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今年11岁多了.小家伙从小就喜欢看书,《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前两年就看完了。现在.他又喜欢上宋词,岳飞的《满江红》看了几遍就可背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王维博 《党建文汇》2008,(12):10-10
“我喜欢看军事剧,《突出重围》、《DA师》、《士兵突击》、《女子特警队》,每个都看了好几遍。”高中毕业女生于杰说,入伍后她最大的可能是做通讯员和卫生员,即便如此,能让她有机会穿上军装“已经很满足了”。于杰能有这样的机会,缘于今年征兵政策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3.
忆孩时     
回忆我的母亲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时忆我的姑母》,我银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相似文献   

4.
报人品格     
游宇明 《奋斗》2007,(3):54-55
一直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尽管43岁的我已经很不年轻了。《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青年话题”常常能言人之所未言、人之不敢言,觉得特别入心。而《中国青年报》办得这样好,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充满血性的报人。  相似文献   

5.
杨绛 《学习导报》2014,(2):54-54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  相似文献   

6.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爱看党报党刊。但《新湘评论》没有人推荐,我却非常喜欢看。是因为她把政治当作一种文化、一种智慧,让我了解了原来政治也可以表达得很精彩,很好看,感觉《湘江评论》还活着。《新湘评论》本来是一本纯政治理论的刊物,却做得颇有文化气息;她本来是一本纯党刊,  相似文献   

8.
滕绿凤 《学习导报》2011,(15):55-55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我,原本不喜欢读党刊,总认为党刊枯燥、乏味、老套。刚开始是被省委组织部黄建国部长的文章所吸引。每次读黄部长的文章,就如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人精神振奋。后来又读了《新湘评论》的其他文章,让我大吃一惊:党刊竟然能办得如此有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她,至今已有8年了。每次从一大堆新来的报刊中发现《新湘评论》,我都觉得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9.
陈正权 《当代党员》2007,(12):45-45
前几天,听到一位朋友说起他的同事不喜欢看《当代党员》,我就像好朋友被冤枉了一样,忍不住向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当代党员》的好来:  相似文献   

10.
看淡荣辱     
郭庆晨 《党课》2009,(10):120-121
在我所知道的楹联中,比较喜欢《幽窗小记》中的一副。其联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我之所以喜欢,主要不在于其文字之工,而在于其表意之佳。为人做事能对宠辱像看花开花落那样等闲视之;视职位去留如观天空的云卷云舒那样轻松随意,一个人若到了这样的地步,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该具有多么大的定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12.
严正 《学习导报》2010,(19):40-40
《新湘评论》是一本有思想、有品位,值得信赖的好书。我喜欢看"湘江杂评"栏目里的文章,看后让人有大快之感。特别是《肢体导演张艺谋》一文。张艺谋曾以导演《秋菊打官司》、《红高粱》等电影走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在全省影响很大。说句心里话,我本人对《新湘评论》是非常感谢的。我是1980年调到《湖南日报》的,到报社之前不认识一个编辑,更没有什么靠山作推荐,就是因为这之前给《新湘评论》、《湖南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上海文学》等报刊写了一些文章。省内发文章当然主选《湖南日报》、《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那就是满满一箱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套《资治通鉴》,还有当前流行的中外小说《亮剑》和《达·芬奇密码》等,这是同样喜欢阅读的儿子和儿媳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16.
请您评刊     
从《翻身乐》《新农村》到《好党员》,再到《共产党员》,贵刊几经易名,但却始终不忘我们基层党员。当初基层党员文化水平低,贵刊“只要识一千个字就能看懂,不识字听别人念也能听懂”,可见,贵刊从创刊之初走的就是面向基层党员、通俗易懂的路子。我就是在学习贵刊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贵刊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吴嘉陵 《当代贵州》2014,(30):58-58
正生活中,无论是读消遣之书还是哲理之书,或是读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亦或是史学、法学、国学、经济学等书籍,都会让人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从小父亲就希望我多看书学习,以便将来有出息,最不喜欢看见我和小伙伴们闲暇时聚在院子里一起做女红,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母亲给我借了小说《铁道游击队》,在我看来那简直是本"砖  相似文献   

18.
徐润菊 《党课》2013,(24):125-126
我手边有一本《党课》,是2013年第2期的下半月·教参版。我很喜欢那漂亮的封面:远处那雪域苍茫的山峰,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空间,映衬在眼前的是鲜红夺目的红梅花,暗自飘香的枝头引来一对喜鹊,  相似文献   

19.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默默望着我不声响”,假如你喜欢吟唱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你在此时此刻唱出来或许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在莫斯科的数万华人华商刚刚经历一场风暴,正如惊弓之鸟,簌簌发抖,他们哪有心思领略静谧平和的“莫斯科郊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4,(6):64-64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李济沧的文章说,曾几何时,在一些干部的思想认识中有这样一种误区:霸道就是魄力。这些干部表现强势,凡事喜欢自己说了算,容不得一点批评和杂音。而一些上级部门和领导也认为这样的干部固然有缺点,但也是“有魄力”的干部,是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