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词认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陈词是什么,学者的意见存在分歧。可以将现有主流的定义分为三种类型:以科迪为代表的证据观;以弗里克为代表的思想表达观;以拉基为代表的思想交流观。通过对这三种类型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交流行为是定义陈词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真实”的合理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田玉 《法学家》2003,3(5):124-133
法律真实是与客观真实相对的诉讼真实观.在学理上,客观真实观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思维模式,其本质决定了它不具备实用性、操作性,无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施,片面地追求更是有害无益.法律真实是符合认识论的具体现实的真实观,它将主观与客观、真理与价值、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一系列认识论原理结合起来,成为现实可行的诉讼指导观念.在当前的审判方式改革和建立我国证据制度的进程中,必须更新诉讼观念,以法律真实观作为构建诉讼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法律精神的过渡期西方中世纪的理性法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精神的过渡期西方中世纪的理性法思潮广州大学教授舒扬许多学术著作把中世纪的神学家的法律观作为那个时代西方法律思想的唯一正统代表。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中世纪有三种现象可以说明神学的法律观并不是社会法律思想的全部内容,一是王权与民权的斗争始终存...  相似文献   

4.
国外主要社区矫正模式考察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中国司法》2008,(1):99-105
一、国外几种主要的社区矫正模式及其特点 目前,国外社区矫正根据其适用特点,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模式,一是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公众保护模式”;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刑罚模式”;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更生保护模式”。下面对几种模式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八二宪法自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历经四次修改逐步完善。本文指出其修改原因有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宪法修改的哲学依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宪法修改的现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是宪法修改的直接动因;党的政策调整是宪法修改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凯尔森的法律认识论复制了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在法律领域完成人的理性为法律立“法”的创新。他在继承第一批判与当时欧洲法律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追问法律知识何以可能,法律科学何以可能。为此,他对主体的理论理性与法律认识展开反思与批判,从感性认识、知性范畴及其先验演绎、图型、知性原理及其运用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法律认识论。法律认识论在今天仍有生命力,影响着法律发展、法律知识评价、法律与科技等内容。尤其在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间的理论对话中,凯尔森的法律认识论能够为双方在研究对象、知识的科学性等问题上的争议做出公允评断,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的实践,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现为把握教育规律,揭示教育本质,确立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向前行,需要掌握其现代化建构的运行机制,探寻其本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证明标准是我国刑事证据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从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定看 ,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或差异性主要从诉讼阶段、证明对象、证明主体等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对不同程度的证明标准的划分 ,以实证主义哲学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思想为主要的认识论基础。证明标准的立法表述 ,既要做到准确传递有关可能性或确定性程度的信息 ,又要做到容易为人们所普遍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片面理解的误区下产物。以此认识论为基础的现行刑事证据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矛盾,并因此带来诸多不艮后果。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此种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法治有其特定的内涵,并非任何一个以法律形式颁布决策,实施政府职能的社会就可以称做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法治之为“法治”有其必须坚持和维护的价值。本文以探讨一种流行的法治观的不足为楔子,试图通过考察人治思想中内在矛盾,概括阐述自由的认识论基础,以重申自由的价值;并阐发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确立坚持法治的理论基础,以勾勒出自由主义法治观的基本思路。一、引子——对一种流行法治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