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林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文化大革命”中的“副统帅”、“接班人”,后来成了反革命集团头目。但是,对他的两个兄长——林育南,林育英,许多人却不大了解。牺牲时仍被诬“反党” 林育南生于1899年,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林育容)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林育南是林育英和林彪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宋凤英 《党史博览》2002,(10):30-34,48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此人便是林育英。湖北黄冈的林氏家族,出了3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林育英(又名张浩)和林彪(原名林育蓉)。他们三人为堂兄弟,都在党内担任过要职。林育南是三兄弟中第一个参加革命的,并引导林育英、林彪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1922年,林育英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  相似文献   

3.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波谰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800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的人生之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5.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的人生全过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6.
湖北黄岗白羊山下的林家大湾和染铺湾两个村,有一个有名的林氏家族,出了三个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即林氏三兄弟———林育英(党内又名张浩)、林育南和林彪(家名林育容)。这三人为堂兄弟,都在党内担任过要职。林育英曾任中共满州省委书记、中共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红军援西军政委、八路军129师首任政委(后因病由邓小平接任),1942年3月在延安去世。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执绋抬棺。林育南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二人共同组织的共存社,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进步团体之一。林…  相似文献   

7.
朱岩 《党史博览》2009,(8):21-22
前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家三兄弟的不同归宿》的书,讲述了林彪与堂兄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不同人生道路。鲜为人知的是,林彪的同胞兄弟林向荣,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林向荣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在湖北省黄冈市这个不大的林家大湾,诞生了叱咤风云、闻名中外的林氏三兄弟-- 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彪(林育蓉).林氏三兄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巨大影响,发挥过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浩(林育英)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岗林氏家族。黄岗林氏家族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22年,张浩经恽代英与林育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张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中共中央派他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  相似文献   

10.
1917年10月,挥代英在武汉发起组织“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成为五四时期影响较大的进步社团。林有南是“互助社”最活跃的成员之一。1918年暑假,“互助社”部分成员在武昌会影(如图)。前排有场济川、杨立恒、挥代英、林育南、肖鸿举、刘仁静等。林育南后在1931年2月7日牺牲于上海龙华。在查阅、征集林育南烈士史料中,我发现对这张合影照片上的人物究竟那一位是林育南有三种不同说法:第一种,上海烈士陵园纪念馆,在陈列这些合影照片中注明是:前排左三是林育南;第二种,说前排左三是挥代英,左四是林育南(见《图…  相似文献   

11.
朱岩 《党史博采》2009,(11):39-41
前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家三兄弟的不同归宿》的书,讲述了林彪与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各自人生道路。然而这两位烈士毕竟不是林彪的同胞兄弟,而仅仅是其同族的堂兄而已。不过林彪的同胞二弟林向荣倒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也有过一整个英雄的人生道路并且死的光明正大。  相似文献   

12.
黄铭 《党史纵横》2013,(6):8-11
张浩是在延安时期早逝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关头,他于1935年11月,历经千难万险,长途拔涉艰辛回到国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走向,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至关重要作用。张浩的早期革命生涯张浩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岗人,是从林家大湾走出的中共历史上著名的林家三兄弟之一。另两位一位是其堂弟,中共早期党员,30年代在上海龙华牺牲的先烈林育南;还有一位,也是其堂弟,就是后  相似文献   

13.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  相似文献   

14.
丁伟  高群 《世纪桥》2012,(8):30-35
林育英(1897—1942年),字祚培,曾化名李福生、张浩、林仲丹、陈子真、张春山等。他是林彪的堂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最早的优秀工人党员和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他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因为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  相似文献   

15.
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于1955年筹建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四大直属馆之一,主要介绍1921年至1930年安源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萧劲光、高君宇、毛泽民、蒋先云、贺昌、林育英、林育南、夏明翰、江华、李求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6.
张浩,原名林育英,又名林仰丹,湖北黄州市(原黄冈县)林家大湾人,1887年2月出生。1921年7月,张浩参加了由挥代英、林育南、李求实在黄冈回龙山浚新小学发起成立的带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组织“共存社”(也m1波社),并成为主要成员。1922年2月,经浑代英、林育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浩在汉阳、长沙等地积极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被党中央派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奉调回国,参与领导上海工运工作。1929年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0年到1932年张浩先后任满洲省委常委、工委书记和满洲临时省委书记,领导东北党组…  相似文献   

17.
红色的青少年时代 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岗县回龙山区白羊山下的林家大湾。他的家是一个兼事手工业的自耕中小农家庭。弟兄4人,他排行老二。他的大哥、三弟、四弟,在他的影响下都参加了革命。1919年林彪十二三岁时进入“浚新学校”。这所学校是由当时湖北最早从事建党活动的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林毓英(后来还有李求实等)在林家大湾背后的兴隆寺里创  相似文献   

18.
黄永胜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为中国革命立过功。他的人生也曾经辉煌过。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为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随着林彪集团的覆灭,黄永胜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立过功的人,最终成为阶下之囚。那么,黄永胜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19.
王新涛 《世纪桥》2008,(19):27-31
<正>林育英(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1897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染铺湾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在众多的名字中,林育英、林仲丹、张浩这三个名字在党内大家比较熟悉,相反,他的本名林祚培却让人们陌生。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7,(8):24-24
中央派林育英赴湘,重建湖南省委 林育英肯定毛泽东的建党、建军和建设地方的思想 192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派林育英到长沙去帮助中共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