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 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波及到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 ,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 ,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 ,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 ,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克林顿、布莱尔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头面人物 ,几乎同时提出所谓“第三条道路”。西方学术界则有相当多的人开始从不同角度批评新自由…  相似文献   

2.
张顺洪 《求是》2013,(3):64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有其开始,就有其终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深化,必然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问题乃至危机。第一,经济危机不断发生,在今天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例如,1994年发生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发生阿根廷金融危机,2007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继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重新作了深刻的全方位的反思,认为这不仅是一场金融危机、民主危机、全球化危机,从根本上说更是道德危机。本文认为,金融危机背后是道德危机,那就是作为西方价值总汇的个人主义出现了问题,金融危机的深重根源就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1997年下半年是亚洲金融界的多事之秋。日本、“四小龙”、“四小虎”的经济发展素为世人所称道,但这一次却是一连串的金融危机使它们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一、危机:来势汹汹早在1997年初,危机就已经在东南亚初露端倪。2月,国际投机势力开始围攻泰铢,泰国中央银行奋起反击。双方断断续续斗争到了5月份,看起来泰国似乎胜利了,泰铢在波动中升到了13年以来的最高点,却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当国际炒家再度来犯时,中央银行已无能为力,只有在7月2日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即暴跌20%,罕见的亚洲金融危机由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亚洲正在进入自1997年以来最糟糕的几年。"这是西方观察家对越南乃至亚洲经济的悲观基调。关于新金融危机将危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报道,大多引用摩根士丹利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自1997年7月泰林贬值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以外汇市场的货币危机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开始,扩展到货币市场利率风险,进而引起证券市场交易风险和衍生工具市场动荡,最终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特点1危机始于外汇市场汇率超常波动引起的区域性货币危机1997年7月2日,在国际投机力量强力冲击泰殊的巨大压力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维持长达13年之久的泰殊与西方主要货币挂钩…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2,(24):59
从历史经验来看,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几乎每一次战略突破,都同把重大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比如说,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从此成为东亚经济引擎;2001年世纪之交打破困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世界市场体系;2008年以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开始进入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核心部位。由此可见,危机确确实实蕴涵机遇。在一定条件下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能变  相似文献   

8.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陡然加速后第一次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面对这一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冷静应对。危机发生前,未雨绸缪,及早部署经济风险防范工作;危机发生后,在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高瞻远瞩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将短期防范性策略与长期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在增强我国经济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蕊 《奋斗》2009,(1):40-42
2008年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以迅猛之势由华尔街袭向整个欧洲、亚洲和拉美,并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性经济动荡。最初,“次贷危机”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了种种不解、猜测与担忧,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会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击垮一个又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世界经济,而且将30年来凯歌行进的全球化置于险境.危机动摇了美元霸权支柱,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开始重塑,后危机时代揭开序幕.美国新政府努力与前任切割,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重新领导世界".新全球化将起步,国际新秩序的确立还需较长时期的大国利益磨合.与此同时,过去30年积累的和被忽略的问题已经成堆,无疑将对新全球化形成掣肘.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教训之一是,在应对危机时,亚洲地区缺乏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机制,而在接受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的同时,却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这些机构以进一步自由化为原则的所谓“华盛顿共识”的制约。因此,危机爆发之后,如何加强业洲货币合作的讨论不仅成为理论界,也成为亚洲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日本首先于1997年提出了“亚洲货币基金构想”,却因遭到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反对而  相似文献   

12.
人们曾经以为2008年从美国发端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二十国集团、西方七国等已经开始讨论经济复苏以及增长率高低的问题,世界各大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讨论所谓后危机时代。但进入2012年,人们发现形势发展远不为人所预期和控制,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形势颇不乐观,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尽头。  相似文献   

13.
反思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破膊政府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一套,而是开始联手挽救经济.反思金融危机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必须反思理论和舆论导向.没有完全卷入"全球化"的中国,有庞大的内部需求尚待启动.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面前,完全有可能先稳定后发展,并带动全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时有发生。继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1997年下半年,曾创造"经济奇迹’的东亚地区又爆发了一场新的金融危机,这无疑对处于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一、危机的发生此次危机始于被称为"亚洲第五条龙"的泰国。早在1996年下半年,泰国金融市场就开始波动,进入97年以来,泰铢不断贬值,2月,早已有备而来的国际投机资本掀起第一轮抛售泰铢的风潮,使泰铢对美元汇率下滑,泰国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进行干预,暂时稳住了汇率。国际投机资本在亏损了三亿美元之后,于6月卷土重来,终于  相似文献   

15.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东南亚国家,震撼了世界,使危机发生国多年的经济增长毁于一旦,世界经济也深受其害。世界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危害深重,启发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深思。 这次爆发危机的几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的实力最强者,并于1996年加入了号称富人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亚洲“四小虎”的成员,这些国家在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蓬勃发展之后,相继步入了金融危机的泥淖。这些国家陷入危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国家宏观调控失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存在不适当干预之处,限制了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作用,保护了落后,使得大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工商企业和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长期存在,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力度不足,没能有效地控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出现经济失调、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等问题,引发了金融危机。这表明,防范金融危机,要求国家(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韩国公务员因其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而被称为“神的职场”。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许多韩国大企业开始打破员工终身制。  相似文献   

17.
世界有关亚洲经济模式、特别是中国发展模式的议论近日突然增多美国《华尔街日报》提出,亚洲需要转变经济模式;《美国之音》报道称,“金融危机正在冲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危机初期有关只有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的声音逐渐淹没在越来越具体的忧虑之中”。转变增长模式,中国自己也在说,但被这次金融危机的肇事者西方这样“教育”,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压力和不舒服。  相似文献   

18.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对外开放高小平进入1997年以来,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了金融危机。由于此次危机涉及面广,因而被称为亚洲金融危机。迄今为止,危机仍未平息,一些国家的货币币值和股市还在持续下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它使金融体...  相似文献   

19.
胡莹 《理论建设》2009,(6):10-13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过剩危机出现的动因,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过剩危机的重要推动力。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严重地制约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扩大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也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东亚合作进程目前进展缓慢,而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未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幅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相比之下,作为东亚合作的域外国家,美国却在东亚合作进程上表现出了格外主动的姿态并开始"重返亚洲".介共产品理论认为,"外部性"是美国参与东亚合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福利可能因为东亚合作而受到影响,美国将会成为东亚合作的关联者或参与者;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区域性会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亚洲地区21.5%的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市场",也加深了其对东亚合作的影响.因此,区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美国始终是影响东亚合作的主要域外因素.东亚经济体应正确地看待美国"重返亚洲",并在东亚合作中充分考虑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