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竺光 《奋斗》2005,(5):13-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的一贯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前进,精神文明也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已成为我们党在历史新时期事业大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今天,在纪念党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求实精神分析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规律进行了长期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创造性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维原则和科学方法,引导着我们党和人民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自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到党的十四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系统概括,历时十余年。这期间,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了十二条主要原则。十二条原则的形成,说明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取得了共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尤其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所论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和基本要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为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光辉理论,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认识上逐步深化,内容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参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的代表们,围绕“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关系、现实存在的“不和谐”矛盾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深刻的讨论,发表了许多理性、睿智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8.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卉 《党课》2006,(9):4-11
引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入总结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响应人民呼唤,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伟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党的领导,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起的引导和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秋石 《求是》2002,(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我们事业进一步发展,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历史任务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推进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进一步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认真把握和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这就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个理论的形成,适应了中国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洞察时代大势,着眼我国长远发展,应对世界变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魄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聚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全新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基础上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迈入2005年春天,我国最响亮的词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它的提出以及相关论述,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此,建设和谐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然而,最近和一些人聊天时,几位朋友说道:“建设和谐社会好是好,那是国家大事,有上边领导在操心,老百姓有劲也使不上。”对此议论,笔者颇…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要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由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参与和成就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是由最广大人民共同创造的伟大事业,具有最深…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文献》2012,(4):23-36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国道路的。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选择”,讲我们党的成立和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中国道路的开端;“奠基”,讲毛泽东思想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奠定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讲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破”,讲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发展”,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通过这五个部分,希望把我们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关系讲清楚,把这条道路的内涵和实质讲清楚,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的道理讲清楚,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韩融 《党课参考》2023,(Z2):68-9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建文汇》2007,(11):18-19
党的十七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学习讨论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时,总结提炼了许多新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在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开拓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武 《求是》2012,(12):7-10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15大对这一理论的新概括、新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科学概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作出科学界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96,(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内容提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