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和上海有两种不同的世故。北京人讲究的是心眼儿活泛,不认死理。老北京人相信,世上没有吃得完的饭,也没有过不去的桥。无论好事坏事,还能一个人包了圆啦?所以,露了脸,用不着扬铃打鼓;背了时,也不必蔫里巴叽。别折腾,也别叫真。叫真,就是死心眼儿。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叫“混”;还有个常用的词,叫“不赖”。在他们看来,人生在世,也就是个“混”字。混得好的,能混个一官半职;混得差点,也能混个肚儿圆。但不论好歹,能混下去,就不赖。  相似文献   

2.
陈进红 《传承》2009,(15):34-3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季羡林  相似文献   

3.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15):60-60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人生哲语。  相似文献   

4.
王涛 《群众》2014,(4):58-58
<正>人生在世,似晨露朝茵,如匆匆过客。但人又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意义的人生等于提前死亡。"一个社会,芸芸众生,人生观各不相同,因而对人生目的追求和存在意义的看法也五花八门。笔者认为,古人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乃是人生境界和意义的最简练概括,故又称人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6.
期待     
我相信每一朵花里都隐藏着果实,相信任何姻缘都包含着甜美的隐私,也相信各色各样的梦呓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人生在世,很苦很累,但也是很美好的。所以每个人都不会满足,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地“心如止水”,与世无求无争。谁都希望自己手中的彩券中奖,一个小小的诺言能兑现;盼离别后有重逢,落魄时有安慰;盼罪恶有报应,人生有轮回。  相似文献   

7.
"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说的是人生的短暂。人生虽短暂,却也"春夏秋冬,忙忙活活"。忙活些啥?无非两个"皮":一个是面皮,一个是肚皮。人不能没羞没臊,没脸没皮,谁不想活得光鲜  相似文献   

8.
<正>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人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大多被用来诠释婚姻。婚姻是无限复杂悬疑的事,不过,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难想象,人生很多时候更难逃出"围城"困境。最近,年轻人"逃回北上广"的现  相似文献   

9.
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幸福,或者叫快乐。这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有人追求财富,因为财富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美色,因为美色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革命,因为献身于革命能给他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所信奉的他那个时代的道德信条,也是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笔财富,他在世界上的各种邪恶诱惑自己时,就能换来一份坚定,站稳自己做人的底线;他在做各种人生选择时就会从容,会准确地抓住人生机会,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人生位置。人生的重要机会,有时就是一个人的道德信条换取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教学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学习——成才的阶梯"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可以增长才干"这一知识点,开展了一个小活动——画圆。可以说,画圆"画"出了课堂之美。【教学案例描述】首先,笔者展示了七年级学生制作的游乐场、航空母舰等照片,让学生感知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接着,开展了一个小活动——画圆。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先让两名学生登台在黑板上用老式圆规画圆,接着教师问画圆的这两位学生:"画圆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发展有发展规划,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有人生规划。但不同的人其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生存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多样、多元、多变的时代,大学生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并用实践做出回答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我说人生有"火焰",有"秋水",是绚烂和平淡的一个比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是有动,有静;有张,有驰;有执着,有疏放;有绚烂,有平淡。都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在人生中的"火"与"水",却能够也往往需要在人们生活中共容和互补。对宽泛的人生如此,对个体生命的人生也如此。试想: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总是"火焰"的话,他们不仅会炙热得令人可怕,而且恐怕自己也承受不了。相反,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可能都是"秋  相似文献   

14.
孟鑫 《江苏政协》2011,(5):55-56
<正>平和、淡然、谦逊,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是一名企业的团委书记,也是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她,工作出类拔萃、奉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来鼓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徐州市优秀团干部"、"新沂市优秀团干部"、"华信塑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也为她的人生不断增添新的注脚。她就是新沂市政协委员、江苏华信塑业发展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刘运玲。  相似文献   

15.
黄琳 《北京观察》2005,(3):31-33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的.当一个人来到世上,立志要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时,他就会矢志不渝、不遗余力地去拼搏、去奋斗."  相似文献   

16.
云溪子 《小康》2012,(1):134-135
心平气和确实与一个人生活、人生的"适当"定位有关。每一个人,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生活、人生有一个定位。那么,孰为适当、孰为不适当,又如何才能适当呢?  相似文献   

17.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也不一定都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安排好这段漫长的行程。 每个人自从诞生,都不可能意味着一路顺风,他总要面对种种坎坷和困境,可有的人能在激流中胜出,也有的人却在旋涡中送命,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易中天教授在其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笔者认为,这既是对成熟人生多年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正气     
人生是需要正气的。以前,笔者经常患感冒,治疗时有所减轻,过不久又发作。一位老中医对我说:"正气在身,邪不可侵;内体虚弱,必然抵挡不住风寒、病菌的袭击。"他劝我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我照老中医的说法去做,果然感冒明显减少。一个人生病,往往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主观是一个人的体质,而客观就是外界的风寒、病毒。对于一个内体健康、一身"正气"的人,病毒这个"邪气"  相似文献   

20.
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尼采也作如是观。他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那是另一个问题,与此完全不矛盾的是,他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