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把手”腐败现象与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存在的重大缺陷“一把手”腐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百姓议论最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研究者们把它称作是转型期中国一种重要的政治腐败类型。转型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体制转换时期各项法律和制度都极不完善,而正是现行制度上的种种缺陷为腐败的猖獗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制度性缺陷导致腐败”就是用新制度主义方法分析转型期腐败成因所得出的主要结论。该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基础上的,由于它对隐藏在个体选择背后的制度性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因此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我们知道,转型期中国制…  相似文献   

2.
腐败犯罪已成为中国的焦点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性缺陷导致腐败,现行的体制和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为腐败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改革机会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达到遏制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权力现象,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主监督制度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民主监督还存在制度效率方面的突出缺陷,新世纪新阶段亟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以有效应对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安排存在着缺陷,只有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5.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立法中的“设租”行为。立法腐败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损害了人民政权的合法性,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构筑违宪审查制度;实行开门立法,建立民众参与机制;推行立法回避制度,建构遏制立法腐败的程序性屏障;放宽新闻审查制度,加强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活动的宣传和监督等途径预防和治理立法腐败。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腐败”一词原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蜕变和腐烂,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作为“权力腐败”的简称。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存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阶级社会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  相似文献   

7.
公共投资腐败:经济效应、制度探源与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投资腐败有加大公共投资的规模及复杂性、降低公共投资的生产效率而阻碍经济增长等经济效应,其制度根源在于源于“黄金规则”的资本支出偏好、政府投资预算缺陷及政府投资审批制缺陷。必须从改革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我国政府投资支出的控制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代建制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建立出资人决策责任制和项目责任制、推行问责制等方面入手,预防与减少公共投资腐败。  相似文献   

8.
法院“执行难”,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人们纷纷从主客观等多个方面寻找原因、研究对策。其中,企业法律制度的缺陷是导致“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企业法律制度的缺陷对法院“执行难”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既与诱因、机会和成本等密切相关,根本上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加强预防制度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着力构建抑制腐败诱因、减少腐败机会、增大腐败成本的相关制度,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权力异化与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官本位”和“金本位”并存,公共权力异化导致严重的腐败。腐败模式从“权力主导型”向“金钱主导型”过渡,威胁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权力异化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我们要从源头上防止和消除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日益严重的腐败形势与不断加大的反腐力度"并行不悖",被喻为反腐困境。形成该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重打击受贿,轻打击行贿"的反腐策略难辞其咎。这一策略在客观上纵容了行贿人,损害了法律权威,并可能导致司法裁量权的滥用。要铲除腐败的土壤,就必须改变这一策略,在行贿罪立法上取消"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财物"两个要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为了防止腐败,必须进行权力制衡。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良好选人用人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压缩减少权力,对权力进行横向、纵向的分割,科学分解,合理制衡;对权力的运用过程进行透明公开,建立阳光行政的权力框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要防治腐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构建三位一体的腐败防治防线,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使人不想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体制上使人不能腐败;强化监督机制,从力度上使人不敢腐败。新形势下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教育引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制度保障,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监督约束,强化反腐倡廉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体制化意味着腐败已具有了系统性的特征.因此,借助于系统理论,可将目前的体制化腐败分为群体性腐败、自生性腐败和蔓延性腐败.各种腐败再分别进行环境改造、功能恢复、角色区分的不同治理措施.但腐败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困难还是来自于社会,如国家的控制力量、社会分层现象、官民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论民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内含着深刻的监督精神,民主制度无不以监督机制作为其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分析了民主政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阐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公民权力的力量聚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指出了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的监督制衡作用。文章还指出了公民享有必要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手段对于行使监督作用和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舆论监督则是整个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应着力构建以信息公开制度为基础、以舆情收集制度为重点、以沟通反馈制度为保证、以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的舆论监督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邵玲 《工会论坛》2010,(6):12-13
新时期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必须构筑一个惩治、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如果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的话,那么,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加大廉洁教育力度、加大权力监督力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等则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主体工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地防治腐败。同样,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确立和增强人们的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19.
民主反腐是现代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形式。民主政治是腐败的"天敌",其主权在民、完善的民主监督、透明的程序以及健全的法制都发挥着制约与监督公共权力的产生、运行而发挥反腐的功能。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党的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规律决定了民主反腐的进路。加快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推进民主反腐,必须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实现形式,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作为基本路径,以依法治国作为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腐败 ,已经泛滥在全球的各个角落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它完全免疫。在以透明国际为首的国际组织的推动下 ,国际反腐败运动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但由于腐败根植于各国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 ,法律的统一治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后的国际合作也存在着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应该从中找到跟上国际合作步伐、维护自己国际形象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