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作为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毛泽东在韶山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出生时,韶山毛氏家族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家族的传统精神经过长时期的磨砺而积淀下来,并深深地溶入毛家人的血液和灵魂。这也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家庭有着与普通家庭的与众不同,在些许无奈的同时,毛泽东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庭,用情维系着与韶山故土的亲情,显示出一代伟人的优良家风。毛氏家族重视亲情,尊长爱幼,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文氏家族品德高尚,好善乐施,积极帮助贫苦人民。毛泽东在承袭毛氏及文氏两大家族家风精粹的基础上,秉承共产党员一贯的优良作风,原则做人,不搞特殊化,努力学习,为国为民,最终形成毛泽东的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能割断 ,研究毛泽东早年的成长历程 ,不可脱离其生活的家族文化背景。走近韶山毛氏宗祠门首 ,“注经世业 ,捧檄家声”的对联赫然入目。这副对联寄托了纯朴的毛家人以诗书振家声的辉煌梦想。毛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落籍韶山后 ,便一直恪守“家有藏书郭有田”、“秀者读而朴者耕”的生活信条 ,在力田谋生的同时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到明末清初 ,家族出现了以毛凤仪、毛凤来、毛朝颖、毛朝颂为代表的一批“邑生”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秀才。这对于僻处韶山冲的毛氏家族来说 ,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的求学事迹和奖励后学的精神对家族的文化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农户家庭.16岁以前没有离开过这个聚族而居的封闭乡村.除了偶尔到离家不远的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自己儿童、少年时代的全部时光。在韶山冲,毛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安分守己的种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6岁以前的毛泽东,整个身心就浸润、徜徉在这样一个农家生活环境的氛围之中。1915年4月5日,杨昌济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他与学生毛泽东的谈话,评价韶山毛氏家族“风俗纯朴”。自然而然,当地及整个中国异彩纷呈的习俗文化,在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且成长在当时交通、经济、文化都比较封闭落后山村的毛泽东,却以超凡脱俗、胸怀大志的伟人气魄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结束旧时代、开辟新纪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绝非历史的偶然,其中毛氏家族悠久深厚文化底蕴中的科学人文精神对毛泽东成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培育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祖籍在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这一结论源自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发现的《清漾毛氏族谱》。2002年3月8日,国家档案局邀请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论定,确定了首批48件国家级珍贵遗产档案,《清漾毛氏族谱》位列其中。可是,这国家级历史珍藏文物——毛泽东的祖谱差点被卖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2007,(4):F0004-F0004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生平业绩的纪念性博物馆,辖毛泽东故居,毛泽东读私塾旧地南岸,毛泽东铜像和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等特点,自1964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5000万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130余位,  相似文献   

9.
文萃苑     
《先锋队》1999,(11)
毛泽东的“原配”夫人罗氏《西行漫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说:“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他是我的妻子。”《韶山毛氏族谱》记载,和毛泽东有一次婚姻的那个女子姓罗,韶山人。1889年出生,1910年去世。毛氏宗族1911年和1941年两次修纂族谱,都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后一次把杨开慧列为继配,把贺子珍列为再娶。罗氏在毛家地位是得到认可的。毛、罗两家是世交,上两辈就有亲戚关系。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祖父的妹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祖籍研究新溯河南原阳刘玉琛1996年7月17日浙江省《衢州日报》发表了署名东方的《韶山毛氏与衢州》的文章,1997年《党的文献》杂志第3期发表了郑艮安所作《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一文,明确提出了毛泽东祖籍浙江说,从而把毛泽东祖籍研究向前推进了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喜爱的藏书章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拥有大量的古今书籍。打开他的藏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藏书印章"毛氏藏书"。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这方细朱文藏书印章,看书时往往先仔细欣赏一番,然后才翻阅内页。这枚印章的镌刻者,是上海著名篆刻家吴朴堂先生。1963年,...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些报纸和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消息:浙江省江山市新发现的《清漾毛氏族谱》披露,毛泽东是江山清漾毛氏后裔。毛泽东祖籍在江西吉水八都,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早经中央有关部门认定,不容存在不同学术观点之争。《信息日报》迅速对此做出反映,最早与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取得密切联系,派出记者深入吉水采访,写出较全面准确反映毛泽东祖籍在吉水八都的文章,特刊发,以正视听。针对(?)方出于对伟人热爱,纷争毛泽东祖籍这一情况,今年6月13日,毛泽东家乡湖(?)市韶山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毛雨时张毛(?)江西吉水八都人毛凌志通电话时再次强调:我们只认八都是祖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2月7日至8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周玉真等陪同下,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随母亲邵华回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之路景园、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毛氏宗祠、毛泽东家世展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 7日上午10时许,当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委的同志在韶山宾馆迎候  相似文献   

14.
韶山毛氏家族的民风劲直尚气,刚勇好胜,敢作难为之事。这种民风的形成,一方面归因于长途迁、开创新基的家族背景,另一方面则源于从军打仗、驰骋疆场的家族背景。毛氏家族的始祖毛太华便是“以军功拨入楚省”的。自那以后,毛太华的子孙们秉承他的刚毅与血性,投身行伍、闯荡天下者所在多有。特别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兴起后,家族的尚武精神更是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韶山地处湘中,环境较为闭塞。当洪秀全领导太平军起义时,这里的人们尚没有深切感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清朝统治的极端腐朽。作为毛氏家族来说,在封建统治正走向衰亡的时候,它…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韶山,诞生了伟大领袖毛泽东,这是人所共知的;在湖南韶山还出现了一个湖湘文化世家——韶山毛氏,这却是鲜为人知的。文韬武略毛兰芳湖湘文化世家韶山毛氏,指的是毛兰芳一支。毛兰芳,派名祖基,一名遇顺,字兰芳,号春谷,别号韶山懒道人、韶山主人。他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正  相似文献   

16.
黄邦在 《世纪桥》2009,(6):24-29
在毛泽东家乡的韶山纪念馆内存放着一部毛氏家谱,其中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的第三子毛泽覃名下记着一行:妻,贺怡,江西省永新县人,1911年12月生,1949年11月卒。贺怡是从井冈山里走出来的巾帼英雄。当她还是个初谙世事的15岁小姑娘时,就和姐姐贺子珍一道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洪流。在革命斗争中,贺怡与毛泽覃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结成志同道合的夫妻,最终先后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馨香俎豆河山寿,人物风土三代前。  食德服畴先泽厚,家有藏书郭有田。  这是收录在《韶山毛氏族谱》二修二卷中的诗歌,赞咏的是毛氏家族耕读并重的族风。  韶山民风,千百年来特别重视农事:这里的民众虽然大多不是土生土长,但他们从江浙、江西一带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随着人口的渐衍渐繁,也慢慢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生产习俗。  韶山在唐宋以前人烟稀少,直到元明之际才迁来大批民众,他们依山傍水而居,长时期里以农事为业,他们不得不为生存而顽强抗争、为富裕而加倍努力,而一旦有了剩余,他们便扩大再生产。毛泽东曾与他…  相似文献   

18.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9.
1936年7月,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结束了在上海十里洋场的流浪生活,踏上了赴苏联留学的道路。当时国内革命斗争异常艰苦残酷,毛氏兄弟赴苏是在极端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文献》1998年第2期发表的刘玉琛教授撰写的《毛泽东祖籍新溯河南原阳》一文,把“毛氏家乘皆尊毛宝为江南始祖”(见《党的文献》1997年第3期郑艮安《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的毛宝祖籍溯及原阳,将毛泽东祖籍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卒读刘文,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