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西安事变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总形势下爆发的.事变的发生及事变的和平解决,又反过来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使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跨进了新阶段.以西安地区来说,"双十二"枪声响后民众如释重负,感受到是"解放了",各民众救亡团体相继组成,获得了公开进行组织活动的自由.各救亡团体创办的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些刊物旗帜鲜明,富有战斗性.它从各个侧面报道了西安事变,记述了事变前后西安市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其中《学生呼声》、《救亡线》、《萌芽》、《沙河》、《学生文化》是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的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范忠程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神圣抗战。侵略者的炮声,震醒了中华民族,也唤起了湖南人民的觉醒。九一八事变不久,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省普遍兴起,省会长沙成了湖南抗日救亡的...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爆发后,具有反帝斗争传统和强盛民族精神的武汉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学生、记者、工商各界及市民踊跃参加、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等一系列特点。这不仅为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侵华行径,以各种方式支援平津和上海前线中国军队的抵抗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影响和推动了武汉及湖北地方政府的对日抗战,而且为南京失陷后将临时首都建立在全国腹心地区的武汉,并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及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东北救亡运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王连捷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和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初期,杰出的人民剧作家田汉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动员工作,在武汉组织领导文艺救亡运动,从事演剧、写作和戏剧改革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传统戏剧的革新。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田汉在武汉主要活动的挖掘和论述,展现了一代人民剧作家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的爱国情怀和伟大风采。  相似文献   

6.
张晓燕 《传承》2007,(5):92-93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何香凝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们携手创建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为统一全国妇女救亡力量奠定了基础;大力组织宣传抗日活动,从舆论的角度推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广泛联系国际妇女界,为中国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杜秀 《青年论坛》2007,(6):35-38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先进青年的抗日救亡组织.在抗战初期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山东,民先队为山东党组织发动民众、举行起义、建立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年要继承民先队的光荣传统,在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爆发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拉开序幕。这一时期,农工党组织也在潮汕地区带领自己的党员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农工党党员郑省一被委任为农工党揭阳县负责人,他奉命回潮汕活动。他利用家乡的蓝桥诚正学校为中心,变卖自己祖遗的几亩田地作为活动经费,与黄伦、黄任之、陈从云、徐云青、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甚至在军事、涉外关系等敏感的领域也出现了“松绑”与交流的态势,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政治循环系统,“两岸命运共同体”雏形形成,台湾民众国家主体认同感的“增量效应”不断得以释放与重塑,这对未来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万杰 《长白学刊》2008,(1):137-140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开展了东北救亡的运动。至"七七"事变前后,运动得到了空前发展并收到显著成效。它不仅将东北流亡民众聚集于东北救亡总会的旗帜之下,而且还与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融汇到全国抗战的大潮之中。所以能够如此,与当时党的正确领导、国共合作的良好背景、救亡团体内部的团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亢凤华 《传承》2014,(5):40-41
十年内战时期,中共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尝试使其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民众的理解能力,并巧妙地运用贴近民众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系统梳理这一时期党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在当今无疑是具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概述 越南华侨自1937年7月到1940年4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它不分党派、帮别、职业、性别和老幼的团结、动员,成为一场真正的全体侨胞运动,发挥了全体侨胞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越南华侨历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这个运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中共和越共的华侨党员)、进步爱国人士以及国民党人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在这期间,越南南圻华侨(占全越南华侨总数的80%以上)文化界、工商界工人、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少年儿童都组成了各种救亡组织。1938年初他们联合成立了统一的最高组织——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简称“救总”),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在”救总”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在南圻“救总”等几十个救亡组织和中圻顺化华侨救济会、北圻海防、河内华侨缩食会等组织领导下,救亡运动普及并深入到全越南华侨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面对国统区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建立了中共南方局,负责开展国统区内的政治动员工作。南方局结合形势的变化将动员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开展,通过公开的外围组织和领导人的言论,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向国统区的民众进行了有效地宣传,从而强化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在动员的策略上,南方局以民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主张团结社会各阶层,发挥党员群体的先进作用,通过将合法动员与"非法"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动员工作,进而推动了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发展。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动员策略,南方局在国统区孤立了敌对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有效的动员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同时还推动了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举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分水岭,地当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湖北武汉工业,在经历了从破坏到恢复、逐渐走出困境的艰难时期后,伴随着民国初年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规相继颁布,工业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和完善,民间投资实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从而为欧战期间湖北武汉工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湖北早期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明显加快,并呈现出从官办转向民办,从重工业转向轻工业,从大型转向小型,从武汉向沙市、宜昌等沿江城市扩展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法治建设的口号是"以法办事",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次立法高峰,重建司法机关和司法系统,反右之后被搞乱了的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被重新理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知识界率先开始了对"法治"与"法制"的辨析,中国从以法办事走向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不断强化,司法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众的权利观念兴起。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陪着张国焘参观汉口市容,介绍了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形势。此时为庆祝台儿庄大捷,武汉民众以各种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本来,张国焘参观市容只是借口,实际上想寻找机会与国民党特务接头。他没有想到周恩来会陪着自己参观,吴志坚、邱南章等人又与自己形影不离,绝不给他单独活动的机会。他只能哀叹:又白白跑了一上午。  相似文献   

17.
二二八事件是所谓台湾“悲情”的源头之一,当前流行的所谓日本殖民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论调的建构,也与光复初期有关。这一时期的台湾,民族矛盾、省籍矛盾、阶级矛盾、现代化程度的差异等多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只有把握其主要矛盾,才能对它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当前的一些流行论调加以正确的辨析和批判。日本投降后中日民族矛盾退居次要位置,所谓台湾先进、大陆落后的说法也并无事实根据。这一时期台湾社会主要矛盾与整个中国一样,是广大民众与官僚统治集团的阶级矛盾。省籍矛盾固然存在,但它更多的是上述阶段矛盾的特殊表现形态。因此,台湾民众所谓“悲情”的指向,应是当时的官僚统治阶级,而非所谓“外省人”、中国大陆、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作用和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及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由辽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和张氏帅府博物馆主办的"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研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户籍管理是警察的重要职能,是警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清末湖北警政当局制定并施行新的户籍管理章程、积极推进户口调查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民智未开、制度执行不力、贪腐横行等因素而导致的民众反抗户口调查事件频发,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加剧了警民关系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政制度的推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湖北警政制度近代化过程中的时效与困境。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