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慧 《学习导报》2010,(4):56-56
郭凤莲,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1964年,不满18岁的她就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60年代她和大寨人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村庄刨出700多亩“海绵田”,创造出亩产千斤的纪录,成为当时人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郭凤莲是个名副其实的“名人”。早在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时,年仅17岁的她便已成为闻名天下的“铁姑娘队”的队长;后来,随着老支书陈永贵离任,她又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寨的村支部书记;再后来,先后当选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之后,她重上虎头山,带领大寨人重新走到“前台”,再次吸引了四面八方、国内海外的目光。几十年了,从当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到今天的“大寨学全国人民”,大寨风采依旧,郭凤莲风采依旧。  相似文献   

3.
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大寨是一面旗帜”以来,“大寨红旗”在中国大地上飘扬过十余年。高擎这面红旗的陈永贵也从互助组长、合作社长、大寨党支部书记一步步走进中南海,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4.
造就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农民工”,可以使务工农民在劳务的转移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市场有力的竞争者。在品牌“包装”下,农民工利用自己的“无形财富”,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空间,增加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在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大寨人,当年,在改变大寨面貌,重建大寨家园,尤其是在“大寨精神”的形成过程中,郭凤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作为新时期的大寨领头人,她带领大寨人民办企业、兴农业、抓旅游、建新村,10年奋斗,二次创业,使大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寨之路     
熏大队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自力更生,发展生产。1964年2月10日,一篇《大寨之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大寨成为农业先进的代名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寨和学大寨运动又成为推行“左”倾路线的典型。轰轰烈烈的运动一直沿续到70年代末,建设大寨县成了最时髦的口号。 1980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对大寨和昔阳县“左”的错误进行了纠正——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大寨之路@羊夏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纵览》2011,(2):34-38
在中国,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的人大都知道郭凤莲的名字,她是继陈永贵之后的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典型大寨的当家人、全国劳动模范。她不光当过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还当过中共昔阳县委常委,山西省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她多次被选为出席全国党代  相似文献   

8.
“来京参观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一纸九五通知掀起了“大串联”的狂潮。今天的人已无法想象,3平方米的车内空间,怎样装下了二三十个红卫兵。10万小将同时涌进大寨,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唯有苦了大寨人,只好电求中央空投衣食,以解燃眉之急。 这就是1968年的大串联。它是空前的,但愿也是绝后的。  相似文献   

9.
江波 《党史纵览》2005,(11):11-16
合作化运动中的先进典型 其实,大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山西省昔阳县的先进典型了.这一典型的树立,与率领大寨人向穷山恶水开战的陈永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大寨精神的提炼和概括,经历了由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中共山西省委到中央最高决策层这样几个过程,最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总结归纳而成。 历史上最早概括大寨精神的是中共晋中地委。1962年,晋中地委就号召全区农业系统学习大寨,亦将大寨经验总结为:“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相结合,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相结合,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概括侧重于生产方面,既不够深刻,也不够全面,但基本上体现了大寨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将大寨树立为农业发展典型并向全国推广,逐渐发展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一运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根本原因是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直接原因是反驳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质疑,现实原因是通过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壮大集体经济,而其外在原因则是要通过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来“反修防修”。  相似文献   

12.
徐光 《前线》1964,(20)
一个人穷、地穷的山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生产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同穷山恶水作斗争,使河山易色,变穷山沟为富饶的米粮川;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治好自然灾害的严重创伤,使集体经济更加巩固。大寨人的革命精神,大寨人的英勇事迹,值得人们赞扬,特别是大寨人的“三不要”的革命风格,更值得人们学习。去年八月,他们遭受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灾害,七天七夜的狂风暴雨,给集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领导上闻讯后又打电话又慰问,又送物资又给钱,大寨人感动得落了泪。但是,他们看了看全公社、全  相似文献   

13.
郝吉林 《廉政瞭望》2012,(24):64-64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而陈永贵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千。文革期间挨整下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在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中,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光荣当选。如今掌管着大寨十余家企业、亿元资产的郭凤莲尽管已经62岁,但她微烫发、化淡妆、戴项链,一副时尚女强人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龙明 《党课》2012,(10):26-30
她是德国现任总理,被媒体称为“欧洲的管家”,也常被人拿来与英国前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但她在35岁以前,竟然是一个与政治完全绝缘的物理学家,并把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偏僻的山村,有时还可以看到“农业学大寨”之类的标语。经过岁月的冲刷,这些标语大多已经残缺不全了。然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可是个声震华夏、名扬四海的山村,“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曾席卷大地,磅礴九州。 平心而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大寨确实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以艰苦奋斗而出名。大寨村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昔阳县海拔千米多的山区,这里属于太行山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水源缺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全村800多亩坡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被分割成4700多块。从抗战结束时起,大寨人在党的  相似文献   

17.
牛玉春  陈涛 《当代党员》2008,(11):44-44
“大家可别小看这块牌子!”观音桥街道春晖社区党委书记何生容一边摸着“社区党建‘红心’示范点”的牌匾,一边向围在她身边的13名新流入社区的党员介绍它的来历。  相似文献   

18.
阿莲 《廉政瞭望》2011,(14):34-35
高平曾经为自己设置了一道“心理距离”:任何人不得靠近她1.6米。然而,这样一位曾严守红线的“政坛玫瑰”却因为虚荣无意间中了别人的圈套,成为无力自拔的“温水青蛙”。  相似文献   

19.
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可以说是坏事做绝。她常常把水搅浑,将事搞乱,而且经常嫁祸于人,迁怒于人。好些人在她导演的闹剧中受苦受难,甚至付出生命。笔者在这里撰写的鲁迅书信手稿“遗失”一案,便是她导演的众多闹剧中的一出。  相似文献   

20.
敬业,让她在大年夜走火入“魔”;敬业,让雪地里的她如同天使;还是敬业,让她继当选“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十大加油状元”后,于2005年荣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铁人奖章”,完成了获取系统内重大荣誉的“帽子”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