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试论小城镇建设的区位选择万意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呈迅猛发展之势,1978年建制镇2850个,1987年突破10000个,1994年就达到16433个。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农村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郭毳 《行政论坛》2003,(6):77-78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标志着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为与农村相比,城镇具有许多优势,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在“积聚效应”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针对农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使城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也随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围绕实现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的目标,成功探索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目前,市政府已批准47个试点,规划建设农民安置住宅和配套公建5000万平方米,惠及100万农民。到2011年底,有20个试点镇村基本建成,40万农民喜迁小城镇居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14)
中国农村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10年前就已经为中央决策部门所重视,当前小城镇建设及其相关的政策问题再度引起广泛讨论。这是因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市场疲软、增长乏力的局面因受城市化滞后的影响而难以...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山西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发展小城镇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路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体制创新,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加快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注重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孟淑珍  杨庆国 《求知》2006,(1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进行小城镇建设。可以尽快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是一个历史古镇.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镇的小城镇形成了规模和气候。在全县社会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中。该镇完善政策,大胆改革,起到了典型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东西部区域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林 《理论导刊》2001,(12):26-28
小城镇的崛起是继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农村深化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步入新世纪,我国小城镇究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理论界在不断研究,全国各地也不断探索。然而,与东部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仍显得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适逢西部大开发的良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被纳入大开发战略的规划之中。因此,正视差距并找准原因,以图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差距1.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6,(25)
本文是万里副总理四月三日在青岛海洋科研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万里副总理说,研究、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环境是个大题目。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首先是要发展养殖业,改善我们人民的食品结构,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具有独特的窗口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体现了小城镇建设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从现在起一直到21世纪前半期都将是我国小城镇高速发展时期.正确确定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和基本原则,及时纠正已经出现的种种偏差,对于促进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浅探龚军探讨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利弊得失的理论文章已经不少,但是对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理论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中也没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探讨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就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应注意小城镇的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建设用地、公共服务供给、功能培育、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具体来说,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小城镇发展趋势不尽相同,应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小城镇规划主体、创新小城镇规划体制,允许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和流入小城镇,突破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瓶颈,逐步建立适度超前、设施齐全、要素齐备、便捷充裕的现代城镇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的复兴是出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出现的“建屋热”,说明农民口袋里有余资。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乡镇工业的产值大幅度增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崭新的特点。这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迥然不同的新道路。是中国农民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推进我国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专指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农民生产、生活由分散、封闭到就近集中的过程。我国的小城镇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生存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20余年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反复昭示我们:小城镇建设不仅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繁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推进我国的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一、小城镇建设可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我国文明进程文明是以人类比较集中地聚居…  相似文献   

15.
李慧 《理论导刊》2000,(4):32-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小城镇的数量迅速增多 ,规模日益扩大 ,功能日趋完善 ,小城镇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 ,其管理问题也就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按照国家的法规政策 ,搞好小城镇的建设管理小城镇的建设管理 ,主要是指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管理。在这方面 ,国家已相继出台了《城镇规划法》、《城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 ,小城镇的建设管理应该按照这些法规政策有效进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 ,农村村民在建制镇和集镇规划区内建设住宅的 ,应先向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是加快农村过剩人口向县城及县以下城镇转移 ,逐步解决人与耕地严重失衡的矛盾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 ,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二产业、三产业 ,化传统农业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为现代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深刻认识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消极影响 ,突破体制性障碍。实行“大中小并举 ,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运用市场机制 ,动员民间力量投资小城镇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探索适应市场机制的土地流动方式 ,使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 ,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3,(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小城镇建设日益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如何认识小城镇的战略地位?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形势如何?作为国家主管部门,今后在这方面有哪些设想和打算?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建设部部长侯捷。  相似文献   

18.
以宅基地换房建设农村小城镇,具体讲,就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其宅基地(村庄建设用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由于市场经济基础薄弱,精神文化基础相对落后的特点,小城镇建设更多依赖于以交通带动为主体的“马路经济”和以资源发掘为主体的“开采经济”,缺乏促进农村经济深层次变革的市场机制,缺乏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文化底蕴,因此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着盲目发展的弊病。位于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石花镇,在产业优势、市场升级和文化积淀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了小城镇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推动作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带动了城镇和农村的共同进步。文化内涵有没有用在老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4)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举措,但目前遇到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失地农民、农民工、农村籍大学毕业失业学生进入小城镇后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建设。它的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予以保障,其中社会保障问题尤为重要,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构建我国的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