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7月13—16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在辽宁大学举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正副理事长、全体常务理事以及人大、北大和复旦三校国际关系学院的领导李景治、许振洲、陈志敏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内地64所高校和台湾4所高校的90多名国际政治学者以及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研讨。以国际政治问…  相似文献   

2.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3.
全球南方崛起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事实,它已经导致而且必将持续造就国际秩序的巨大变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进程以来,全球南方崛起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即非殖民化(1945—1989年)、全球化(1990—2008年)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2009年以来),全球南方自身也相继经历“体系内的反抗者”“审时度势的融入者”和“积极的能动者”的身份变化。在以上三个时期,全球南方崛起所引起的国际秩序变革,在不同层次、地区和领域均各有不同表现,但都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权力结构、交往方式、国际规则和制度。在纵横两个维度上揭示全球南方崛起与当代国际秩序变革的互动关系及其机理,有助于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政治的大变革和大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研究》2020,(4):F0003-F0003
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崔顺姬译李佳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版定价:88.00元本书是“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以全球转型为国际关系的起点,着重分析影响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漫长的19世纪”(1776-1914年)。本书指出,“漫长的19世纪”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全方位构成的时期,它重塑了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并推动全球发展的动力和冲突推动当代国际关系的持续和演进。本书旨在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实践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和学科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学。  相似文献   

5.
当下,几乎所有国家的政治家、国际政治专家都在关注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深刻变化。在全球发展的时空坐标中,“金砖四国”、“展望五国”以及“新钻十一国”相继崛起,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其余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经济全球化悄然突破冷战时期狭隘的基础与空间,这个过程实际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秩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会议议程分“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两个阶段,分别由袁明教授和王缉思教授主持。与会者围绕着由秦亚青、苏长和、门洪华及魏玲翻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一书,就“第四次论战”的实质、IPE(即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统称IPE)与国际关系学科导向、中国的IPE研究及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中,人们通常是以相对悲观的眼光看待国际民主问题,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差别极大的国家之间的互动很少能够遵循民主的价值原则;学术界也更多地把国际民主看成是一种“应然的”理想或信仰,对民主的研究囿于国境之内、止于界河边上。然而本文认为,国际政治中同样存在民主,它不仅仅以一种“价值事实”的形式存在于学理的讨论中,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三十年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际学术界似乎形成了某种共识: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正在改变着国际关系研究中“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这种二分法;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中,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IPE正在改变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当代世界》2010,(8):28-30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体系进入了调整与变革阶段,世界各国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导向、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既有共同利益的多边或双边合作与协调,也有利益冲突的经济、政治上的摩擦与博弈,这是现实国际关系形态错综复杂的必然反映。与此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三种文化,即“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也同样作用于国际行为体之间。与“单位平等原理”相比,“角色原理”对行为体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并且内化这种原理基本不触及行为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这是“天下”国际秩序及其原理得以高度内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国际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美国霸权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当今国际制度运行的内在动力、主体理念和多边主义协商与决策机制等国际制度本质特征的三个层面作为分析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互动关系的框架 ,从理论上探讨了当今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既协调又矛盾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帮助美国从对外战略角度认识到“霸权的局限”和“霸权自我战略约束”的意义是管理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矛盾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牛海彬 《当代世界》2023,(11):22-27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日渐成为塑造全球政治的重要新兴力量。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极大地改变“全球南方”的面貌,使之较以往更有意愿、能力和渠道参与国际安全与发展事务,促使全球治理机制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全球南方”在化解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文明对话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秩序演变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积极推动增加“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际政治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指国际政治主体用来影响国际政治的手段与财富.它是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步提出来的.它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可以分为硬性的和软性的国际政治资源,也可以分为长期性的和瞬时性的国际政治资源,还可以分为体制性和规范性、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等.开发和利用国际政治资源的形式主要有战争、军事威慑、经济制裁、政治动员、政治谈判、政治结盟、文化传播、政治协调、政治妥协、政治游说、利用高科技等.开发与利用国际政治资源是参与国际竞争、确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课题.因此,要制订好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硬任务、首要任务。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共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能的”。报告同时强调“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7.
南书房     
《南风窗》2012,(3):96-96
《世界政治中的文明》【美】卡赞斯坦主编秦亚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本书从文化的维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其分析的焦点是多元化的文明,涵盖作为文明领袖的美国、作为实践共同体的欧洲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19.
论“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砖国家”从一个商业概念演变为一个国际机制有着深刻的背景。“金砖国家”的崛起不仅大大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使得西方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进入一个历史转折点,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金砖国家”应冷静和理性地看待西方国家对新兴国家整体性崛起的疑虑,并对“金砖国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25—26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转变中的中国与世界: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云南大学、解放军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