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寻租性腐败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租理论,是西方公共选择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寻租性腐败也愈演愈烈,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寻租性腐败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70年代寻租理论兴起以后,该理论的影响就越来越广泛,寻租理论成为少有的几个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围绕寻租和腐败的理论研究,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现象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本文试图从寻租理论的本身的发展,对寻租、寻租活动和腐败作出相应界定。对寻租和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寻租理论窥探腐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寻租理论兴起以后,该理论的影响就越来越广泛,寻租理论成为少有的几个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围绕寻租和腐败的理论研究,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现象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本文试图从寻租理论的本身的发展,对寻租、寻租活动和腐败作出相应界定。对寻租和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寻租活动和腐败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试从寻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人角度对我国改革中产生的政府官员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治理寻租活动和腐败的对策,以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现代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分析行政执法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遏制寻租活动,消除行政执法腐败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寻租性腐败发生的个人机制、社会机制以及个人与社会互动机制来分析寻租性腐败的发生机制。文中指出应由以恶抑恶的围堵型反腐模式走向以善除恶的引导型反腐模式,而且分析了以善除恶的引导型反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权力寻租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权力寻租的现状,认为我国权力寻租产生于我国转型时期的双轨体制背景下,主要产生原因是政府权力过大以及监督制度缺乏。权力寻租造成了经济损失、社会资源浪费等影响,同时带来腐败等社会公害。对此,文中提出了反"权力寻租活动"对策再研究,并认为政府应该分权并加大监督力度来改善权力寻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聚焦官股     
康泰克 《检察风云》2007,(22):16-19
官股,是权力寻租的表现,也是官商勾结的产物.它串起了官商之间的一条经济链条,是一种典型的而又严重的"隐形腐败".……  相似文献   

9.
张墨宁 《政府法制》2012,(31):38-39
“豆腐渣”工程的背后离不开腐败的侵蚀,这已是公开化的潜规则。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工程腐败便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而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使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吴良伦 《政府法制》2012,(32):40-40
坊间对前“腐”后继的官员有许多形象化的称呼。因为说法形象所以容易记住,“数字式”即为其中一种:“五毒书记”、“三玩市长”、“三光书记”、“三敢局长”等等。这些腐败官员没有经受得起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还是自己运用手中权力主动寻租所致。  相似文献   

11.
徐进  黎明  王鑫 《法制与社会》2010,(22):185-185
政府采购领域近年来已经成为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的高发领域,大量的寻租行为不断涌现,极大的阻碍了政府采购事业向前发展。本文就如何对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监督惩罚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惩治"权力寻租"在经济学语境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怡  梁剑 《政治与法律》2004,(6):116-120
腐败既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在关于腐败的众多研究中,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寻租"理论以其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腐败现象与"反腐败"策略的经济分析从不同于传统刑法思维的新视角为科学和优化的配置刑法资源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政府干预中的权力寻租行为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静  刘婧 《行政与法》2004,(3):31-32
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干预,而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寻租行为。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本文将试从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入手,对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主要政策。由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逐渐背离最初目的,忽略了低收入群体,易滋生寻租腐败。  相似文献   

15.
腐败测量:基于腐败、反腐败与风险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科学的腐败测量指标体系是目前腐败问题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反腐败机构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一些政府的实践探索,论证了腐败测量的理论背景,分析了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提出从腐败状况、反腐败绩效、腐败风险三个维度测量腐败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腐败测量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具有系统性的指标体系,为腐败测量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相似文献   

16.
再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腐败是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 ,这种剥削是通过追求最大化的“非生产性利润”而形成权力资本实现的。遏制腐败 ,可以从权力成为“寻租”、“设租”对象的诱因 ,即权力不当干预或进入市场 ,导致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恶性发作上去认识。也可以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 ,即通过成本分析进行遏制 ,因为权力腐败都是需要承担风险和支付成本的 ,只有国家法治措施达到腐败成本大于腐败收益时 ,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7.
郭创 《中国律师》2006,(2):89-90
“腐败不除,国无宁日”,这句话振聋发聩,一语道破了各国发展道路上这只拦路虎的危害,也表达了各国人民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强烈愿望。本文试图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腐败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认识,并对其解决方案予以探讨。一、腐败从何而来七八十年代,在国外由于对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UP)的研究,最早由克鲁格提出,后经布坎南发展并建立起了寻租理论。称之为寻租,是因为这些活动寻求的都是凭借人为垄断获取的超额收入,也就是经济学上的“租金”概念。对于这里的垄断,应该作这样的理解:经济市场上的寻利活动,包括某些垄断,大都是生产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西方学术界有关寻租理论的四个经济流派的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寻租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根据道格拉斯·诺斯的观点,寻利导向的基本制度框架是抑制寻租的治本之策。考虑到相较于内在制度而言,政府制度(外在制度)具有的优越性,进而提出政府制度创新是减少和消除寻租活动中的治本之策。最后,在寻租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政府制度创新的若干准则以资制度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寻租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家大都对寻租作出否定性的判断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结论 ,其中特别强调用正式的法律来减少和消除寻租现象 ,现行的寻租理论的基础过于静态化 ,对法律制度的变迁发展关注不够 ,对寻租活动促进制度变迁的积极效果也有所忽略。在我国特殊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方式以及相应的立法执法过程中 ,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寻租的性质及其在以立法为中心的制度变迁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腐败治理为导向,创立具有国家“第四权”性质的独立监察机关、启动政治体制的重 大改革,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制度创新。以《宪法》《监察法》为中心的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以中国特色国家政治体制、治理体系优势为基础,在确立国家腐败治理权 的独立、权威地位的基础上,对腐败治理权的权属、类型、范围与运行制度作出规定。《监察法》以《宪 法》为根据,将领导体制、组织体制与权力运行体制作为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制的建构重点,在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的建构上,确立了“三元制”的体制建构原则与制度体系,对腐败治理体制内容的理论揭示,有助于深化对立法完善根据与腐败治理权运行正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