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正导语:在红军长征还没有确定最终的落脚点时,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是我们前进的阵地。"这就是后来毛泽东经常提及的"陕北救了中央"。与此同时,西北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却异口同声地认为是"中央救了陕北"。这种陕北与中央"互救"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3.
<正>在红军长征还没有确定最终的落脚点时,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是我们前进的阵地。"这也就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陕北救了中央"。与此同时,陕甘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却异口同声地承认是"中央救了陕北"。这种陕北与中央"互救"的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呢?共产国际曾提出过"西北学说"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作了《"七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正当陕北根据地“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党内狂热推行“肃反”的危急时刻,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时,陕北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肃反”已错杀了200多革命同志,陕北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等同志正在狱中受审。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到陕北下寺湾,就立即下达“停止捕人”“刀下留人”的指示,并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组成工作团,带领一个连火速赶往瓦窑堡,营救正待处决的刘志丹等一批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5.
1935年10月,正当陕北根据地“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党内狂热推行“肃反”的危急时刻,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时,陕北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肃反”已错杀了200多革命同志,陕北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等同志正在狱中受审。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到陕北下寺湾,就立即下达“停止捕人”“刀下留人”的指示,并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组成工作团,带领一个连火速赶往瓦窑堡,营救正待处决的刘志丹等一批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6.
一 高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刘志丹等一起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王明“左”倾路线肆虐陕北,高与刘志丹等被捕入狱,正要被杀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陕北而获救。  相似文献   

7.
谢京帅 《党建》2015,(2):40-41
<正>陕北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从1925年入党到1935年光荣牺牲,革命烈士谢子长抛头颅洒热血,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伟大事业。他积极创办农民讲习所,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他奔走西北、华北各地,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斗争的烈火;随后又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发动渭华起义、靖远起义和西华池起义等,领导和创建了陕北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说陕北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  相似文献   

8.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9.
张晓飞 《党建》2021,(2):65-66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这支流传在陕甘地区的民歌,歌颂的就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1903年,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和领导进步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产生过无数大诗人、大词人,也产生过无数的优美诗词,毛泽东及其词《沁园春·雪》是其中之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国内外产生如此大的反响,这是毛泽东的骄傲,也是当代人的骄傲。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由于陕北苏区地旷人稀、十分贫困,供应不起云集到陕北的毛泽东、徐海东、刘志丹的三大红军主力部队。毛  相似文献   

11.
1935年秋,当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爆发了一场错误"肃反"运动,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及红二十六军的党政军领导人。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解决了陕北"肃反"扩大化的问题,释放了刘志丹等被错捕的同志,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落脚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陕北富县毛泽东 交给汪锋三封密信 1935年11月下旬的一天,陕北根据地,雪后天睛,空气格外清新。王首道来到汪锋住的窑洞,要他立即到前线总指挥部接受新任务。汪锋是陕西兰田县人,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渭华暴动,曾担任过红二十六军政委。 红军前线总指挥部驻扎在陕北富县西边退套塬东村。村东有一排五孔土窑洞。南面三孔窑住着毛泽东、周恩来,北面住的是前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杨尚昆先安排汪锋住下,并对汪锋说:“你是主席调来的,工作由主席给你当面指示,你先好好休息。”  相似文献   

13.
<正>“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这支流传在陕甘地区的民歌,歌颂的正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虽然他牺牲时年仅33岁,但却在当地革命史、包括隐蔽战线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刘志丹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编辑出版《刘志丹纪念文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刘志丹同志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陕西出了两个领袖人物,一个是刘志丹,一个是谢子长。他们是井冈山道路在陕西的代表。志丹和子长同志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共同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当时没有这块根据地,中国革命很可能还要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4)
毛泽东亲设便宴为他的警卫班长饯行延安时期,我们警卫班的老班长张瑞岐就担任了毛泽东的警卫员。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他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48年3月下旬,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时,中央机关作了决定,陕北的同志如果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可以留下来不走。张瑞岐是陕北清涧县人,快30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成家。为此,毛泽东也替张瑞岐着急。在我们就要离开陕北的时候,在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专门找张瑞岐谈了一次话。张瑞岐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以后,毛泽东对他说:“张瑞岐同志,我现在就要离开陕北了,你跟我有好多年了,你可以留在家乡不走。回到家里,你的婚姻问题也就能解决了,要不然,越走离你的家乡越远了。”而张瑞岐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他是受陕北人民的重托来保卫毛泽东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怎么能早早地离开毛泽东留下来呢?所以,他坚决地向毛泽东说:“主席,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要把你送到  相似文献   

16.
夏飞 《世纪风采》2008,(12):24-27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习仲勋是刘志丹的老战友,在刘志丹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重要职务。1935年刘志丹和习仲勋同遭极“左”分子的迫害,被关押在一起。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和刘志丹同志一起被关在一个旧当铺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搞法西斯审讯方式,天气很冷,不给我们被子盖,  相似文献   

17.
"三月里来三月三,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他真勇敢,帮助咱群众把身翻。"刘志丹这个光辉的名字,为陕北、晋西广大群众所熟悉,所歌颂。刘志丹原名刘景桂,生于1903年,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正"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每当我们唱起这首陕北民歌,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刘志丹将军,他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25年春入党,同年秋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国民联军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正>陕北,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刘志丹、谢子长等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她是中共中央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精心培育了闻名遐迩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你的行动,就是 最好的证明嘛!”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纠正陕北肃反的错误,下令释放刘志丹、习仲勋和其他受牵连的同志,恢复他们的工作。 徐海东在高兴的同时,也引发了他长期系在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原红25军还有300多个“反革命嫌疑犯”的问题尚未解决。这300多个人中,有团长、政委、营长、连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