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共二十大所暴露的问题及其引发的事件,使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可能性,并对我国阶级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大理论成果。50年代末,中共在整风运动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曲折促使毛泽东提出"反修、防修"的观点,先后发动了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运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初步形成。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苏共二十大为争论核心的中苏大论战爆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使其正式形成。可以说,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所产生的这种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教条式照搬和对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态度的破除两方面,说明并肯定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反思苏联模式,深刻检讨对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态度所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大迈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当年起步的探索,包含着“以苏为鉴”的内容———既吸取了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错误所提供的教训,也借鉴了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克服原有体制弊端的有益经验;同时,也有中共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主思考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到1966年3月中共拒绝出席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和苏联之间逐渐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史称“十年论战”。  相似文献   

5.
苏共二十大与毛泽东走中国自己的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直接起源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由于时势的变故,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估前后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又直接影响着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教条式照搬和对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态度的破除两方面,说明并肯定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反思苏联模式,深刻检讨对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态度所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到1966年3月中共拒绝出席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和苏联之间逐渐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史称“十年论战”。其中从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8.
周华玲 《党史文苑》2008,(11):49-50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起苏共二十大,大凡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中苏公开论战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苏共二十大,是苏共领导人走向修正主义的起点.而讲到中共八大,人们的共识是:迈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似乎从1956年开始,中苏两党所走的道路就完全是相背而行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晓明 《红旗文稿》2012,(19):32-35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与支柱,破坏了苏联社会高度统一的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导的价值观,开启了社会意识深刻分化的进程。受苏共二十大自由化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六十年代人",后来成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1956年苏联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不仅对苏联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建立不久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它对中国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对毛泽东个人的影响实现的。毛泽东赶超思想的萌发,"以苏为鉴"思想的形成,对个人崇拜态度的转变以及防止修正主义等思想都有苏共二十大的烙印。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大跃进"、"反右扩大化"等失误,都与苏共二十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作了很多论述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从毛泽东的角度认识苏联模式 ,学术界却很少论及。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对苏联模式作了大量评价。苏共二十大前 ,毛泽东全面肯定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后 ,毛泽东开始反思苏联模式。中苏论战中 ,毛泽东全力维护苏联模式。他虽然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 ,试图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 ,但最终还是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1954年,赫鲁晓夫率领代表团访华,由此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中,中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在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矛盾与冲突上,从苏共二十大开始到苏共二十二大截止,中国与苏联在外交、经济乃至政治上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巨大分歧。本文将从苏共二十大着手,对中苏之间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对波兹南事件的不同态度、苏联倾向与美国联手和中国的冲突、以及对发展模式各自不同的看法等问题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邹爱华 《党史文苑》2008,(7):4-7,10
中共五大创设监察委员会是贯彻共产国际精神的产物,原因在于中共五大召开时不具备创设监察委员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中共五大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的原型来源于苏共监察委员会,通过比较中共五大党章和苏共党章规定的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可以发现两者监察委员会的目的和权力相同,监察委员的权力相似,监察委员会与党委员会争议解决方式相同.在两党所处历史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照搬苏共党章,导致中共五大所创设的监察委员会缺少发挥作用的对象、权力和组织保障,很难在当时的中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保持一个声音说话,是冷战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苏共二十大后被逐渐打破,1960年中苏关系几度波澜,矛盾和危机迭起。为弥合中苏裂痕,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曾凭借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两度进行调解。以第三者身份奔走北京和莫斯科,促成无果的两党会谈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二天,苏共中央联络部派人把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向中共代表团口译了一遍,就匆匆走人。与中共只听到一遍口译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半个月后,《纽约时报》详细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受苏俄革命成功实践的时代感应,中国共产党开始追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共领导人决定,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冷战背景下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中共领导人又决定国家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共领导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经曲折,中苏交恶后引发警觉,中共领导人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失误,促使这个探索开始滑轨,最后出现“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共领导人毅然选择改革开放新路,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事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每一次抉择、转折,都受时代条件的深刻影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9.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去世以后,中共面临着怎样评价毛泽东,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吸取了苏共二十大的教训,指导制定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避免了社会混乱局面的出现,从而为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