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欢 《时代风采》2009,(17):19-19
我出生在水电十四局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了,我一直随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忙碌在一个个水电建设工地。一年之中,父亲总是来去匆匆,很少与家人相聚。继母内退在家,由于长期操持繁重的家务而积劳成疾,患上了冠心病和高血压。这时,我和姐姐都还在念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等成了家里一笔沉重的负担。生活的艰辛压弯了父亲的背,也愁白了继母的头发。  相似文献   

2.
老屋     
对面道边,原有座老屋。土墙土瓦,低矮破落,像一个蜗牛壳。我没出生。老屋就扣在那儿,我出生了,老屋还扣在那儿,不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管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都无声无息地扣在那儿,不知扣了多少年。我曾猜想是谁建了老屋,那人是胖还是瘦,是在春风暖人的灿烂阳光下悠然垒的石,还是在寒气袭人的深秋急切和的土,我找不到答案。我找不到答案,老屋仍无声无息地扣在那儿。  相似文献   

3.
刘晓 《农村青年》2008,(4):54-55
一、巧遇双簧,骗局多多 2007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突然来了四个卖宝石的人,操着南方口音。他们先在镇区各个街道跑了一遍,最后他们蹲在集镇中心繁华区的国道交叉口,摊开了一块红布,摆上了大如拇指小如玉米粒的宝石,这些所谓的宝石在太阳照耀下五光十色,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不大会儿宝石摊前聚满了人。  相似文献   

4.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8,(6):53-5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是山崩地裂的一刹那。那是黑色记忆开始的一瞬间。巨大的灾难猝然来袭,笼罩在数百万人头顶。人们丝毫来不及防范,也几乎无处可以逃避。但是,在短暂的慌乱过后,他们英勇地战胜了自己恐惧,开始了最艰难最机智也最顽强的求生之路。终于,在破碎的山体下面,在深深的瓦砾堆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钻了出来,站了起来!他们的经历丰富了人类战胜灾难的经验,他们是勇敢自救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这次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在王兆国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开得很好。会上,王兆国同志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产业工会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产业工会工作的经验,认真审议讨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明确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彭龙富 《工友》2009,(8):61-61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发家于塑胶产品的长江工业总公司,然后转向房地产等产业,成就了财富的神话。然而,在塑胶花已经日落西山的时候,李嘉诚还在寸土寸金的长江大厦留有一个小小的车间生产塑胶花,而生产者都是些老人,效率很低下,这令人颇为费解。对此,李嘉诚给出了答案:“那些员工在我的企业里干了那么多年,是他们创造了塑胶花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我的事业。现在他们老了,除了熟悉塑胶花的生产工艺别无所长,我若停止生产,将他们推出门去,他们的境遇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8.
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旁的高楼上也有几个“蜘蛛侠”在清洗外墙,他们就是贾平的缩影。贾平虽然自己认为书念得少了,但在另外一个课堂,他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快乐,他们在劳动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柳歌 《农村青年》2006,(5):30-32
在上海,曾经有这样一个做水果生意的商人,他的水果一度垄断了上海市精品水果批发市场,成为上海滩的水果大王,身价超过千万。然而,在一次投资失误后,他又沦为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此时,偏偏又碰上他身患重病,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弃他而去。绝望中,他想到了自杀……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0,(17):10-12
从1998年以来,云南省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多方筹集资金,针对特困职工子女考上大学后所面临的困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温暖滋润了千家成户,抚慰了千万个寒门学子,深受广大困难职工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9,(3):54-55
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农民郭芝振卖萝卜真可谓花样百出。2005年他自费在报纸上为萝卜打起了广告,2006年带着身份证当街卖萝卜,2007年在114查号台注册了销售电话,今年又在网站开立了萝卜博客,成立了专门的网站。  相似文献   

12.
傅辕 《农村青年》2006,(5):13-14
千里打工。庄稼汉成了煎饼专家 今年37岁的易云成,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中的一个山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到乡粮站做了一名临时工。20岁那年,经人介绍,易云成结识了镇上一位名叫宋芸的女孩。三年后,1991年春两人结了婚。婚后第二年,易云成就被单位裁减下来。他只好在街上摆了个地摊,虽然每天收入很少,但总比无事可干要好。当年春节,易云成的一位在郑州打工的表哥回来,见他在街上摆小摊,说:“你二十来岁,窝在家里,不算数啊。跟我去郑州吧。”表哥在郑州经营一家饭店,生意很红火。易云成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出去闯闯。1992年初。小两口登上开往省城的汽车。迈开了打工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6,(3):50-51
2005年对众多打工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颇多的一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清欠”工作,许多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防止企业拖欠工资的办法,使得老板恶意欠薪的难度加大,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有了更多保障;蔓延全国的“民工荒”宣告廉价劳动力取之不竭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身价”提升了,在选择职业方面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事情比以前好找了;全社会对于农民工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农民工的歧视少了,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措施多了。农民进城务工的三个基本要求:找到事,挣到钱,不受气。在这三方面,2005年都有了很大改观。在新的一年,农民工当然希望在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好势头能够继续下去,同时,在农民工最终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有新的要求提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农民工要能在城市稳得住,不是临时性的打短工,而是相对稳定地在一个岗位上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宇 《中国工运》2009,(7):44-45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如何在保持企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创新工会工作思路,探索工会工作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寻求工作新的载体和突破口,应是每一名工会工作者时刻关注和思考的课题。2008年下半年,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工会在矿区推行了民主直选车间工会主席试点工作,在加快矿区基层民主进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佛刘 《农村青年》2010,(6):46-47
九菊是老家叔叔的女儿。九菊来城的时候,刚刚十九岁,留着长长的头发,那天她娇羞地站在门口,低低地喊一声:哥。九菊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跟在父母身后哭鼻子的小女孩了,也不再是脸不洗就去上学的小学生了,九菊出落成秋天里的一朵美丽的菊花了,带着田野的气息,站在那里,让我仿佛看见了家乡广阔的青纱帐和纵横弥漫的稻花翻浪。  相似文献   

16.
樊雅婧,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女生。在她念小学时,母亲怕影响她的学习,便瞒着女儿与丈夫离了婚。母亲在继父家勤扒苦做,视丈夫的5个孩子如己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多年后,女儿樊雅婧考上了大学,而母亲在两年后却不幸患上了脑溢血。在继父不愿担当责任、甩手而去的危急关头,赢弱的樊雅婧毅然带着瘫母上大学,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人间颂歌。  相似文献   

17.
易安 《工友》2012,(8):22-23
身在职场的人,往往身兼数职,在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时,常常忘记了自己工作的初衷和需要,体力透支、睡眠不足、营养不均,加上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婚姻中存在种种调适上的困难让我们雪上加霜。由于长期得不到舒解,许多意想不到的症状出现了。想着休息几天应该一切都正常了,可是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煤油灯     
金敏 《时代风采》2008,(24):33-33
春节回家过年,在整理我以前住过的房间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静静躺在那里的一盏煤油灯。母亲说,这灯放着没什么用处了。扔了吧。我却精心地把它擦洗干净,小心地放到了柜子里。  相似文献   

19.
去年8月我们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会上,对市总机关创市级文明标兵单位进行了动员,主席办公会和党组会两次开会专门研究了创建规划和方案。在年初市总工会工作会和机关党的工作会上分别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部门、产业积极行动起来作了大量工作。推出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举措,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去年年底又获得了市文明办的复查验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正视成绩,谦虚谨慎,自觉寻找差距,努力克服不足,调整创建目标,再次发起冲锋。  相似文献   

20.
刘福利 《农村青年》2014,(10):33-34
俗话说“一分钱蹩倒英雄汉”。在农村,有很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从中学甚至是大学回到了农村,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他们有心自主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自己的家乡创出一份业绩来。只是由于缺少资金阻碍了他们这一理想与抱负的实现。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小额贷款”的大量投放有效缓解了他们在资金需求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在家乡创业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