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是人化,只有人的思想、观念、智慧、认识、情感、意志、实践等的介入,才可能有文化之诞生.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赖物质以传承,隐性文化赖符号、教育、习得以传承.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有机地组成为一个时代人类总体的文化结构,落实到人类个体就是心理结构.心理结构贵原创,文化结构在传承.前一时代人类文化结构总体作为"软件"刺激人类个体,经过消化吸收融入到新时代的心理结构个体(因汲取转化的程度之异造就一般人才、杰出人才、大师与天才),循环往复,无限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试论文化全球化及执政党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对全球化的讨论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 ,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所谓全球化 ,从根本上说 ,是指人类从以往各国家、民族、地域之间彼此分隔的封闭状态 ,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 ;具体地说 ,是指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 ,最终使人类活动突破国家、民族和地域的限制 ,使全球成为一个统一的发展整体。它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息息相关的历史过程.文化自觉肯定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倡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补,这正是构建世界和谐文化,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面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及文化因素,从文化哲学的视闻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军 《民主》2005,(8):8-10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单独产生,而且在其早期阶段也可以单独发展,但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开始以后,尤其是国家产生、领土扩张活动出现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就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然而,从欧美资本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自觉和为人的价值取向。为人的价值取向是任何一个文化所内含的要求。任何一种文化都内含有以确保群体内部和平和稳定为价值取向的和谐特质。构建和谐文化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和谐特质与非和谐特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谐的思维方式与非和谐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华 《理论探讨》2005,(4):168-170
当今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现时代和未来时代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建立新型的人地关系,其根本依托是文化进化.新型人地关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进化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应当以"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基因,遵循人类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化模因的传播、渗透和先导作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气候,从而将新型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发展观逐渐落实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文化源泉,音乐艺术是政治文化的必然反映.人类社会政治文化是音乐创作的文化母体,音乐创作构成了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不同时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强劲影响,使音乐创作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平 《理论探索》2007,(1):16-17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文化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一种文化价值的主观认定、理性判断、情感体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文化建构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现着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很多,大多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将教育产生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条件割裂开了。文章认为,教育起源是一个发生在人类起源之后的故事。要探明教育起源问题,就要回到人类历史发展背景中,找到教育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的历史节点。基于此,文章紧紧依托于远古人类历史发展的背景,借助于人类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解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文化的产生、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传承的需要对教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铁钗 《学理论》2012,(7):142-143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已超越了纯技术的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属性。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现代出现的新文化形态,包括物质、精神、语言符号和制度等要素,对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和人类认知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宁 《学理论》2010,(21):155-157
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特殊阶段,建安文学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游仙诗以其风骨与绮靡并存,写实与避世共生的异质,从另一个角度辉映了建安美学的一切特征:雅好慷慨,追求一种清刚之美;诗赋欲丽,注重情感表达性;天人合一,打造抽象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张承栋 《学理论》2010,(21):4-6
江泽民讲政治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科学态度,总结当代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强调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正确处理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寿林同志以执着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多年潜心学习和不断探索,现在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