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迅速兴起,对司法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从杭州飙车案、孙伟铭醉酒驾驶案等道路交通类案件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已经影响到了司法的定罪、量刑,乃至立法环节。对司法中最重要的司法正义原则,网络舆情的作用分为正反两面。一方面推动和促进司法正义:表达民众朴素的正义观,监督程序正义,促进司法人员个人正义;另一方面也对司法正义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破坏司法独立原则;误导司法解释;影响司法人员理性判断。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既要因势利导,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又要合理应对,保持司法独立公正。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对刑事司法的关注与参与,在发挥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与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司法公正、推动制度变革等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妨碍依法办案、损害司法独立与当事人权利等负面影响。对于刑事司法而言,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有必要在把握网络舆情的具体影响及路径的基础上,秉持宽容、区分的理性态度并构建合理的监管、规制机制,以期消除二者的紧张对立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已经引起重视,但对行政问责的影响并未受到关注。行政问责固有的特性,使得它并不能和司法审判一样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如果不重视行政问责中的网络暴力和舆情审判,整个行政系统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将民意和法意有机融合并健全网络问责的程序性规定,才能确保问责公正,促进网络问责和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产生潜在的、深层次的影响,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是新媒体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此,文章以广西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应对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化程度有利于增强其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大学生的网络理性有利于端正其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大学生网络表达积极性有利于筑牢网络舆情的思想防线,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有利于化解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领,努力提升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理性认知,完善大学生的网络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5.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6.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7.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大有裨益.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主要经验对我国网络舆情管理有以下启示: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管理工作,实施网络舆情技术监控措施,倡导“自律”与多样化差异性管理并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条件下形成的以表达情绪化、观点碎片化和语言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次生舆情,给重大疫情的应对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多重特征,不仅影响着社会舆论的价值判断、大众的社会心理,还影响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如不能对网络次生舆情的走向进行有效引导,则很有可能会形成网络次生舆情"灾害"。因而要高度重视重大疫情应对中的网络次生舆情治理工作,建立网络次生舆情沟通机制,完善网络次生舆情监管机制,健全网络次生舆情回应机制,培育健康的网络次生舆论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民意的晴雨表,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途径和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与控制,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有效应对和控制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介的日益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也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行为、观念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的特征、本质、影响、功能,以及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探讨了网络舆情的引入与引导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对现实社会民情的一种反馈.只有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复合的角度才能对网络舆情做出全面科学的认知.网络舆情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的一面.解决网络舆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关注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和法制的保障,还需要强化危机管理,才能为一个地方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是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给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必须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监管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舆情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21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信息载体和技术革命结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价值选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依靠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本文认为要从优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高校工作机制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舆情,并成为社会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这种视角,从信息汇集机制、研判机制、报送机制、反馈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以及网络舆情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探讨网络舆情的有效掌控,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角,以系统性的思维多维度地探讨我国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就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应该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明确界定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并且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加强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务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监测室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以盈利为目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实时监控,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的过程。近年来,公务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来源、网络舆情监测规则以及网络舆情监测成果。但是,在公共网络舆情监测中,舆情信息处理粗放、监测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前,政府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这种政治传播环境下,公务网络舆情监测会走向精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