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我国刑诉法无罪推定原则王旭霞*“无罪推定”作为一种司法观念,已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确认,但作为一项司法原则,被明文于刑事诉讼立法的作法,并非为所有西方国家所采用,也并非为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所摒弃。我国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具有无罪推定实...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是否采纳了无罪推定原则,目前仍存在着不少分歧。文章认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与标准的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不同,不是无罪推定原则,只能称为人民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相似文献   

3.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没有规定无罪推定原则、没有确立沉默权、没有对逼取的口供作出排除性规定,这是导致我国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法律根源,笔者认为。应及早从程序立法上构建起要治刑讯逼供的治本机制。为此建议:修改刑诉法第12条,明确规定无罪推定的刑事诉讼原则;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法律化;个性刑诉法第93条,确立沉默权;在刑诉法和绦中增加一款,对逼取的供及据此查获得的间接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排除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无罪推定原则处于"众所周知,却未被深入认知"的尴尬状态,"无罪推定"至今仍被普遍误读为一种法律推定。理想状态下的"无罪推定"是一项内涵广泛的程序法原则,包括法院定罪、控方举证、证据裁判、主体处遇及罪疑惟轻等法治内涵。世界各国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形式和力度并不统一。2012年中国刑诉法修改对无罪推定原则总体上仍表现为"低限度贯彻"而非"高程度"保障,且实践状况堪忧。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提升被追诉人主体处遇和程序权利的保障程度,落实"疑罪从无"和"控方举证"等内涵。  相似文献   

6.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达110条,涉及从立案到庭审的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及相应的诉讼原则、制度。这次修改,对于公安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也是一个契机。如何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安刑事执法工作,已经成为公安战线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打击刑事犯罪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关系这一命题入手,就刑诉法的修改和公安工作如何适应新刑诉法  相似文献   

7.
没有规定无罪推定原则、没有确立沉默权、没有对逼取的口供作出排除性规定,这是导致我国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法律根源。笔者认为,应及早从程序立法上构建起根治刑讯逼供的治本机制。为此建议:修改刊诉法第12条,明确规定无罪推定的刑事诉讼原则;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法律化;修改刑诉法第93条,确立沉默权;在刑诉法第43条中增加一款,对逼取的口供及据此查获的间接证据作出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排除性规定。  相似文献   

8.
法律实证主义是现代法律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含的实在法理论、法律体系理论与法律效力理论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法律实证主义哲学包含的理念缺乏关注,导致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上出现诸多弊端,如:诉求抽象人权过多,关注宪法基本权不够;关注法律原则或法律理念过多,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不够;关注规则设置过多,而关注规则效力不够。当前刑诉法修改在即,关注法律实证主义之于法制构建的理论贡献已成为刑诉法学人亟需面对的又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实证主义是现代法律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含的实在法理论、法律体系理论与法律效力理论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法律实证主义哲学包含的理念缺乏关注,导致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上出现诸多弊端,如:诉求抽象人权过多,关注宪法基本权不够;关注法律原则或法律理念过多,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不够;关注规则设置过多,而关注规则效力不够。当前刑诉法修改在即,关注法律实证主义之于法制构建的理论贡献已成为刑诉法学人亟需面对的又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已进入实质阶段,修改应当坚持保障人权,同时要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并贯彻其理念,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遵循司法规律,摒弃哲学教条式的非法律语言表述,修改出一部真正体现公正、科学、文明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1.
有罪推定是诸多冤错案件产生的思想根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西方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但还存在不少差距.无罪推定原则实际上确立了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由此,追诉方不得不承担举证责任,而被追诉方却享有一系列防御权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约束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保障被追诉者的人权,达到预防、减少错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案件侦查是经济案件侦查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概念包括五个方向的具体内容。本人不同意“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提法 ,其根据是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 ,及罪刑法定、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等原则。经济案件侦查的提法是指所有触犯刑律案件侦查活动的一部分 ,而就经济案件而言 ,又可分为 :经济纠纷案件、经济行政违法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三种。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作为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其原因就是其本身的科学性。无罪推定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民主文明化的程度。我国虽在 1996年刑诉讼中规定了无罪推定的一些精神 ,但并不到位 ,是相对的无罪推定。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与世界法制接轨的角度出发 ,我国在刑事诉讼立法中应大胆推行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 ,以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涉法新闻报道作为司法与传媒的交界领域,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和贯彻还存在缺失和不足。随着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媒体技术,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对司法的影响与日俱增,涉法新闻报道领域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无视与侵犯已日益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文章聚集涉法新闻报道中涉及无罪推定原则的情况,讨论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正确应用无罪推定原则和背离无罪推定原则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尝试从涉法新闻报道的规制角度,探讨如何在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前提下形成新闻报道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尊重无罪推定原则,需要明确媒体的社会责任,确保司法透明,对涉法新闻报道应当依法进行规范,可以通过立法授权司法机关对新闻报道案件情况加以限制,还需要赋予法院对其审理案件相关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制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无罪推定的本质是对公民清白身份的一般假定,在此意义上,其既是社会契约订立的基本前提,亦是契约项下的重要内容。无罪推定规则体系所构筑的人权保障网络对权力之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此时,在社会契约论框架下。由公民负担一定限度的容忍义务是必要与正当的。为避免容忍义务蜕变为超额或不法之容忍状态,必须明晰容忍的底线,而在刑事司法领域,应以无罪推定的规则体系作为容忍义务的底限规则。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在中国首先是支持与反对之争,即使在支持一方中也对无罪推定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无罪推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条文表述,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制度的构造,使这一原则具体化。本文将从无罪推定的内容入手论述无罪推定的具体制度要求,以期使这一抽象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采纳了“疑罪从无”的原则,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精神,它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性:1.使司法人员承担严格的证明责任;2.否定事实上存在的有罪推定;3.有利于处理存在的疑罪。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公理性原则 ,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目前 ,学界对该原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判阶段 ;对审前阶段 ,尤其是审前羁押中该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论述无罪推定原则之于审前羁押制度的意义、要求 ,以及在审前羁押制度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机制 ,映照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缺憾 ,并对“运动式”的解决不当羁押的效果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提出了应当以无罪推定原则为指导重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历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具体制度与规定,分析其本身的现实意义与不足之处,以期提出具体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控方的举证责任,适当降低证明标准,有利于诉讼的进行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无罪推定作为一项基本刑事诉讼原则,并不是证据规则意义上的推定,推定的适用并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为了实现公平举证以及促进诉讼效率,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构建完善的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