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进行的努力李海文1954年4月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起了重要作用。为参加日内瓦会议作精心准备根据朝鲜停战协议,1954年1月在柏林召开了苏、美、英、法四...  相似文献   

2.
正"五大国会议"1953年7月,朝鲜战争虽然经多方努力停下来了,但是仍有许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两个月后,苏联向美、英、法三国提出,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会议",讨论缓和朝鲜和印度支那紧张局势的问题。随着二战结束,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发起了反抗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印度支那战争"。新中国没有直接向越  相似文献   

3.
上篇:精心决策实战彩排1954年初,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4国外长在德国西柏林和东柏林交替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一致协议;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分别参加有关的会议讨论。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一起讨论解决亚洲最迫切的两个问题的会议,实质上是一次五大国会议。作为大战略家的毛泽东、周恩来,完全了解日内瓦会议的重大国际意义,亲自决策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相似文献   

4.
李勇 《福建党史月刊》2011,(17):46-46,48
近来,有关报刊上刊有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文史稿。事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笔者对当年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资深外交官陈浩(曾任周恩来外事秘书,日内瓦会议参加者,后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主任)、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谋求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半岛局势,经过苏联等国的努力,决定在1954年4月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谋求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半岛局势,经过苏联等国的努力,决定在1954年4月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7.
1954年4月,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不久前还在朝鲜战场上短兵相接仍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代表同时来到日内瓦。中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会议,就与以杜勒斯为代表的“十六国”,在日内瓦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周恩来通过台前幕后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但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8.
<正>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攻势下,1954年在越南的法国侵略者无力再战,企图谈判!1954年7月21日的日内瓦会议,法国和越南双方就印度支那停战和政治解决达成了协议。法国侵略者被迫同意撤出印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提出《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指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动地陆续从朝鲜撤退军队,而美国军队仍然驻扎在那里,继续加剧远东的紧张局势。法国军队也还在印度支那进行侵略战争。但是,由于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在争取全面解决朝鲜问题上的坚决斗争,由于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进一步开展,打得法国侵略军焦头烂额,狼狈不堪,迫使美国和法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解决这两个地区问题。新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  相似文献   

10.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印度支那战争可分为五个时期,即美国扶植越老傀儡集团时期(1955—1960)、美国开始直接卷入的"特种战争时期"(1961—1964)、"局部战争"时期(1964—1969)、"战争越南化"时期(1969—1973)、印度支那人民总反攻时期(1973—1975)。印度支那战争暂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畸型发展,但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和滞胀的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54年4月下旬,中美英法苏等二十几个国家,派出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及印度支那问题。会议的宗旨是想通过谈判协商,达成某些和平协议,以促进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众多的代表团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相似文献   

12.
文摘精萃     
周恩来宴请卓别林 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恨且怕,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与制裁。  相似文献   

13.
再看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国内外的文字记载相当多,本文现以一个新的角度,并以一些新的资料再来看这~问题。历史给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4年,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封锁中。如何打破封锁,走向世界?这的确是新中国领导人当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历史给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机遇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厌倦战争。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有意改变以往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立的外交方针,主张“能够与…  相似文献   

14.
正1954年1月,苏、美、英、法4国外长在柏林开会,苏联提出邀请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有关各方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寻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和印支地区的和平途径。英、法持积极态度。美国反对,因其既无意实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更不愿看到新中国的代表出现在国际会议上。经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末.为配合和主持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毛泽东果敢作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继而运用“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高超的战略艺术,把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拖住美国,使之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卑劣的侵略行径,同时,也争取了台湾当局,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利益。这即是著名的“绞索政策”。胸揽全局,高屋建瓴,制定出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战略决策台湾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内政。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事件"发生后,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规模.胡志明来华求援,毛泽东下达了"秘密出兵,援越抗美"的命令. 1954年7月,随着法国代表在日内瓦停战协议上签字,法军撤出越南和整个印度支那,北纬17度线以北的越南北方获得解放.然而,法国军队刚刚撤走,美国便不断插手越南事务,支持南越吴庭艳政权,试图将南越变成美国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南越人民奋起反击,展开了反对美国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7.
谷纪 《前线》1964,(15)
美帝国主义于八月五日凭空捏造了所谓美舰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第二次袭击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越南的突然袭击,肆无忌惮地轰炸越南沿海城镇。印度支那地区的局势非常严重。这说明,美帝国主义已跨过了“战争边缘”。走上了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第一步。世  相似文献   

18.
我哥哥黄森,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担任过福安县委书记,一九四六年,为革命而牺牲。几十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他。然而,当年我尚年小,对他从事革命斗争的事迹懂得不多。我到处拜访哥哥生前的战友,到处寻觅有关历史资料。现将我所知道的情况整理出来,以表对哥哥的深切怀念之情。一黄森哥哥又名黄隆,笔名寥戾,一九二一年出生于福建  相似文献   

19.
身为长征出发地众多红军后代中的普通一员,我从小目睹着当年的革命遗址,倾听着先辈的革命故事长大。血与火的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人记忆,8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纤尘早已填平了当年的战争弹坑,但历史的脚印却抹不去永恒的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中国军队曾先后两次跨出国门支援友好领邦,分别是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所不同的是,抗美援朝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开较量;而抗美援越则是在极为保密的前提下,中国军队以秘密方式跨出国门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那么,当时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抗美援朝那样,公开进行“抗美援越”呢?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决定的。胡志明求援1954年7月《日内瓦宣言》发表后,越南北方获得完全解放。然而,美国却趁法国军队撤出越南之机进占了越南南方。随即,美国发动了“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所谓“特种战争”,企图把南越作为进犯越南北方和控制整个印度支那的战略要地,从而对新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并实现美国控制亚洲的整体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