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2.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3.
“以俭立名,以奢必败”王玉兰古人说得有道理:“以俭立名,以奢必败。”何谓“俭”?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何谓“奢”?就是铺张浪费,挥霍享受。国以俭兴奢败的事例,在历史长卷中不难寻到。古人正是于历史兴衰中,悟出了这颇富哲理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  相似文献   

4.
睡衣     
《学习导报》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5.
睡衣     
《新湘评论》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6.
实践“三个代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上把“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里,必须在俭与奢的问题上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澄清在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要澄清“过时论”。有些人错误地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古板迂腐”,把讲排场、比阔气当作时髦、潇洒。事实上,艰苦奋斗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样需要我们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要澄清“影响发展论”…  相似文献   

7.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就是吃大苦、流大汗、耐大劳、养大德的传统精神。“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辉的警世名言,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9.
背景: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古人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条共有的警世箴言,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10.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1.
1935年的南昌,方寸囚室之内,革命烈士方志敏挥笔写下《清贫》:“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962年的冬天,河南兰考,一位干部向刚刚到任的焦裕禄提出了装潢办公室及更换桌椅的计划,焦裕禄反问道:“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了吗?”两段话相隔了近30年,却分明流淌着同一种精神气质,那就是革命者以俭为美的高尚情操和以苦为乐的英雄主义气概。  相似文献   

12.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读到一篇题为《请设个“清官奖”》的文章。其文概言眼下我们的清官太清贫,让他们饿着肚子为党为国奉献,于理不公,于心不忍。因此呼吁政府设“清官奖”,以重奖清官,使他们能堂堂正正,潇潇洒洒地做官,反腐倡廉就能腰杆硬实,  相似文献   

14.
党建信息     
抑奢扬俭动真格 巴中地区农业银行采取“立、刹、严、砍、限”等严厉措施,抑奢扬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立廉俭规矩。分行党组成立了以党组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抑奢扬俭”领导小组,并落实纪监部门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一是完善制定了各项管理规定。二是成立了费用审批领导小  相似文献   

15.
正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本义为"约束、克制",后来转化成在财物用度方面的"节省、节约",与奢相对。古人无论在治国还是修身养性上,都非常重视俭。以俭治国中国传统典籍《尚书》中,专门针对治国而提到了俭。《尚书·太甲》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说,在统治中要非常认真地践行俭德,才能长久地维持统治。老子认为节俭就是积厚德,厚积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提倡节俭与鼓励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勤俭节约、增加积累与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是对立统一关系。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前者是“源”,“源远”才能“流长”,否则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后者是“流”,“流畅”利于“开源”,否则积累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把提倡节俭同鼓励消费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重视消费,又要重视节俭,做到在勤俭节约中鼓励消费,在鼓励消费时不忘勤俭节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勤俭与否事关人之成败…  相似文献   

17.
64年前,方志敏烈士曾在敌人的牢狱中饱蘸血泪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吟诵着这样优美而又催人泪下的辞章走进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日前,笔者读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姐姐依然清贫》的纪实文章,再一次领略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现在,置于案头的是载于《北京晚报》的“《清贫》作者的女儿依然清贫”一文,展读之余,同样令人怦然心动:方梅,方志敏的女儿。她历时8年,整理出父亲一百多万字的材料,并据此与人合作写出了20集电视剧剧本《方志敏》,然而因为经费无着,这位年过六旬的烈士的女儿,却难以了却拍摄此剧、以告慰英灵、激励后人的夙愿。从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到新中国成立49年后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始终保持着清贫的本色,的确难能可贵。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以一身清贫、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慨然赴义,他  相似文献   

18.
最近 ,翻阅了一本名叫《鹤林玉露》的古书 ,其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名叫仇泰然的太守 ,平时很注意观察属下的廉洁情况。他发现有一个幕僚平日经常大吃大喝 ,挥霍无度 ,怒曰 :“某为太守 ,居常不敢食肉 ,只是吃菜 ,公为小官 ,仍敢食肉 ,定非廉士。”经查 ,这个幕僚果然系贪污、受贿之徒。笔者以为 ,仇太守能从下属的日常生活是俭是奢来“察廉” ,不仅有其独到之处 ,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很值得我们当今管“官”的官儿们借鉴。不知人们留意了没有 ,在当今的党政机关也好 ,企事业单位也罢 ,有那么一些稍微有一点实权的人 ,经常抽的是高档…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14,(3):4-5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坚决停止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对违规者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惩处。严控机构编制和人员,坚决实现“两个不突破”。确保“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只减不增。倡俭治奢,推动政风变化,腾出更多资金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他在提到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叫《西方社会病》之后,又讲到一个日本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前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后者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二者针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但在“除却孔方难为兄”的社会,一般地呼唤先进精神和清贫思想,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制度使然,西方病病入膏盲,“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