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5,(11)
<正>与我们普遍了解的"美国梦"不同,这个国家也存在着分布广泛、不断增长和不可避免的贫穷。有些人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仿佛注定越穷越忙,越忙越穷。人们常常用"穷忙族"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作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实况播音员,蒂姆·布鲁克斯曾对影剧院里售价5美元的爆米花表示很不满,认为  相似文献   

2.
正翻开中国版图,大方县位于乌蒙腹地,曾被联合国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这里曾经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生育观念酿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和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1986年农工党中央开始关注贵州省毕节地区并开展了一些帮扶工作,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及1994年确定毕节市大方县为对口帮扶县  相似文献   

3.
“姑娘不送穷村门,父母为儿愁白头”O这一度曾是山西省天镇县南高崖乡农民的生活写照。如今,这个乡已有250多名小伙子走出穷窝,在异地他乡“倒插司”,建立了美满的婚姻。南高崖乡地处天镇县东南部的偏远山区,土地瘠蓉,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大同有一个典型的贫困乡。农民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穿着几亩山岗坡地过日子。由于山区十年九旱,收入甚微,致使一些小伙子到了当婚之年,却苦于付不起女方成千上万元的彩礼钱,婚事无望。日久天长,眼看着一个个“顶门汉”将成为“光棍郎”,父母为此愁白了头。1984年…  相似文献   

4.
云南至今还有较大部份的山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衣不避体,食不裹腹.房屋不遗风雨者为数还不少;有些地方甚至还过着几乎是原始人般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新中国已经走过四十多个年头、全国大多数地方的综合经济势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而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总体上还未能摆脱贫困?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巨大的变革力未能有力地推动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为什么改革开放的浪潮可以使沿海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贫困的民族山区却引不起共振?对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不同的答案,诸如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5.
忻州地区贫困山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出路文丁楣柱,王奋中一、山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忻州地区山区农民结束了吃返销粮、救济粮的历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与平川地带的农民及城镇居民相比较,山区农民还是很贫穷的.除极个别的山村外,绝大部...  相似文献   

6.
思茅地区地广人稀,水利、森林、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是待开发地区。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原因,发展很不平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交通沿线和坝区的农民已经越过温饱线,但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的相当一部分农民依然过着贫穷生活,游耕、游牧、采集和狩猎经济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这些旧的生产习俗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种阻力,与现代生活不相协调。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观念没有确立,人们普遍重视务农,讨厌经商,视经商做生意的人是“只想吃,不想做,贪心的人”,和小偷小摸、拦路抢劫的人有相似之处;有的民族把…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贫富常交战”。穷与富是一对古老的矛盾,也是一对现实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处理穷与富的历史。穷与富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丧失和谐。今年“两会”之前有媒体调查。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排列在群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而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而贫困与土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计之本,是财富之源,无地、失地无疑有切肤之痛,一本城市户口簿抵得了一亩三分地吗?本期特别关注,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扶贫”和“土地”的检查工作切入,关注贫困,关注土地,更关注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般地说,贫穷没什么值得赞美的。犹太经典《圣哲箴言》中说:“世界上没什么比贫穷更糟糕的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边,天平的另一边放的是贫穷,而贫穷在重量上将超过所有痛苦的总和。”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哥尔德斯密斯说,“法律压榨穷人,而富人却支配法律”(《旅行者》)。我国谚语有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穷棒子下饭馆─—肚子空啦啦,钱克儿光搭搭”;“穷人的饭,拿命换”……。西汉的政论家晁错也说:“民贫则奸邪生”(《论责粟…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考王关区我国现实的国民经济结构呈多重或多层的二元经济格局,即现代的城市和传统的农村,先进的工业和落后的农业,发达的东部和欠发达的中部,不发达的酉部,富裕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村等并存。且先进与落后,富足与贫穷的经济社会综合拓展力之差...  相似文献   

10.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的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都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连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阶层政治参与权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农民阶层处于弱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权利贫困。而农民阶层权利贫困主要是指政治参与权利的缺失。农民阶层在具体的政治参与活动中已经在客观上处于与其他阶层不对等的地位,致使农民阶层在实际生活中不处于政治权力中心核心区域,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中影响有限。研究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与解困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太久的压抑一旦爆发便是山涧的飞瀑;太久的禁锢一旦挣脱便是草原的烈马,穷则思变,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和经济的迅速崛起.随着东营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倾斜,饱受贫困之苦的广大农民开始觉醒了。他们经过多年坚忍不拔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对过去贫穷生活的反思,终于找到了磕开致富大门的钥匙.找到了新的致富支点.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些来自瑶、壮、汉三个民族的髦变孤老,住在广西凤山县金牙瑶族乡政府敬老院里,虽然我们的命运不好,无儿无女,但晚年生活很幸福。我们这个乡属于山区,人多地少,经济不发达,是个穷地方,但我们敬老院却办得好,生活已超过当地农民的中等生活水平。饭有花样,莱里有肉;衣是冬发棉、夏发单,鞋袜定期换新;住的瓦房很坚固。墙壁粉刷得洁白,门窗油漆得明亮;屋内有电灯和自来水等设备。我们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很知足。乡民政办3位同志对我们很关怀,他们虽然工作面广;服务对象多,除本职工作外,还要配合乡政府抓农业生产、爱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是当前边疆民族山区日趋突出的大问题。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演变成自然灾害,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而且将危及人类的生存。1993年10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说:“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得怎样,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昌盛。”因此,各级政府对边疆民族山区生态恶化与摆脱贫困的问题,应放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来抓。本文通过对红河县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问题的调查研究,对边疆民族山区如…  相似文献   

15.
西畴县是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山区特困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岩溶石山区11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4%,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87亩。县情特征是山大石头多,土层浅薄,耕作难度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旱涝灾害隐患并存;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外国岩溶专家到西畴考察,认为相当部分地区“几乎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83万元,国民收入6263万元,财政收入263.5万元,人均有粮277斤,人均纯收入165元。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特困县。面对西畴的贫困,县委、县政府始终没有失去带领23…  相似文献   

16.
关于突破贫穷文化心态禁锢的思考孙兴凯“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观念落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贫穷文化的禁锢有直接的关系,经济贫困决定了文化落后,而文化心态的落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因此,贫困地区要加速发展,振兴经济,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世界山地大国,国土面积的近70%是山地,大量农村人口分布其中,集中了中国的贫困地区。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生态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是山区土地利用关注的焦点。根据山区土地利用特点,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契机,建议按生态优先原则发展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工程标准的研究,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山区土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改善山区农民生活,促进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教育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格局。从目前高寒贫困民族山区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些山区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变得越来越大;由此而带来的高寒民族山区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将很难得到大的提高;其经济生产将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落后。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依然对民族山区教育重视不够,依旧不自省,不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和果断措施,那么,这些山区将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寒贫困民族山区目前经济所达到的水平,是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了解…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兵 《新东方》2007,(3):26-31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于生活贫困的公民给予物质补助,解决公民的最低生活需要,是解决公民生存问题的最低层次的保障方式。尽管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我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并且呈现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历史贫困与现实贫困并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的复杂局面。为此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公民的贫困问题,帮助他们解脱贫困,其中主要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的扶贫开发制度。  相似文献   

20.
萧波 《创造》2012,(6):96-97
位于川、滇交界的云南省华坪县,是金沙江中段北岸的一方热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4%;人口18万,其中25个少数民族占33%;曾是个集山、少、边、穷于一体的农业小县、弱县和财政穷县。然而,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间,全县生产总值翻了2.1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3.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2.21倍。说起华坪的巨变,知情者都会念叨起领头人——县委书记张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