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民 《人民政坛》2014,(10):12-13
<正>预算法作为规范预算管理的基本法,是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运用最广泛的"工具法"。本次预算法修改正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地方人大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不断加强和改进预算审查监督中展示新的作为。新预算法期待人大在完善预算地方立法上采取新举措。完善预算法律法规建设,对促进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起着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1994年3月制定的预算法,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需要,为促进预算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化、法制化奠  相似文献   

2.
新预算法吸收了实践中各级人大加强预算审查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强化人大监督,促进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近期,就如何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强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笔者采访了省人大财经委有关同志。修改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法草案历经四次审议后获得通过,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标志着我国在加  相似文献   

3.
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有人称之为"经济宪法",主要规定国家机关之间财政权力的配置,重点规范中央与地方、人大与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并重新颁布修改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法规定,全面理解新法内容,准确掌握新法精神,推动各级人大、政府、预算单位和全社会增强预算法治意识,自觉把新法的各项规定作为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6,(1):30-32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5]37号)精神,现就编制2006年省级预算和地方预算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是预算法在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20年后的第一次修改。新修改的预算法(简称新法)秉承现代预算的理念,围绕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着力推进预算治理、引领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新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算监督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以及决算等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实施的检查和督促。各级人大对预算所实施的监督,直接来源于宪法、地方组织法以及预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预算审查监督权  相似文献   

7.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4,(24):32-33
正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预算法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等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使财税改革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在财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预算法的创新性亮点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报》2009,(23):2-5
<正>津政发〔2009〕5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10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9〕39号)精神,现就编制2010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预算法和有关预算审批监督地方性法规的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大依法严格规范预算审批行为,预算审批监督正向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人大预算审查走过场、图形式,满足于程序,不会审查或不认真审查现象比较普遍,预算审批监督缺乏力度和深度。从地方人大实际工作出发,预算审查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审查预算草案是否真实和可信。由于目前地方各级人代会召开时间接近,总预算来不及汇总,各级政府总预算由下一级上报的数据多为参照数,客观上存在不真实现象。如此,预算审查的重点应当是本级预算。审查时,一是审查预算与当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政策》2015,(1):33-36
【正】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预算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已经破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新预算法为我省财政预算带来哪些变化?我省将如何落实...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报》2008,(2):16-19
<正>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7]34号)精神,现就编制2008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编制2008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  相似文献   

12.
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有人称之为"经济宪法",主要规定国家机关之间财政权力的配置,重点规范中央与地方、人大与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预算制度不仅涉及经济体制,也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并重...  相似文献   

13.
<正>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比照原预算法,新预算法在预算的完整性与规范性、预算公开、预算审查、地方债的发行及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为保障法律的贯彻和遵守,新预算法也相应地规定和增加了法律责任,这主要体现在法律第十章中。尤其是针对原预算法法律责任规定比较模糊的问题,新法将法律责任从原来的三条三款增加到五条二十  相似文献   

14.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意义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基本职能是:依据《宪法》、《地方组织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审查批准本级预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做好地方人大的预算审查与监督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由79条增加至101条,改动共计82处,其中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控制方式、地方债务风险、转移支付制度、预算支出约束等五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修订,匡正了立  相似文献   

16.
改革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监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驰 《人大研究》2003,(11):35-36
近几年来 ,从全国到地方各级人大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普遍加大了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力度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预算管理编制粗、不透明、随意性、软约束 ,以及由此带来的支出结构固化、部门利益刚化、政府调控弱化、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 ,以促进预算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着力推进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1999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 0 0 0年中央所有的一级预算单位都试编了部门预算 ,…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现就编制2007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和地方预算问题通知如下:一、编制2007年预算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2007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大》2015,(1):20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预算法是整个财税改革的"龙头法"。在跨越10年、历经三届人大、四易其稿、征集30余万条意见后,预算法首次大修尘埃落定,标志着我国在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方面迈出了坚  相似文献   

19.
预算,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预算报告包含一级行政地方全部的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该行政地方的民生质量。了解、读懂预算报告,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对政府预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第一步。每年筹钱花钱,四个计划一盘。预算安排直接体现着国家的政策意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  相似文献   

20.
对1994年出台的预算法进行修订是久议之题,法律滞后于现实已是共识。2011年12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蹉跎十余年,中国的预算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专家建议,预算法修改,需要把预算"组织法"扭转为预算"权责法",成为人大约束政府行为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