命。从中共中央到达陕甘地区后认识周恩来,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与周恩来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结识周恩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  相似文献   

5.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原来你这么年轻"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建了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仅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梁精神”。“南梁精神”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等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特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在无数的艰辛、曲折和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始终坚持革命信念不动摇,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  相似文献   

8.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刘志丹》脱稿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描写的是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的革命传奇生涯。但该小说还未正式面世.就惹来了一连串纷纷扰扰的轩然大波和是是非非。令人发指的是,康生利用小说《刘志丹》,策划了一起当代中国历史上骇人的文字狱。  相似文献   

10.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籍党史人物群体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 高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刘志丹等一起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王明“左”倾路线肆虐陕北,高与刘志丹等被捕入狱,正要被杀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陕北而获救。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是我党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习仲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冲破“左”倾思想的重重阻力,为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谷梁 《广东党史》2011,(11):4-9
习仲勋,新中国的国务院副总理、秘书长、西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因刘志丹的弟媳喜欢当作家,弄了一部《刘志丹》的小说,他被不自觉地牵进去,而后“是鬼不是人”的康生发明了一句名言“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毛泽东上当,信之。于是习仲勋就被列入“高饶反党集团”,后来又升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的...  相似文献   

15.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一代"风流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早年投身革命,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中,百炼成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任西北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随后,他到中央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国务院工作的得力助手。从1962年9月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习仲勋被审查、关押、监护、下放。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随时  相似文献   

17.
1931年至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以及政权、军事、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根据地财经建设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方式和历史经验,得出了必须加强党对货币的控制能力、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根据地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彭月才 《党史文苑》2013,(11):19-22
1962年,习仲勋因为小说《刘志丹》被打成“彭高习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77年底,中共中央为习仲勋平反,并安排他赴广东工作。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根据广东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体现了他非凡的魄力和远见卓识,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19.
小说《刘志丹》的出版与习仲勋的厄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经两次遭受打击迫害。其中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因小说《刘志丹》的创作和出版,被康生一伙栽赃为"反党分子"。在极"左"路线甚嚣尘上的年代,习仲勋一方面对强加在头上的不实之词坚决予以抵制,另一方面忍辱负重,继续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他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博览》2009,(7):39-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