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同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结果。汉语“认同”一词通常表达了英文中“identification”和“identity”两词的联合意义。“identification”是指人类从自身出发,经过与他者的参照、比较,最终观照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方式,而“identity”作为认知结果,形成的是一种自我定义和“A与非A”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与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冷战的结束 ,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因素 ,因此仅仅从权力理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去认识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不够的 ,应当考虑“文化因素”。冷战后的世界 ,权力因素依然重要 ,但权力的重要性与过去相比却有所下降 ,文化的因素在国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加大。就是说 ,“文化”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国家实力加以考虑。文化一般有“整合”和“认同”的功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整合文化、共建群体文化意识和价值参照系统的过程 ,是国内人们对共同体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 ,其力量的凝聚不仅需要资源、体制和权力作为保障 ,而且更需要精神的整合。因此 ,这使国际关系学者们重新思考世界事务中“文化”和“认同”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巩固与扩大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前提。海峡两岸应戮力同心,“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断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深化政治互信基础,维护与发展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思维方式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行为,一国对外形象和对外态度的被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则取决于行为体的文化内涵或者说价值观,而“国家利益来自国家特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活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的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期有赴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的出访任务,每每免不了要做“人权对话”,要对相关问题做相对系统的研究和思考,由此,也形成了一些观点和认识,主要的看法是:中国人权的保护与发展的东西方认同,既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认知问题,解决后一方面问题,需要“智慧”,要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认知暴力     
“认知暴力”这个词是美国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在《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判》这篇文章提出、并在其后的著作中经常提及的,它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斯皮瓦克对帝国主义殖民话语的批判。在斯皮瓦克的使用中“,认知暴力”指帝国主义以科学、普遍真理和宗教救赎这样的话语形式对殖民地文化进行排斥和重新塑造的行为。一方面,这种方式配合了帝国主义对前殖民地的政治和军事占领,为其辩护,并且使这种赤裸裸的暴力合法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殖民地人民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失去了表达自身独特经验的可能性,从而被迫处于依附状态。帝国主义对前…  相似文献   

7.
苏娟 《当代世界》2013,(9):75-78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日益紧密的交流,中国文化正在逐渐被世界认以和认同,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国际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达、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权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文化对于“和平”的认同 在中国人的认识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尊崇和平的民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一位传播和平思想的先知,和平理论是伊斯兰教思想的根本。《古兰经》中这类经文很多,而且穆斯林每天都在理解、省悟“和平”的理念,平日见面时的寒暄语也离不开“和平”的问候。  相似文献   

9.
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张羽  王琨 《台湾研究》2011,(6):34-38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中外文学》、《海峡评论》等学术刊物为场域的一场论战持续时间近两年,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参与,论争内容触及身份认同、统独之争、族群融合等问题,并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对后续台湾文化走向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阅读这场论战的相关文献,笔者深感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清理,诸如论争者为何以极大的篇幅,极强的热情来讨论“本土化”、“台湾意识”和“祖国意识”,论争者立基于怎样的发言位置,其话语范式彰显了何种历史诠释权的争夺,论争者追寻身份认同的背后,支撑其认同的动机又是什么,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如何深入影响台湾知识分子。本文拟对这场跨领域的文化论争从学术角度进行观察解读,对现今仍流行的一些“台独”观点进行剖析并研析台湾知识分子的历史叙述和身份认同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在社会协调、稳定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虽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地位,却普遍存在政治冷漠、"集体出逃"等现象,并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危机。其中,文化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政治认同的关键变量,因而应通过对我国中产阶层价值观、政治身份文化、政治参与文化和政治社团文化的重建,实现其政治认同意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一、总结国际关系实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具有强大生命力半个世纪前 ,中国首先提出并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是 2 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 ,它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五十年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风云的考验 ,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同。 1984年 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 ,强调指出 :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 ,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认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个好词,也是好事,但创新很难。因为,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规律能力和认可规律胆识的巨大考验。自然界的规律是可认知的,但有时很残酷。比如,人类个体的必然死亡;比如,任何体制、制度的革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再造到政治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勇 《南风窗》2011,(22):50-5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命题进行研究和部署,昭示着党在文化问题上的一次深刻破题,即以文化认同,召唤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文化立国"的时代可能会导致中国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治江 《台湾研究》2008,(3):19-22,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有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政治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诸如“解构中国”、“认同危机”、“民族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等理论与术语。与此相应的是,台湾学术界逐步开展“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随着1987年解除“戒严”,“党禁”、“报禁”的逐步开放,以及1991年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台湾的政治气氛日益松动活跃,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工会博览》2010,(5):15-16
在我校工会原有“三真”建“三桥”工作内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工会水滴文化建设,并结合工会实际从“晶莹剔透、水滴石穿、润物无声,自我超越”四个方面论述了工会水滴文化的内涵,以及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说明了工会文化是创建满意工会、构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工会重点工作的突破和自身建设的加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两岸文化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存在一些概念问题与理论问题,一般的文章对这些概念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说法,然而作为学术研究,如果缺乏一定的规范,结果只能各说各话,无法交集,也就无法辨别什么是正确的看法。本文试图针对学术界有关文化、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等问题存在的盲点,即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邓海平 《工会博览》2011,(5):121-121
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医院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所谓医院文化,就是一个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职工内心认同和自觉遵循的传统习俗和风气.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医院价值观是以医院...  相似文献   

20.
张春颖 《工会博览》2008,(11):84-85
“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论”是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威尔逊等社会生物学家提出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论”对于更好的理解人类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更好的理解人类的遗传行为和文化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