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周迎春 《学习导报》2014,(12):10-12
网络问政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上群众工作,大力推行网络问政,在实践中构建网络问政"五大平台"体系,建立网民留言"链式流程办理"机制,有效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解决了群众困难,疏导了网民情绪。架设"立体式"问政平台,确保群众有地方"问"跳出局限思维定势,树立大网络问政理念,在全市构建网络问政立体式格局。纳入日常工作体系。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重点网站网民留言办理的通知》,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网络问政第一责任人,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重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首页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将网络问政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从各战线、市直各部门到县市区各职能部门,从主要领导到各处室、各科(股)室,在本地本部门网站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十字架”网络问政平台体系。整合网站群落平台。要求市县各新闻网站、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互动交流平台、网民意见发布平台、民情直通车等,全市共有12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2.
党建视野     
《先锋队》2011,(3):53
四川省:开通省级政府微博2010年12月29日,四川省首个省级政务信息公开微博平台"天府微博聚焦四川"正式开通。"天府微博聚焦四川",发布即时信息、提供新闻链接,打造对外开放交流的全新窗口;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倾听"粉丝"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构建政府与百姓实时沟通的良好渠道。下一步,还将在腾讯、搜狐、网易等重点网站同步开通微博,实现对不同网站用户群的覆盖;同时,联动整合21个市(州)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微博。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正确认识网络问政、积极应对网络问政、科学运用网络问政、规范管理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具有沟通便捷、沟通成本低、问政主体平等诸多优势,也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基础,问政平台功能设置完善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规范网络问政主体行为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任务,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的选择。当前,网络问政已成为公民了解政事、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掌握民情、集中民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对网络问政常态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问政的意义价值,探讨了实现网络问政常态化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具有沟通便捷、沟通成本低、问政主体平等诸多优势,也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基础,问政平台功能设置完善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规范网络问政主体行为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任务,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5,(3)
网络问政平台既是民意表达的新出口,也是舆论监督的新途径,更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新载体,它的制度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回应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予以保障。回应制度是政府与社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合作共治、广泛互动,政府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公共需求和公民利益诉求的一种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网络问政平台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需要把网络问政与网下问政结合起来,以实现科学问政、民主问政和依法问政。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问政是政治生活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趋势。在网络问政视野下,网络问政主体重要方面——网民的网民意识有进步的方面,也有缺失的方面。造成进步和缺失的原因除了现实中的公民缺乏问政意识之外,还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必须从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建立网络话语公共领域、宣传网络与问政知识、搭建和维护网络问政平台等方面培养网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4,(11):64-64
正昆山网络议事厅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开展网络问政的主平台,坚持以"汇聚民智、疏导民意、改善民生"为宗旨,充分发挥综合门户网站的主阵地作用,结合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软件等新媒体手段,逐步建立党委、政府网上听民意、查民情、汇民智和网下办民事、解民忧、聚民心的问政平台。网络议事厅下设"问政大厅"、"议事热点"、"记者追踪"、"政务公开"等栏目。目前,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5,(4):12
今年3月至12月,国务院将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范围和力度都是空前"的首次普查。"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地方乡镇",涵盖几万个之多,重点检查网站信息更新、互动回应等情况。如果出现站点无法访问、网站和栏目不更新、严重错误、互动回应差等某些问题,将面临整改。多名专家表示,政府网站首次大普查,不只是唤醒沉睡的"僵尸网站",网络问政和相关产业或将迎来又一个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比较新兴和推崇的网络问政方式,政务微博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南海微力、@海曙小微、@海盐12345、@成都服务等,都已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网络问政平台。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些政务微博也正努力从信息发布向务实应用转型,不断实现生活化、亲民化和实用化,朝着以民为本、服务大众的方向发展。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问政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大大方便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但现实中,也有少部分干部因此对网络问政产生认识误区,认为有了网络就万事大吉,跑基层、搞调研都不重要了,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点点鼠标,社情民意就能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常态化是大势所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特有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正因为如此,网络问政才能以其特有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网络是当今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参与,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重庆市政务微博集群平台"重庆微政务"在新华网上线。它首批聚集了32家部门及区县政府的政务微博,具有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功能,成为"网络问政"的全新渠道。与普通政务微博不同,"重庆微政务"平台将重庆所有政务微博  相似文献   

14.
正"道孚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平台办件很不理想,请问你们监管督促是否到位?作为分管领导,你平时有没有去关注过这些问题?"日前,在甘孜州电视台第二期《问政甘孜》节目现场,甘孜州道孚县副县长谢旭在观众的一连串"麻辣"提问中手心都在冒"毛毛汗"。据了解,这是甘孜州纪委监委为创新监督方式,搭建的"专责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互动平台,通过新闻媒  相似文献   

15.
舒斌  肖雄 《学习导报》2014,(12):18-20
"我是楼主本人,此事已在桑植县相关单位的主持下,双方已达成和解!""昨天上午发完帖子,晚上中国银行的人就打来电话表示了诚挚的歉意!""刚才湘阴社保局又和我联系了,说省社保局的技术人员会来湘阴。"……这些原汁原味的声音均来自红网"百姓呼声"和"问政湖南"两个栏目中网友的反馈留言。作为全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搭建官民互动平台的省级新闻网站,这条路已经走了13年。从省委省政府领导到各市州及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从省直厅局单位到基层乡镇,主动收集、办理和反馈网友留言,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各级党政部门回复网友11740余次,2013年,回复15604次,在省级新闻网站中,回复量排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王艳 《新视野》2012,(3):75-78
"网络问政"在中国经历了准备、起步、发展、稳步推进四个阶段。它具有监督公共权力、促使决策科学化、推动民主进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服务型政府等功能。从目前来看,"网络问政"存在着如覆盖群体有限、制度化不足和主体能力不适应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两方面来完善"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的条件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成为当今时代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尝试。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交流。高层领导的垂先示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网络问政的进程。各级党委及政府也纷纷触网,利用网络问政于民,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掀起网络问政热潮。在网络化时代,网络问政正逐步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问政呈现出"政府主导型"与"网民自发型"的分化,折射出公民意识"觉醒"和"混沌"交织的现状。对网络"自发型平台"中公民意识进行分析,可见公民意识在舆情热点中全面覆盖,表现出多向度性、建设性和倾向性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两点思考:提高主导型问政的吸引力,引导问政的制度化发展;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9.
网闻摘录     
正电视问政,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抱歉""惭愧""下决心""下一步"……这是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电视问政现场频频传出的热词,面对来自现场、网络及电话热线的提问,"红脸""出汗"与"尴尬微笑"亦成为当晚接受质询官员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多个省市对电视问政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地方的电视问政,成绩并不令人满  相似文献   

20.
网络问政是网民表达诉求、进行网络监督;政府问计于民、汇集网络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体现的是一种政府领导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网络问政中领导的沟通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