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性质与制度设计上看,洛克主张的是逻辑上的人民主权和代议制;而卢梭主张的则是实际上的人民主权和人民亲自行使主权,并坚决反对代议制;从目的上看,洛克是为个人权利和民事权利之目的;而卢梭则是为集体权利和政治权利之目的;从时代特征与宪政践行上看,洛克主张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是对英国宪政的理论总结并被美国宪政所践行和发展;卢梭主张的则是古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是对古希腊、罗马宪政的理论总结。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作为一种思想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也极容易产生思想方面的负面影响。但其人民主权理论,作为一种政治方案不适合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公意"说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对政治哲学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卢梭对"公意"概念的阐述较为模糊,故而引起了颇多争议。文章对"公意"说的因何产生、如何施行、施行目的等问题展开了探讨,同时也对"公意"说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卢梭揭示了启蒙运动开启的现代性危机,指出启蒙思想家们的科学主义社会观导致政治的腐化、道德的衰败和人性的异化。他用"自然"来对抗启蒙运动的"文明",用共和主义的道德概念来对抗启蒙运动的现代进步概念,其深刻洞见一直影响和启迪着各种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卢梭与密尔的自由理论是自由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传统批判将二者分别划入“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范畴中进行比较和针砭,但是却忽视了在个人主义核心价值下二者的共同面向——以人为本。而肯定人的主动性和反省理论化的背离成为这种共同面向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民民主思想与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存在着继承和超越的双重逻辑。一方面,卢梭对马克思的影响毋庸置疑:通过对社会不平等起源的历史考察,卢梭建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思想,马克思则正是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私有制背后的哲学根源;另一方面,通过对卢梭人民主权论的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卢梭政治思想的超越,从人民民主的哲学基础、现实依据、实现途径等方面作出了崭新论断。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要以道德的败坏和社会风尚的颓废为代价 ;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要以人的堕落为代价 ;三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不平等。这些思想是对私有制社会的鞭挞 ,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富有远见的揭示 ,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卢梭的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 ,吸取了卢梭上述思想中的合理内涵 ,使之变为他们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神学家,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都是把敏感而神圣的灵魂赋予人类的杰出思想家.他们都没有用神性的权威扼杀人性,而是赋予人性或人心能感受到的一切以神圣性.他们只说真话,流露真实感情,在这些真实感情脱离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的过程中,流露出一种长久以来影响西方文明的“人的宗教”.在这个意义上,神学与启蒙之间有一种被人们忽视了的隐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在批判当时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人权、平等的教育思想,他第一次把儿童看作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卢梭自然教育启示我们:青少年教育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背景:教育不是压制青少年的天性。要尊重青少年的天性并进行引导,这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摒弃性别歧视,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在批判和矫正性别歧视的同时,不能尊重和满足人类性别关系的本相。性别和谐是一种基于“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双重理念基础上注重性别个性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主义女性观提出要尊重男女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基于差异达到的性别和谐。这一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主题下性别和谐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以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给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西欧带来了政治解放的曙光。警察权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给予警察定位以及探讨警察权的社会基础,对于深刻认识警察权的权力归属,防止警察权异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着眼,权利基础、合法性基础、契约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法律基础是警察权的五项基础权利渊源。  相似文献   

11.
对霍布斯与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之间的批判和继承关系的把握,须放在当时的时代科学风尚下进行。作为现代政治学的开创者,霍布斯按照欧几里得的几何样式来建构他的理论大厦,其政治哲学理论的地基是现代人的平等。但霍布斯对平等的论证并非完美,卢梭在批判了霍布斯的理论之后,结合他当时的时代风尚——对未开化民族的兴趣——开启了他关于自然状态的论述,并奠定了现代平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包含了人本基础、德育分期和德育方法等内容,其以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改变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所形成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中的“人学空场”的顽症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第五卷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阐述了他的女子观.他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职责3个层面论述了其女性观,从体格、性情、知识、品德等方面阐发了他对女子教育的见解,并且论述了他的婚姻观.卢梭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且对当今的女子教育仍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不仅为唯物史观的科学论断提供科学的论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4则笔记对台湾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分别描述了当时清延向台湾派遣驿使、官员在台湾任职的时间、郑成功与大将刘国轩智除“异僧”的故事以及转速孟鹭洲自己所写的巡视台湾往返途中见闻,纪昀的叙述口吻平稳从容,志人与志怪相结合的描述为台湾抹上淡淡的神秘色彩,而现存史料则多有可为其实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为什么要写作《历史学笔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一生中所做7个编年史摘录中的一个,它是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土地所有制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立法者在卢梭政治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其政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关涉卢梭政治思想的解读,更关涉人民主权原则与民主制度之建构。但与此相悖的是,卢梭的立法者理论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讨论。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可从三个方面阐释卢梭的立法者理论:一是立法者与人民主权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但它使人民主权原则成为可能,弥补了人民集体理性能力的匮乏与公民个体理性能力的不足;二是依据立法技艺的差异,立法者可区分为古代立法者与现代立法者,古代立法者运用宗教和语言艺术实现人民的教化;三是现代立法者在个体理性与科学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公共舆论引导人的激情与自尊心,实现人民教化。立法者不仅不与平等和民主原则相违背,反而强化了人民主权原则,为政治共同体的建构增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卢梭自由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思想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自由的丧失再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这三种自由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两种状态,即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主权理论具有两个自相矛盾的方面:以自由为基础,并以自由为追求,但同时也暗含着多数人专制的危险.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思想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调公意而不信任现实人的意志,可能导致“非凡人物”对人民的专制;二是卢梭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可能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