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恩来选集》下卷已经出版发行。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这一卷选集反映了从建国到一九七五年间周恩来同志的思想、观点和活动。他在经济、外交、科学文化、知识分子问题、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精辟的思想。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这些光辉思想和精辟见解,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时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进一步搞好整党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为了推动学习,我们先选发张载伦同志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选集》下卷共收入周恩来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著作五十六篇,计三十一万字。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其中的,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斗争。《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共收入周恩来同志的著作六十七篇,约三十余万字,其中大部分(共有四十一篇)是社会主义阶段的著作,也是以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为中心的。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后,我们出版了毛泽东同志的选集。近几年,又陆续出版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以及董必武、瞿秋白、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选集或文选。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少奇选集》上卷是1981年12月出版的。现在,《刘少奇选集》下卷又出版了。《刘选》下卷收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1965年为止)刘少奇同志的重要论著,共38篇,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工作。不断地同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他认为,“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入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论知识分子问题》三篇重要著作,代表了建国以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主张。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严重失误,正是违背了这些正确主张;今天我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也就是要恢复和发展这些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和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贯彻实施“自治法”,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已故总理周恩来同志建国以来的部分著作,作为《周恩来选集》的下卷出版了。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连同已经出版的上卷一起,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七六年他逝世为止,在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担任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因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他的光辉的思想和实践分不开的。《周恩来选集》下卷,虽然只从他在这方面的谈话、报告、文稿、批示、电文、书信等中选入了少数几篇,但是我们从中仍然可以学习到很多重要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一个观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问题是《周恩来选集》下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十月革命后,列宁就指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501页)我们“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建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我在《周恩来选集》上卷出版之后,结合自己曾经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主要是在统战部作民主党派的工作和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体会,写了一篇题为《统一战线的思想宝库》的文章。退居第二线以后,省委又分配我主持省政协的工作,这就使我有更多的条件接触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任弼时选集》的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七大以后的5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的选集至此都和读者见面了。 《任弼时选集》共收入文稿47篇,32万字,内容包括从1925年到1950年期间,任弼时同志在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团的建设、党的建设、军事工作、根据地建设和党的重大决策方面的重要论著。其中有32篇是没有发表过的讲话、代中央草拟的文件和党内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这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刘少奇同志对这一学说的思考和探索,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他阐发关于两类矛盾思想的谈话、报告、文章、笔记很多,《刘少奇选集》下卷中收入的就有三篇,最早的一篇写于一九五一年。他不仅循着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客观逻辑,较早地思考了区分两类矛盾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要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就要靠科学,靠民主,靠具有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开拓人才。我们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探索与开创,继承与借鉴,成败利钝,就在于是否尊重科学,坚持民主。周恩来的伟大实践和他的光辉著作,正是一座用科学与民主精神凝结的丰碑。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民主生活要不断完善与扩大,是《周恩来选集》下卷的一个重要内容。《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是周恩来1956年7月的一篇重要讲话。当时正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选集》下卷收入了刘少奇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建国后至1965年)的重要论著。它体现了刘少奇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中国人民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建国以来,他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产阶级取得了全国政权以后,党和政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少奇同志在《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中指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穷困、痛苦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  相似文献   

13.
力平 《瞭望》1990,(21)
二、殚精竭虑 保护干部 林彪、四人帮利用“文化大革命”篡党夺权,他们的首要一着,是打倒一切党政机关领导人。因此,保护领导干部还是打倒领导干部,是当时极为尖锐的斗争焦点。在这暴风雨般的年代中,周恩来身处中央岗位,他殚精竭虑,努力保护一切他力所能保护的同志。 1965年8月《人民日报》被迫转载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后,周恩来一面主张要说理,一面曾对吴晗说:“吴晗老,我给你换个工作怎么样?”这种保护措施,后来由于形势迅速发展而未能实现。“文革”之初,周恩来就要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对罗瑞卿“保护好,要保密,不要被人抢走”。他指示吴法宪把罗瑞卿安排到空军医院,吴法宪请示叶群后予以拒绝。罗瑞卿只好被送到另一家医院。当有人要罗瑞卿参加批斗会时,周恩来指示:手术期间不能批斗。有人要把罗瑞卿揪走,周恩来说:“绝不能让抓人。”当一些人还是把罗揪走后,周恩来反复作工作,终于把人要回。“文革”中周恩来对于老帅们的保护,更  相似文献   

14.
力平 《瞭望》1990,(20)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杰出的才智、崇高的品德,为世人钦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周恩来传》(上卷)、《周恩来年谱》对周恩来的革命活动论述颇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响强烈,但因《周恩来传》(下卷)尚未出版,对周恩来建国后的活动较少系统的记述。最近《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周恩来小传》即将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及有关方面同意,先行选载书中“‘文革’中的周恩来”部分,以期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香山同志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领导下,自始而终地参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和起草、签署中日两国《联合声明》的过程。他的这篇文章完整、准确、详实地记录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本刊特以刊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政治干部的模范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特别强调这一点,明确地指出:“政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邓选》119页)“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邓选》119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提出了政治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以身作则,是我党我军干部的一个优良传统。红军时代的政治工作条例就规定:“政治指导员不论在执行自己的职务上和个人行动上,均须做全体军人的模范,并且要在言论和事实上来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靠政治干部以身作则。”(《邓选》120页)政治干部是思想战线的战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不仅是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作风的典范,同时也是坚持和发扬民主作风的典范.他经常教导我们说:"如果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密切地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扬民主作风,恭恭敬敬地当群众的学生,有事很好地同群众商量,认真地倾听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倾听不同的意见,很多错误是有可能不犯的."(《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54页)今天重温这一教导,使我们倍感亲切. 刘少奇同志关于发扬民主的思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春,晋中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同志写信给我,询问晋察冀边区一九四四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情况。对于这样一件革命思想史、出版史上的大事,只能持慎重态度。现在,经丁一岚、伊之及原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的一些同志的调查、回忆、考证和研究,包括查阅中央档案馆等单位的档案资料,终于形成了这篇材料,可说是在现有条件下力求翔实了。这个材料还经过原在晋察冀边区党委参加思想领导工作的郑天翔同志校正,我最后看过。一件史实,经十数位同志近两年的辛勤劳作,方才整理成现在这个样子,修信史之难,于此可见。这篇短文在晋察冀边区出版《毛泽东选集》四十周年之际发表,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功绩的缅怀,也是对当年负责《选集》编辑工作的邓拓同志不幸逝世十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实绩,是指干部在一定时间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它是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主观作用和客观条件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看干部、用干部注重实绩,是邓小平同志在用人问题上一再肯定和强调的原则。他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和一九九二年年初的两次讲话中都明确指出:“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将他们放进领导机构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0页、380页)中共中央关于《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也明确规定:“考察党政领导干部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要求,全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2)
周恩来同志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记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李勃曼是《纽约时报》当时驻南京的记者。一九四六年八——九月,周恩来同志应他之约,谈了个人的经历及其他一些问题。谈话是分三次进行的。本刊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刊登这次谈话中有关周恩来同志个人经历的部分,改题为《周恩来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作为对周恩来同志逝世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